剪纸说节气·立秋:暑去秋来,凉风将至
编者按
一年四季 ,二十四时;风景更迭 ,各美其美 ;手握剪子 ,纸呈其意;穿梭其间 ,感润于心。
每个节气都是一首诗,一首民间小调,是斗转星移中的百姓烟火,是四季更替里的柴米琼浆。今推出“剪纸说节气”栏目,邀请重庆市非遗剪纸传承人,“剪裁”节气故事,展现非遗魅力,用大地上蓬勃生长的诗行吟诵民族血脉里的基因故事。
(诗词)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暑去凉来,禾谷成熟。
(气候)
此时,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秋老虎”余威还在。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农事)
立秋日对农人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说的是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会风调雨顺,没有旱涝之忧,可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立秋日在农历六月还是农历七月,直接关系到五谷的丰歉。
(物候)
立秋三候为:“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后,小北风带来丝丝凉意;昼夜温差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形成植物上的露珠;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好像告诉人们酷热已经过去。
(习俗)
立秋有立秋节、秋忙会、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立秋节
也称“七月节”,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开始。《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记:“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曰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有祭祀活动,《新唐书·礼乐志》中说:“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是为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济贸易交流大会,有的与庙会一起举办,也有的专门为秋忙而举办,其目的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秋忙会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市、布匹市、杂货市等,大会期间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节目助兴。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人到夏天,胃口有变化,饮食又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天气转凉,人们胃口大开,希望增加一点营养,以补偿“苦夏”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吃肉食,“以肉贴膘”,俗称“贴秋膘”。
啃秋
对城市人家来说,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全家围着吃,就是啃秋了。农人的啃秋却是豪放的。树荫下、院落中,他们三五成群围坐着,分享各种时令蔬果:西瓜、香瓜、玉米等等,这是一种满载迎接秋爽、期盼丰收之愿望的习俗。
特别鸣谢: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重庆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堰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徐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