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将完成信用就医签约 可享受无感支付医保服务
原标题: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看病就医更便利
“现在不需要两地来回跑,我在上海医院看门诊,刷一刷自己的医保卡,就能直接医保结算,这样一来方便多了,还省下了一笔交通费。”来自浙江绍兴的陈阿姨表示。
陈阿姨在退休之后随子女居住在上海7年多了,以往在上海医院看病需要先行垫付门诊费用,再拿着单子回去绍兴报销。2020年初,她得知“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的好消息时,立刻前往当地社保中心办理了备案手续,这样一来在上海看病更便利了。
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来,参保群众异地就医便捷度不断提升,基本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推进,长三角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而在这一背景之下,三省一市的医疗合作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医疗资源融通共享的步伐也在加速。
41个城市实现异地门诊医保直接结算
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工作始于2018年。
2018年起,上海市医保局会同三省医保部门,率先启动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实现上海市16个区、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共涉及三省一市1.2万余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987.52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43亿元。
与此同时,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目前已经实现全部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截至2022年7月底,累计结算269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721.42亿元。
在政策设计上,长三角门诊异地报销设定在最迫切的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优先被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要求在当地做好备案。当前,长三角各地对于备案也越来越便利了,比如很多地方推出了网上备案,不需要专门到相关的窗口去办理。
为了方便长三角居民,上海市医保部门还将“跨省异地就医在线登记备案”“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保关系在线转移接续”等异地就医高频事项,纳入上海市“一网通办”的“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实现医保高频事项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依托全国统一医保平台、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变更”“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服务事项“全国通办”。
上海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数字转型便捷就医”服务,也让长三角居民受益。
为解决疫情下跨省就医的不便,上海市医保部门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复诊诊查费、药品费用纳入异地医保支付,截止到目前,上海已经有79家互联网医院实现异地结算。
另外,2022年6月30日,长三角信用就医项目正式启用,首批在瑞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开展全流程实测。未来,长三角区域来沪就医的参保人,在完成信用就医签约后,便可享受无感支付的医保服务。
针对部分失能老人反映的“到长三角养老无法享受长护险待遇结算”等问题,上海市医保局从2021年起牵头试点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有分支的养老机构长护险费用延伸结算,已覆盖江苏、浙江两省10个市,进一步满足失能老人异地养老需求。
示范区率先实现医保“同城化”
以改革促提升,在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今,跨省“免备案”就医已经成为了现实,“同城化”成效更显著。
为了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示范区在门诊异地就医免备案基础上,将免备案范围扩大至住院、互联网+异地就医结算等,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全领域免备案。这样一来,示范区内参保人员从原来需在当地备案才能异地结算,改变为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合理就诊,直接结算无需办理备案。
与女儿居住在青浦区的浙江嘉善人杨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她患有高血压,每个月要跑医院好几趟,跨省“免备案”就医实施后,她直接拿着嘉善医保卡就能直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看诊直接报销。
目前,这一政策已惠及示范区230余万参保人员,并覆盖示范区内所有85家医疗机构。
不仅如此,示范区还率先实现“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参保人在示范区内医疗机构就诊,只需在手机上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就能实现不带社保卡看结算,此举大大减少了窗口排队和老百姓反复跑腿,优化了候诊查询、就诊、缴费、查报告、取药等就医全流程。
此外,门诊慢病异地直接结算已在示范区内实现,同时区域内4家医疗机构开通尿毒症血透腹透的门特病异地直接结算功能。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也实现了示范区参保人员异地网上在线结算,并试行互联网远程特约高级专家诊查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新项目。
下一步,上海市医保部门将会积极推进长三角更大范围的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三个目录”的统一,继续探索长三角区域药品、耗材招采联动,持续提高长三角群众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获得感。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