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对民企和小微信贷支持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等。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也提出要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
当前,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仍有下行压力,必须以更强紧迫感夯实经济恢复基础。其中,加大对民企和小微信贷支持,对于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意义重大。
持续降低融资成本
民企和小微是稳就业的主力。统计显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了4.4亿城镇就业人员和近2.9亿农民工就业,在稳增长、促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大对民企和小微的支持,要持续为其提供低成本的融资资金,在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稳定的基础上,推动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今年1月份、8月份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两次累计下降了20个基点,MLF带动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1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0.35个百分点。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如何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大型银行净息差下降趋势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以来,受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和资产质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在中国建设银行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介绍,上半年建设银行净利差为1.90%,同比下降5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09%,同比下降4个基点。
张金良分析,近年来央行加大了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LPR多次下调,所以市场利率水平低于去年同期,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两块资产,贷款和债券投资的利率都低于去年同期。在负债端,由于竞争加剧,付息成本有所上升,所以净息差有所收窄。
据介绍,建设银行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综合化和差异化的定价,深化数字化经营,沉淀活期资金。另外,通过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对冲不利因素,取得了很好效果。
确保增量打好“组合拳”
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同比增速22.6%,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但统计也显示,今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在个别月份出现下降。
今年4月份,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环比下降了900多亿元。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分析认为,受疫情多点反弹和国际局势动荡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一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有效信贷需求与以前相比有所下降。
对此,银保监会印发了42条助企纾困政策通知,督促引导银行统筹帮扶市场主体,帮助企业纾困以及防范相关信用风险,基本上稳住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从数据上看,5月份、6月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分别达到3300亿元和9300亿元,有力扭转了4月份总量下降的势头。
“从上半年整体情况来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出11.6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客户数达到了3681万户,同比增加了710万户。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2.6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100亿元。这些数据都表明,今年以来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比去年总体是有所加大的。”綦相说。
加大对民企和小微的支持力度需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各级监管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因地制宜出台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推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风险分担。
拓宽可贷资金来源
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以下简称“小微金融债”)是具有专项募集资金用途的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金融债,拓宽可贷资金来源。
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截至目前,中行已累计发行3期共700亿元小微金融债,全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交通银行不久前也发布公告表示,该行于银行间市场成功簿记发行2022年第1期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300亿元。
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高民企和小微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正是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效的有效途径。光大银行普惠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通过发行小微金融债,有助于补充资金来源,拉长负债期限,实现负债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期限匹配,有助于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从而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更好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支撑。
除了发行小微金融债,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要多措并举,多渠道拓宽可贷资金来源。人民银行上半年印发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提出,加大小微专项债、资本补充债发行力度,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已累计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78万亿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28万笔,金额12.5万亿元。
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一方面,银行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确保自身资产质量稳定,确保金融服务可持续。
(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