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势力还“新势力”长安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迈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齐澈)通俗的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点像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要知道像瓦利耶娃这样的种子选手往往都是后半段才出场的,而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就是那个“种子选手”。
2022年,可以说是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新元年”。如果说,前两次创业是长安汽车在为跻身至中国品牌第一阵营做准备;那么,如今的第三次创业,则是长安汽车向成为全球化车企进军的重要根基。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长安汽车已收获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也为新能源与智能化两条新赛道夯实了竞争基础。
虽然,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并不一定是中国传统车企转型的“标准答案”;但它却很清楚地告诉市场,长安汽车已经做到了什么,未来能够给到用户什么!
用“阶段性成就”,致敬风云变幻的160年
例如,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实现惊人的“长安速度”,除了有着难以比拟的历史底蕴外,也是不断创新与转型的硕果呈现。三次创业,就是三次蝶变;关键在于,每一次创业,都搭准了时代的脉搏,创业转型目标既明确又正确。回顾长安造车史可以看到,经历了三次创业的长安汽车,从未执拗于过去的成绩,而是每一次都精准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1958年,长安汽车通过对于汽车工业的前瞻性预判,以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吉普车为突破口切入汽车赛道。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1984年,长安汽车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微型汽车;
2003年,意大利设计中心开启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新篇章;
2009年,长安集团成功跻身中国汽车集团前四强;
2010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500万辆;
2014年,长安汽车成为第一家跨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2021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迈过2000万辆大关……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庆祝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仪式上所言,“这一串串飞跃的数字、一个个里程碑,就是长安汽车坚韧不拔、奋进不止的发展缩影”。
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这一条没有参照样本的“新赛道”,长安汽车又再一次勇敢地当上了推动这趟列车的“先行者”。以客户为重心,以研发为核心,以“香格里拉计划”与“北斗天枢计划”两大战略为抓手,用智慧科技武装自身,长安汽车开启了从品牌、技术、营销、体制等维度进行了全面革新。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包括已突破400余项新能源核心技术,已掌握200余项智能科技核心技术等。某种意义上,“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已成为长安汽车迎接智能低碳时代的重要竞争底牌。
用“创新型理念”,迎接智能低碳的新时代
根据长安汽车的目标,至2025年,长安品牌新能源销量达105万台;要知道,长安汽车2021年的新能源销量才刚突破10万台大关,2025年就要挑战105万台,这个目标不可谓激进。和新能源销量目标同样激进的,还有长安汽车关于实现“双碳”目标的计划——参考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节点,长安汽车计划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分别比国家计划早3年和整整15年。
都说“罗马非一日建成”,长安汽车定下这样“激进”的目标,显然是有充足的底气!
长安汽车涉足新能源领域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经过了20余年的时间,长安汽车在三电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已掌握了400余项核心技术、三电核心专利1000余项。依托“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长安汽车已拥有MPA架构(方舟架构)、EPA1全电数字平台、CHN平台以及智能电动汽车架构SDA,彻底告别了“油改电”时代。
简单来说,平台好比能决定楼房高度的地基,而手握4张“王牌”的长安汽车,已勾勒出未来科技企业的雏形。MPA架构(又称方舟架构)是集成多元形态、多元能源、多元场景的智慧架构,诞生了我们熟悉的UNI-V;全电数字平台EPA1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纯电专属平台,可兼容纯电、增程、氢能三种能源,这也是深蓝SL03爆火的基础;CHN平台是“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共创的成果,也为阿维塔11进化出了一个更强大的基因;而伴随CD701一起落地的SDA架构,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软件定义汽车”。
如果说,平台架构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三电技术则是影响着车企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相比其他车企而言,长安汽车是具有完整的新能源“大三电”正向开发能力。譬如,2021年发布的新一代七合一超集电驱,深度集成电机、减速器等七大总成于一体的电驱系统,具有高集成度、极致效率和极速静音等优势;同时,全球首发了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30℃环境下,可为电池每分钟加热4℃,显著提升低温动力性和充电性能;另外,在电控技术方面,长安汽车打造了“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SVDC......毫不夸张的说,单凭这些技术,长安汽车已经能够跃升至新能源领域“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拥有传统车企背景,但长安汽车在智能方面却要比新势力还“新势力”。迄今为止,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包括视觉感知、多模融合等200多项核心技术;其中,集成式自适应巡航(IACC)、遥控泊车等26项技术为国内首发;而搭载了集成式自适应IACC、APA7.0远程代客泊车系统的深蓝SL03完全有实力与特斯拉Model 3正面交锋。此外,长安汽车在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情况下,已实现在道路场景下的L4级示范运营。
当然,如果你熟悉长安汽车近几年财报,你会发现,七合一超集电驱、EPA架构、氢燃料电池车都只是长安汽车众多成果之一,其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235亿元。到2025年,长安汽车预计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800亿元;届时,智能化及软件研发人员超6000人,新能源研发人员超5000人。如此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恐怕没有哪家车企不会眼馋!
如今的长安汽车在研发资源已接近整合完毕,产能转向新系列、新能源和高端化发展,生产线本身也梯次实现了智能化、低碳生产;手握插混、纯电、氢能三种电动化技术;强大的技术底蕴以及完善的产品布局;无一不表明长安汽车已为“拥抱”电动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也让长安汽车实现3年后的“小目标”,变得更触手可及!
汽车渝评
长安汽车吹响进军新能源的“号角”,既可看作是长安汽车所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由守转攻的重要信号,又可看作是中国新能源下半场的正式起点。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不断扩大和成长,真正有技术实力的车企则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市场效应;而没有技术沉淀、规模优势、体系能力较弱的品牌,或许在市场转捩点会迅速失去竞争力。
未来汽车电动化发展的终极方向会归去何方,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但市场终将会自己做出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坚持多路并举的电动化路线,用可靠成熟的新能源研发成果,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电动化产品选择的长安汽车,可以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