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以信用“海贝分”深化精致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
记者 姜东良 见习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元瑞泉
“村庄河道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志愿者每4小时可计一个信用分。”近日,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西李家夼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华在村民微信群刚发出通知,过去对集体事务“不大热心”的村民张大叔就拿起工具去干活了。
积极改变的背后是张大叔的“小心思”:“村里‘信用积分试验田’每年的收入都用来奖励信用积分靠前的村民,还专门开大会表彰,看人家那么有面子,咱也要努力。”
以信用积分“小切口”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大能量”。“我们健全完善信用有感、有价、有用的体系、机制和场景,以抓实诚信建设促进德治教化‘落地有声’,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精致化水平。”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宁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威海把信用建设作为促德治聚“五治”的重要抓手,通过信用积分引导群众向善向上,推进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共融互促,助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走深走实。目前,威海市在全国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已连续15个月保持排名第一。
信用成为社会治理“助推器”
在威海,信用变成了可量化、可视化的“海贝分”。
为什么叫“海贝分”?“威海是海洋大市,贝类是海洋的‘宝贝’,信用是人类的‘宝贝’,因此以‘海贝分’命名信用值。”据威海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曹志武介绍,目前威海已经建成纵横联通、实时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设立个人、企业、非企业法人三大信用数据库,全市18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全部具有专属个人的“海贝分”信用积分。
为了将信用从抽象变为具体,威海市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诚信工作体系,让诚信有形有价有用。威海市委、市政府将诚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范围,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实体化的“信用管理中心”。出台《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23个制度文件,编制《信用应用清单》等3张清单,将信治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结合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情况,从道德公益、守法履约、表彰奖励、公共服务、社会责任5个方面入手,制定556个正面加分指标和1492个负面扣分指标,将诚信从无形转化为处处看得到的评价标准。
让守信者得利失信人受罚
两个瞬间让守信得利、失信受罚成为鲜明对比——
今年2月,环翠区刘女士申请公积金贷款,原则上只能贷款22万元,但公积金中心因为她“海贝分”高,根据信用惠民政策将贷款额度增加到27.5万元。
今年8月,荣成市王先生因投资做生意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被告知因为拖欠其他公司货款且在法院判决后拒不支付被录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能贷款。随后,王先生还发现自己坐不了飞机、火车,寸步难行。意识到严重性后,王先生主动联系法院执行人员,将欠款付清。
既要扬善德,又要惩败德。一方面,威海市、县两级出台564项信用惠民政策,建设信用超市、便民服务点、信用购物等信用应用场景2760处,对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市民提供优惠、进行奖励。推出激励措施66类4503项,涵盖评先选优、政府补助、招标投标等多个领域,设置城乡信用基金6500万元,使信用成为“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健全联合惩戒应用系统,将恶意违约、“老赖”等行为纳入信用积分管理范畴,并将失信者信息在民航、铁路、银行等部门备案,对严重失信主体通过限制高消费、列入诚信“黑名单”等措施实施联合惩戒,营造“一案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同时,建立失信企业和个人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失信者通过公益服务等途径恢复信用水平。
“海贝分”激发志愿服务热情
在荣成市甲夼马家村,每天会有三四名“巧厨娘”到暖心食堂给80岁以上老人做免费午餐。村里爱心菜园每天有志愿者管理,护林防火、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都有志愿者积极参与。
为什么能形成大家的事“人人干、抢着干”的氛围?以“海贝分”为载体的“信用+”模式让村民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信用积分,享受免费游景区、乘公交等180多项“礼遇”,激发村民志愿服务热情。
威海市将信用管理应用到乡村治理、社会公益、疫情防控等社会生活中,打造信用超市、暖心食堂、积分存折等应用场景,实现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全市41.4万户市场主体贴上信用“标签”,按照风险等级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防范失信风险。推行“诚信+调解”模式,提早发现、化解民间借贷、拆迁改造等矛盾纠纷,2019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