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大渡口最美基层民警 ① 丨凝心聚气思变 驻村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追光者——大渡口最美基层民警 ① 丨凝心聚气思变 驻村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0-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傅星辰) “我们闲置的房屋,现在成了特色民宿;曾经搭满彩钢棚的石头岗,也经过精心打造,成了旅游景点;不光如此,目前我们村里还有叠石养生火锅、柴火鸡等特色美食以及沙滩车体验项目等。”谈及家乡的变化,蜂窝坝村的村民们个个面露喜色,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村里能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多亏了杨书记。”村民们纷纷表示。

2021年12月,时任大渡口区公安分局工会副主席的杨衍育,被选派到当地跳磴镇蜂窝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杨衍育立足基层党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断探索特色乡村旅游新路径,逐渐让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发生了“蜕变”。

凝心:勾勒“蜂巢党建”头雁带动群雁飞

经334国道驱车到达蜂窝坝村。一路上,道旁的格桑花竞相绽放,金黄色的花带从村外一直延伸到村子深处。

曾经这条道路两旁堆满了建筑垃圾。抵达蜂窝坝村委会,见到杨衍育,他说今年初,4社的党员群众义务加入到村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们不要工钱、不计工分、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历时两周才将这些建筑垃圾清理干净。随后,他们在道路两旁播下了格桑花种子。正是大家的积极参与,才有了这一路美景。

“以前,村民自愿投入乡村建设这种情况是很难看到的。” 杨衍育刚上任时,发现大多数村民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也亟待增强。于是,他以党员冬训为契机,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并结合蜂窝坝村的实际情况,开始抓班子、带队伍,夯实基层党建。目前,在他的带领下,蜂窝坝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支部为“蜂巢”,以党员的责任区为蜂孔,以村民为蜜蜂的“蜂巢党建”新模式。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和党员干部一起走访村民。宋煜辉 摄

“我们村采取9名村干部每人负责1至2个产业;4个社分别建立4个党小组,负责各社事务;全村21名党员每人分包19位村民,以此划分干部、党员的具体责任,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杨衍育介绍。

此后,在“蜂巢党建”的带动引领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今年初,听说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1社社长黄家富主动带领村民打通了老鹰岩步道。他们冒着严寒,用镰刀一点一点地剔除步道杂草,用手一块一块地将年久失修的台阶铺平。半个月后,这条长达800余米的登山步道终于打通。

“一组开了个好头,表扬!”在村微信群里,杨衍育给一组点赞。其他几个组的党员干部们也坐不住了,不想被比下去,纷纷带领村民行动起来。两个多月时间,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速度很快。明白村里好了生活才会更好,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没闲着。今年春节前夕,为了让蜂窝坝村特色民宿按时开业,2社社长范正琴带着村民们义务参与到民宿的布置、保洁以及食堂保障等工作中;在打造叠石景区过程中,3社的干部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景区维护、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为景区吸粉留客奠定了基础。

“过去,很多人打一毛钱的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现在大家都不去了——因为忙!”杨衍育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今,蜂窝坝村党员干部们“头雁”群飞,逐渐让党建促发展的氛围在蜂窝坝村氤氲开来。

聚气:800元创业,走出乡村产业振兴路

蜂窝坝村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西南部,辖区有小南海水泥厂、重钢和成都铁路3个矿区,曾“因矿而兴”。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矿场已大多关停,村子也渐渐没落。如何让村民走上致富路,从小就生活在安徽农村的杨衍育沉思良久。杨衍育坦言:“父亲去世得早,全靠母亲养大。小时候发奋读书想早日脱离农村,现在想的是回农村帮助村民脱离苦日子。”

让村民们对致富有信心,第一步就是要带领村民们挣到“第一桶金”。2022年1月底,在下村了解村情民意时,杨衍育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农房。村民想将这些房屋出租,但无人问津。“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不如整个‘七天乐’活动,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过春节!”杨衍育将想法告知村民以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当即协调出8套闲置房来打造特色民宿。民宿建起了,客流从哪来?杨衍育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告诉记者:“当时经费有限,只花了800块钱做了三张宣传幕布,连展板桁架都没钱租。第二天中午就和村干部们带着这三张宣传幕布分别来到企事业单位及闹市商圈开展宣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春节七日游,让你和家人吃得好、玩得好、还有民宿住。”没有桁架,大家就用手牵着幕布,支起了人体桁架进行展示;没有喇叭,大家就扯着嗓门,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吆喝。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特殊的宣传方式反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民宿就被全部订满。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杨衍育拓展的文旅产业。宋煜辉 摄

800块创业挣第一桶金后,村民们已经完全信任这位带领他们致富的第一书记。卡丁车游乐项目、叠石景区、养生火锅、柴火鸡等特色美食纷纷推出,并很快就有了不错的收益。只要项目有收益,村民们年底就可以得到分红。“单是柴火鸡,3个月就卖了6.2万元。”谈及文旅产业拓展,杨衍育信心满满。“我们的产业除了以文旅为主,也配套有农贸产品,比如“蜂窝坝花椒”,年产量大约40吨,我们已经建好加工厂,正在逐步开展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另外,我们还与一家摩托车企业签了约,对方出资,村里出地,打造摩托车训练赛道,目前也即将完工,投入使用后,一人一车一天100元场地费归村里,还可以带动民宿和餐饮,收益十分可观。”人气带来了财气,谈及蜂窝坝村的未来,杨衍育如今也有了更多底气。

思变:当导游写歌词,文旅融合谱新曲

村里的发展路径越走越明朗,杨衍育也更加注重对蜂窝坝村的宣传与推广。每当村里有活动、或者有人来参观,他都主动当“导游”进行宣传讲解。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为其他人讲解当地文旅特色。宋煜辉 摄

近期,他利用工作之余积极走访,并以蜂窝坝原有的金剑山、月亮洞、猫儿峡等景观为基础,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蕴,逐步规划出一条集健身、素质拓展、文化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会活动路线,并深度挖掘了月亮洞(原二十一兵工厂旧址)的抗战精神,以供村民与基层党组织参观学习。

“这些活动路线,可以更好地嫁接村里文旅产业的发展,既聚集了人气,也扩大了蜂窝坝村的宣传窗口。”杨衍育表示,目前村里已接待了数十家单位来搞活动,他们既能在活动中欣赏乡村美景,体验农家采摘,也可以了解和感悟历史文化与峥嵘党史。

在杨衍育的工作笔记本里看到,好几页都记满了蜂窝坝村的历史文化情况,他准备近期再次梳理,好好打磨一则关于蜂窝坝村的推广文案。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讨论工作。宋煜辉 摄

笔记本上还有一首杨衍育自己创作的蜂窝坝村推广歌:“我的家乡在蜂窝坝,那里有我美丽的家;我爸妈说蜂蜜满山坡,那是因为村民种花了;金剑山上白云朵朵,猫儿峡水泛清波,月亮洞里有神仙住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这首歌以韩红的《家乡》为曲调,我根据蜂窝坝的实际填了词。”杨衍育说,虽然自己驻村不到一年,但已然融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歌词。

“穷则思变,什么也阻挡不了蜂窝坝村前进的脚步。”杨衍育坚信,乡村振兴已开启新征程,蜂窝坝一定会通过不断发展“蜕变”,为村民筑起“幸福蜂巢”。

他也期待着,能够像自己所写的歌词那样,在蜂窝坝村留下那段动人且甜蜜的歌。

分享
新浪微博

追光者——大渡口最美基层民警 ① 丨凝心聚气思变 驻村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2022-10-18 14:15:4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傅星辰) “我们闲置的房屋,现在成了特色民宿;曾经搭满彩钢棚的石头岗,也经过精心打造,成了旅游景点;不光如此,目前我们村里还有叠石养生火锅、柴火鸡等特色美食以及沙滩车体验项目等。”谈及家乡的变化,蜂窝坝村的村民们个个面露喜色,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村里能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多亏了杨书记。”村民们纷纷表示。

2021年12月,时任大渡口区公安分局工会副主席的杨衍育,被选派到当地跳磴镇蜂窝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杨衍育立足基层党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断探索特色乡村旅游新路径,逐渐让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发生了“蜕变”。

凝心:勾勒“蜂巢党建”头雁带动群雁飞

经334国道驱车到达蜂窝坝村。一路上,道旁的格桑花竞相绽放,金黄色的花带从村外一直延伸到村子深处。

曾经这条道路两旁堆满了建筑垃圾。抵达蜂窝坝村委会,见到杨衍育,他说今年初,4社的党员群众义务加入到村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们不要工钱、不计工分、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历时两周才将这些建筑垃圾清理干净。随后,他们在道路两旁播下了格桑花种子。正是大家的积极参与,才有了这一路美景。

“以前,村民自愿投入乡村建设这种情况是很难看到的。” 杨衍育刚上任时,发现大多数村民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也亟待增强。于是,他以党员冬训为契机,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并结合蜂窝坝村的实际情况,开始抓班子、带队伍,夯实基层党建。目前,在他的带领下,蜂窝坝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支部为“蜂巢”,以党员的责任区为蜂孔,以村民为蜜蜂的“蜂巢党建”新模式。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和党员干部一起走访村民。宋煜辉 摄

“我们村采取9名村干部每人负责1至2个产业;4个社分别建立4个党小组,负责各社事务;全村21名党员每人分包19位村民,以此划分干部、党员的具体责任,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杨衍育介绍。

此后,在“蜂巢党建”的带动引领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今年初,听说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1社社长黄家富主动带领村民打通了老鹰岩步道。他们冒着严寒,用镰刀一点一点地剔除步道杂草,用手一块一块地将年久失修的台阶铺平。半个月后,这条长达800余米的登山步道终于打通。

“一组开了个好头,表扬!”在村微信群里,杨衍育给一组点赞。其他几个组的党员干部们也坐不住了,不想被比下去,纷纷带领村民行动起来。两个多月时间,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速度很快。明白村里好了生活才会更好,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没闲着。今年春节前夕,为了让蜂窝坝村特色民宿按时开业,2社社长范正琴带着村民们义务参与到民宿的布置、保洁以及食堂保障等工作中;在打造叠石景区过程中,3社的干部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景区维护、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为景区吸粉留客奠定了基础。

“过去,很多人打一毛钱的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现在大家都不去了——因为忙!”杨衍育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今,蜂窝坝村党员干部们“头雁”群飞,逐渐让党建促发展的氛围在蜂窝坝村氤氲开来。

聚气:800元创业,走出乡村产业振兴路

蜂窝坝村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西南部,辖区有小南海水泥厂、重钢和成都铁路3个矿区,曾“因矿而兴”。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矿场已大多关停,村子也渐渐没落。如何让村民走上致富路,从小就生活在安徽农村的杨衍育沉思良久。杨衍育坦言:“父亲去世得早,全靠母亲养大。小时候发奋读书想早日脱离农村,现在想的是回农村帮助村民脱离苦日子。”

让村民们对致富有信心,第一步就是要带领村民们挣到“第一桶金”。2022年1月底,在下村了解村情民意时,杨衍育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农房。村民想将这些房屋出租,但无人问津。“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不如整个‘七天乐’活动,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过春节!”杨衍育将想法告知村民以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当即协调出8套闲置房来打造特色民宿。民宿建起了,客流从哪来?杨衍育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告诉记者:“当时经费有限,只花了800块钱做了三张宣传幕布,连展板桁架都没钱租。第二天中午就和村干部们带着这三张宣传幕布分别来到企事业单位及闹市商圈开展宣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春节七日游,让你和家人吃得好、玩得好、还有民宿住。”没有桁架,大家就用手牵着幕布,支起了人体桁架进行展示;没有喇叭,大家就扯着嗓门,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吆喝。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特殊的宣传方式反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民宿就被全部订满。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杨衍育拓展的文旅产业。宋煜辉 摄

800块创业挣第一桶金后,村民们已经完全信任这位带领他们致富的第一书记。卡丁车游乐项目、叠石景区、养生火锅、柴火鸡等特色美食纷纷推出,并很快就有了不错的收益。只要项目有收益,村民们年底就可以得到分红。“单是柴火鸡,3个月就卖了6.2万元。”谈及文旅产业拓展,杨衍育信心满满。“我们的产业除了以文旅为主,也配套有农贸产品,比如“蜂窝坝花椒”,年产量大约40吨,我们已经建好加工厂,正在逐步开展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另外,我们还与一家摩托车企业签了约,对方出资,村里出地,打造摩托车训练赛道,目前也即将完工,投入使用后,一人一车一天100元场地费归村里,还可以带动民宿和餐饮,收益十分可观。”人气带来了财气,谈及蜂窝坝村的未来,杨衍育如今也有了更多底气。

思变:当导游写歌词,文旅融合谱新曲

村里的发展路径越走越明朗,杨衍育也更加注重对蜂窝坝村的宣传与推广。每当村里有活动、或者有人来参观,他都主动当“导游”进行宣传讲解。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为其他人讲解当地文旅特色。宋煜辉 摄

近期,他利用工作之余积极走访,并以蜂窝坝原有的金剑山、月亮洞、猫儿峡等景观为基础,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蕴,逐步规划出一条集健身、素质拓展、文化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会活动路线,并深度挖掘了月亮洞(原二十一兵工厂旧址)的抗战精神,以供村民与基层党组织参观学习。

“这些活动路线,可以更好地嫁接村里文旅产业的发展,既聚集了人气,也扩大了蜂窝坝村的宣传窗口。”杨衍育表示,目前村里已接待了数十家单位来搞活动,他们既能在活动中欣赏乡村美景,体验农家采摘,也可以了解和感悟历史文化与峥嵘党史。

在杨衍育的工作笔记本里看到,好几页都记满了蜂窝坝村的历史文化情况,他准备近期再次梳理,好好打磨一则关于蜂窝坝村的推广文案。

凝心聚气思变    驻进“蜂窝”“酿蜜”  ——记“第一书记”杨衍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讨论工作。宋煜辉 摄

笔记本上还有一首杨衍育自己创作的蜂窝坝村推广歌:“我的家乡在蜂窝坝,那里有我美丽的家;我爸妈说蜂蜜满山坡,那是因为村民种花了;金剑山上白云朵朵,猫儿峡水泛清波,月亮洞里有神仙住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这首歌以韩红的《家乡》为曲调,我根据蜂窝坝的实际填了词。”杨衍育说,虽然自己驻村不到一年,但已然融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歌词。

“穷则思变,什么也阻挡不了蜂窝坝村前进的脚步。”杨衍育坚信,乡村振兴已开启新征程,蜂窝坝一定会通过不断发展“蜕变”,为村民筑起“幸福蜂巢”。

他也期待着,能够像自己所写的歌词那样,在蜂窝坝村留下那段动人且甜蜜的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