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企业去培训或者做管理咨询时,常常听到的是领导者嘴里的“不合格的员工”,或者说“不合格的下属”。俗话常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不合格的领导又是怎样的呢?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今年第5期有篇文章,标题是“不称职领导有哪些”,作者是斯科特·格里高利,他是一家名叫HoganAssessment Systems的公司的CEO,也是一位从事高管选拔、发展和培训的专家。
在文章中,作者从自己多年的研究和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了不称职领导者的具体表现,主要分为三类:
(1)远离行为,就是远离下属,高高在上,缺乏沟通,猜疑不信任,等等。
(2)对抗行为,就是压制操纵下属,扩大自身权威。
(3)顺服行为,就是顺应下属,甚至过分讨好,不指出下属的不足,不帮助下属提高,抓不到问题的点子,也抓不住发展的机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关于不称职的,或者说不合格的领导,我有发言权。因为我多年来利用到企业做培训和咨询的机会,做过相关的调查。我也归纳了不合格领导者的三个特征,并且还作为培训专题给好几个企业讲过。
哪三个特征呢?
我是从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的视角来分析的。第一,不宽容下属;第二,不帮助下属;第三,不维护下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先说第一点,不宽容下属。有些领导者,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采用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管理哲学。凡是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不按自己的意图办事的,就视为异己,有机会就要打击报复,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打击报复,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殊不知,权威分为两种,一种是权力权威,那是因为你在领导者这个职务上带来的,是职权,而这些领导者愚蠢地认为,职权是终身可以享用的,或者是,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但事实上是,职权对于你来说,是短期的,你在这个职位上,你才有这个权力,一旦离开这个职位,你就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就有这样的领导者,退下来后,原来的下属在路上见了,说:“哟,是你啊,你也会退下来啊,我还以为你会终身不退呢。”
另一种权威,叫非权力权威,那是你的为人、能力、声誉等等带来的,虽然你没有职位,但大家就是那么相信你,服从你。比如原来的乡绅,就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哪家有个什么事,要找他商量,哪家有矛盾,要找他去调解。
但在现实中,确有不少领导者,不注意培养和树立自己的非权力权威,而是肆意扩大自己的权力权威。这样的人,群众怎么会喜欢呢?一旦没有了权力,怎么不遭到群众的谩骂呢?而且我要善意地忠告这样的领导者,一旦退下来之后,衰老得比别人快,得老年痴呆的概率比别人高。因为失落啊,因为没有朋友啊,因为除了权力以外就没有别的追求啊。
作为领导者,度量要大点。古人不是把当官的人称为“某某大人”吗?不是有“大人大量”这个说法吗?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又怎么可能获得大家的爱戴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第二点,不帮助下属。作为领导者,我在前面至少有两讲就讲过,团队的业绩才是你的业绩。但现实中的有些领导者,总是要和下属抢功。我在本专辑的第81讲播出后,就有听友留言,说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领导。他业绩好的时候,功劳总是被领导抢去了,于是,他就没有积极性了,这时候,领导一看到抢不到功劳了,就开始打击报复。他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不能改变领导,只能改变自己,要么顺从,要么走人。
当然,也有很多领导者,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帮助下属。但是,所谓有没有能力,不仅仅指的技术啊,你不是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吗?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帮助下属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第三点,不维护下属。想想看,别人跟着你干,结果你不能维护别人,谁还愿意跟着你干呢?不维护下属的领导者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第一点是,有了好处自己捞,有了责任推给下属。关于这一点,用不着我多讲了吧。
不维护下属的第二个表现是,不守诚信,也就是事后不认帐。所以,我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专门用来医治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他说曾经遇到这样的领导,经常说话不算数,如果成功了,领导就说是他的主意,如果失败了,领导就说他从来没有说过。于是,我的朋友就每次汇报工作时,记得详详细细,(注意,那个时候没有录音笔之类的好方法),然后把笔记本让领导过目,要领导签字。从此之后,这位领导就不敢再在我的朋友面前巧言令色了。
不维护下属的第三个表现是,下属一旦有点失误,就生怕沾到自己身上,到处说下属的不是,并且还要上纲上线扩大来说。这样来显示自己是多么的公正不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以上三点,归功到底,是领导者的“德”的问题,所以古往今来,选人要“以德优先”。但可惜的是,关于德,不像能力那么好衡量。人是会伪装自己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会多的贪官呢?他们的能力差了吗?恐怕不是吧,要不,怎么能够一步一步上去呢?最终还是德的问题。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朱子家训》。问题是谁有灾殃?有很多种理解。我的理解是,首先是下属遭殃,前面我已经说了;其次是单位遭殃,最后是自己遭殃。具体原因,我就不多说了,聪明的你,肯定能够悟出道理来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作者简介:胡伟清(“伟清思维课”ID:whuthinking),笔名:古元、柯博、南湘子。喜马拉雅“胡说清谈”主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