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之前的消息了。
说是重庆的主城区,在2020年底前,将利用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综合型、亲水型、园林型3类社区体育文化公园92个,布局各类球场等健身设施1200多个,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锻炼、社会交往需求,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环境。
这真的是个好消息。
走出家门,面对的不再只是钢筋混泥土森林,而是添了几处绿地,或者是休闲健身的去处。
想想,都是让人惬意的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不用怀疑,居住在这样环境里的人,会对这座城市,生出几分感激的。
能将提升品质的目光,落到城市边角地这样的细节。看似在解决一个小问题,其实却是真正以绣花的缜密与细致,来对待城市的经营与管理。
算个账吧。
单独看一块边角地可能面积很小、空间不大、可用价值不高;然而90多处边角地都综合利用起来,却能形成总共1850余亩、有着1200多处健身设施的大用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3
城市的人气,其实也就是在“细枝末节”中,体现得最为生动。
城区边角地的充分利用,从细节上充实、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带动起来的,却是市民更多、更好地融入城市文体活动,为城市增添鲜活“人气”,或靓丽文体风景线。
这些,都会成为城市经营者,用心雕琢而成的作品。
重庆主城属陡峭峡江地带,用好边角地,也是尊重城市原有地貌,属于真正的因地制宜。
主城区尚且对城市边角地如此用心,远郊区县城区想必可以借鉴推进。
4
毕竟,城市边角地,用好了不只是民生工程。
其中,也许还“藏”有两本精明账本。
一本是“经济账”,边角地成为体育文化公园,必然带动设施资本投入,进而让品质得到提升后的城市升值。
另一本是“文明账”,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场所增多,照顾市民文体多样化的需求,增厚市民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
而这和市民一起提升起来的城市文明气质,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作者简介:朱芸锋,网名渝西锋光(ID:yuxifengguang)。“重庆环保形象大使”、中国名博沙龙成员、重庆首届“十佳网络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