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脉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三缘”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血缘、学缘、乡缘,所以我们就有宗亲会、校友会、老乡会。但现代社会更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单位的同事,怎么就不见有相关的组织呢?比如“前员工联谊会”?
大约二十年前,我曾经从某家兼职的单位离开的时候,就给老板提过这样的建议。当时我是因为准备去读博士而离开这家公司的,但我觉得老板为人不错,我提这建议大概也是为自己考虑吧,想今后能够每年回来和大家聚聚,免费大吃一顿。老板当时答应了,但由于这家公司的员工太稳定了,没有几人离职,大多是退休,总不能也把我放到退休俱乐部吧,所以这个组织就没有搞起来。
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听到哪个单位搞了这样的组织的。大学有,那是把以前在这里从教的人,和从这里毕业的人一起,放到校友会的,所以不完全算。
那为什么没有“前员工联谊会”这样的组织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家还都是同事的时候吧,没有必要建立这样的组织,因为你所在的单位就是一个组织,而且是一个正式组织。而当大家不在同一个单位了吧,主要也就是私下联系了,原来的单位一般不会出面把大家召集起来,搞个什么活动,因为同行是冤家,你离开我这个单位,现在很可能在我的竞争对手那里,我凭什么还要亲近你呢?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所谓山不转水转,抬头不见低头见,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最近我读了全球最大的职场人脉网站领英(Linkedln)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等人撰写的《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就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原来人家早就已经把前员工作为重要的人脉资源了,只是没有像我所说的那样成立什么“前员工联谊会”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管理咨询界的龙头老大麦肯锡了。作为世界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为世界500强等输送了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麦肯锡把曾经在麦肯锡干过的前员工,视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人脉关系啊:你原来在我这里是咨询师,现在是某公司的高管,遇到需要做咨询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会是老东家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但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企业,把离任的员工当成了仇家。
这首先有心理上的因素,你离开我,不就相当于抛弃了我吗?想想两口子中那位被抛弃的人,能对对方有好感吗?更何况是个人与组织,只有组织抛弃个人的,哪能个人抛弃组织呢?这种心态,其实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其次是同业竞争的问题,这倒是一个现实问题。一般说来,人们离开一个单位来到另外一个单位,大都是在同一个行道里,彼此属于竞争关系的比较多。但我们想想另外的组织,比如行业协会,那不都是同一个行道的吗?既然参加行业协会都不怕,那还怕“前员工联谊会”?
所以,主要还是认识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作者简介:胡伟清(公众号:明亮课堂),笔名:古元、柯博、南湘子。喜马拉雅“胡说清谈”主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