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清:同情自己是对自我的救赎
  2018-10-26

孟子讲到人应该有的四种心肠: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认为,这是人天生就应该有的。现代研究表明,不只是人类,连其他动物,也有对同类的同情之心。

恻隐之心,其实就是我们讲的同情之心。但我们一讲到同情心,似乎那专指对别人的,而且是对别人处于困境、悲伤中的同情。

其实,同情并不只是当别人处于逆境时应该有的一种心情,当别人高兴和快乐时,我们也一样应有同情心,那就是分享别人的快乐,而不是嫉妒别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塞丽娜·陈(Serena Chen)的一篇文章的观点,那就是对自己也要有同情心。

当我们的工作业绩不佳、升职无望、加薪不成甚至还要降低收入、与同事发生冲突、被领导批评、与妻子或老公吵架,等等,等等等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如意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责备别人,心理学家说这是人的自我防卫的本能;一种是责备自己。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不是正确的方式,更不是最好的方式。

作者认为,应该采取的方式是,同情自己。

研究人员通过很多实验,研究发现同情自己的效果,比其他方式的效果都要好。

说到同情自己,我们会想到的另一个词是“自尊”。作者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自尊往往涉及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判自己,而同情不涉及与别人比较,也不对自己进行评判。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同情自己呢?研究发现,具有高度自我同情的人,表现出如下三种不同的行为:首先,面对失败和错误,他们善待自己,而不是苛刻地责备自己;其次,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所有人的经历,因此,自己失败也是正常的;第三,当面对失败时,他们允许自己心情变差,但不会沉湎于消极情绪中。

同情自己,其实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但如何界定成长,又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人老是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就往往如谚语所说的“人比人气死人”,心头老不痛快。二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章,《比较的艺术》,说的是要自己和自己比较,我每年有一点进步,就是好的。

是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工作节奏很快的时代,压力剧增,焦虑症、抑郁症等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如何救赎自己,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学会同情自己,也许是自我救赎的一条途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作者简介:胡伟清(公众号:明亮课堂),笔名:古元、柯博、南湘子。喜马拉雅“胡说清谈”主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