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群舞《龙把子》斩获群星奖 一起来看它的“星”路历程
群舞《龙把子》有着怎样的“星”路历程?跟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起来看看。

重庆群舞《龙把子》斩获群星奖 一起来看它的“星”路历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3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21时讯(记者 吴思佳)今(31)日晚,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由重庆市文旅委选送、铜梁区创排的群舞《龙把子》从全国7905个作品中选拔出,经初评、复赛、决赛,最终从8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大奖。它有着怎样的“星”路历程?跟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起来看看。

群星奖颁奖仪式现场,《龙把子》获得群星奖。铜梁区文化馆提供

跨越千里“摘星”

“你要靠得住啊,我要顶的起哟……”在群星奖决赛的舞台上,24个来自铜梁二中、平均年龄为17岁的小伙子将传统龙舞的“8字花”“慢舞龙”“快舞龙”等高难度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再现了数百年来舞龙人的精彩,让现场观众情不自禁爆发出掌声、欢呼声。

数百年来,铜梁人与龙和龙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期间,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舞龙人,他们被称为“龙把子”。《龙把子》则是用舞蹈形式展示了一批艺术高超的舞龙人,借龙抒发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群舞《龙把子》在群星奖决赛现场大放异彩。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人龙合一,小伙子们把龙做到了极致。”决赛后,本次比赛评委、原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副团长余大鸣评价《龙把子》,“最让人赞叹的是他们不用任何道具,而是用舞蹈语言将龙演得活灵活现,神奇再现了‘龙的传人’精神,极具艺术感染力。并且用这种作品才能使优秀的民间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群星奖决赛后的专家评审现场。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龙把子》能获得群星奖,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基于大重庆群众文化的格局,发现区县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国家当下的主题热点,凸显重庆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借助各个领域专家的力量,市区合力打造出来的精品。

拼搏百日“造星”

群舞《龙把子》的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第八届重庆乡村文艺汇演现场。音乐响起那一刻,便惊艳了现场观众。有的观众似乎被舞龙人的精神感染,浑身冒起了鸡皮疙瘩。不仅获得了观众的认可,《龙把子》还赢得了专业和大众评委的一致肯定,以全场比赛的最高分获得一等奖。

一件优秀的作品按理说要经过长久的创作打磨,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龙把子》仅用了一周时间创作。这对几十年扎根铜梁民间的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艺术指导、群众文化研究馆员高兴来说,十分得心应手。

《龙把子》参加第八届重庆乡村文艺汇演。资料图

高兴长期参与到首批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的发掘整理和提升工作中,《龙把子》就是在民间龙舞“肉龙”的基础上,吸收“大蠕龙”“竞技龙”的舞龙动作创编而成。

没有加入道具,是高兴思考了许久的决定。“舞蹈如果运用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可能被划分到广场舞范围。所以用演员的肢体语言最好,不仅真正达成了‘人龙合一’的至高舞龙境界,更能表现这群人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精神。”

每天晚上,24个少年会准时出现在铜梁二中的操场,从最开始没有一点节奏感,完全不会跳舞,到对舞蹈动作熟能生巧,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次排练结束,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服。

“演员中有个成绩特别好的男生,他主动参与表演排练,我特别感动。每次排练间歇,他总会拿起书复习。”在陪伴了他们一年的执行编导王月看来,这或许也是龙的精神的体现。

人龙合一。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放眼未来“探星”

“龙把子,摸到起;龙把子,跟到起;龙把子,稳到起;龙把子,顶得起……”如今,走在铜梁街上,时不时会听见有人这样哼唱。

一件作品的好坏,从传播力和影响力就能窥探一二。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本身就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能让优秀的民间文化焕发出时代特点,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龙把子》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还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充分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它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重庆的作品创作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群星奖决赛前,演员们在后台化妆。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重庆整体状态非常好,虽然今年仅一件作品获奖,但入围决赛的5个节目仍获得了专家评委的点赞认同。”近几年来,重庆获得群星奖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作品地域特色、时代气息、生活元素浓郁,具有“小人物大情怀、小作品大主题“的特点,给人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重庆群文创作力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县文化旅游委,抓住重大节点、紧扣时代热点,围绕热点话题、规划一批选题;站在全国视角、强调地域特色,注重巴风渝韵,推出一批作品;借助品牌活动、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奖励扶持,培育一批创作骨干;通过文化志愿服务、政府采购等方式,坚持做到送优秀原创作品到基层巡演巡展,惠及广大市民。“通过这一套组合拳,重庆市的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作者人数多、作品质量优、群众反响好螺旋式上升态势。”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分享
新浪微博

重庆群舞《龙把子》斩获群星奖 一起来看它的“星”路历程

2019-05-31 21: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21时讯(记者 吴思佳)今(31)日晚,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由重庆市文旅委选送、铜梁区创排的群舞《龙把子》从全国7905个作品中选拔出,经初评、复赛、决赛,最终从8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大奖。它有着怎样的“星”路历程?跟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起来看看。

群星奖颁奖仪式现场,《龙把子》获得群星奖。铜梁区文化馆提供

跨越千里“摘星”

“你要靠得住啊,我要顶的起哟……”在群星奖决赛的舞台上,24个来自铜梁二中、平均年龄为17岁的小伙子将传统龙舞的“8字花”“慢舞龙”“快舞龙”等高难度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再现了数百年来舞龙人的精彩,让现场观众情不自禁爆发出掌声、欢呼声。

数百年来,铜梁人与龙和龙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期间,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舞龙人,他们被称为“龙把子”。《龙把子》则是用舞蹈形式展示了一批艺术高超的舞龙人,借龙抒发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群舞《龙把子》在群星奖决赛现场大放异彩。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人龙合一,小伙子们把龙做到了极致。”决赛后,本次比赛评委、原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副团长余大鸣评价《龙把子》,“最让人赞叹的是他们不用任何道具,而是用舞蹈语言将龙演得活灵活现,神奇再现了‘龙的传人’精神,极具艺术感染力。并且用这种作品才能使优秀的民间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群星奖决赛后的专家评审现场。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龙把子》能获得群星奖,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基于大重庆群众文化的格局,发现区县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国家当下的主题热点,凸显重庆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借助各个领域专家的力量,市区合力打造出来的精品。

拼搏百日“造星”

群舞《龙把子》的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第八届重庆乡村文艺汇演现场。音乐响起那一刻,便惊艳了现场观众。有的观众似乎被舞龙人的精神感染,浑身冒起了鸡皮疙瘩。不仅获得了观众的认可,《龙把子》还赢得了专业和大众评委的一致肯定,以全场比赛的最高分获得一等奖。

一件优秀的作品按理说要经过长久的创作打磨,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龙把子》仅用了一周时间创作。这对几十年扎根铜梁民间的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艺术指导、群众文化研究馆员高兴来说,十分得心应手。

《龙把子》参加第八届重庆乡村文艺汇演。资料图

高兴长期参与到首批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的发掘整理和提升工作中,《龙把子》就是在民间龙舞“肉龙”的基础上,吸收“大蠕龙”“竞技龙”的舞龙动作创编而成。

没有加入道具,是高兴思考了许久的决定。“舞蹈如果运用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可能被划分到广场舞范围。所以用演员的肢体语言最好,不仅真正达成了‘人龙合一’的至高舞龙境界,更能表现这群人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精神。”

每天晚上,24个少年会准时出现在铜梁二中的操场,从最开始没有一点节奏感,完全不会跳舞,到对舞蹈动作熟能生巧,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次排练结束,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服。

“演员中有个成绩特别好的男生,他主动参与表演排练,我特别感动。每次排练间歇,他总会拿起书复习。”在陪伴了他们一年的执行编导王月看来,这或许也是龙的精神的体现。

人龙合一。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放眼未来“探星”

“龙把子,摸到起;龙把子,跟到起;龙把子,稳到起;龙把子,顶得起……”如今,走在铜梁街上,时不时会听见有人这样哼唱。

一件作品的好坏,从传播力和影响力就能窥探一二。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本身就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能让优秀的民间文化焕发出时代特点,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龙把子》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还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充分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它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重庆的作品创作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群星奖决赛前,演员们在后台化妆。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重庆整体状态非常好,虽然今年仅一件作品获奖,但入围决赛的5个节目仍获得了专家评委的点赞认同。”近几年来,重庆获得群星奖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作品地域特色、时代气息、生活元素浓郁,具有“小人物大情怀、小作品大主题“的特点,给人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重庆群文创作力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县文化旅游委,抓住重大节点、紧扣时代热点,围绕热点话题、规划一批选题;站在全国视角、强调地域特色,注重巴风渝韵,推出一批作品;借助品牌活动、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奖励扶持,培育一批创作骨干;通过文化志愿服务、政府采购等方式,坚持做到送优秀原创作品到基层巡演巡展,惠及广大市民。“通过这一套组合拳,重庆市的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作者人数多、作品质量优、群众反响好螺旋式上升态势。”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