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五分钟读十万字上热搜:教育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走
近日,某教育机构组织学生量子波动速读比赛,称可训练学生1-5分钟内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书籍,并且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据了解,这一速读方法最初由一日本人研发,她说,即便是外语书,翻书的过程也能激发大脑迅速翻译。相关报道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
其实,早在2013年,杭州便有一家培训机构打出了“量子波动速读”的旗号,但后经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奖品而配合表演。还曾有培训机构推出“全脑培训”,称孩子在训练后蒙着眼能识字,靠嗅觉辨别颜色。“非正常式教育”一次又一次瞄准家长不菲的“智商税”,究其原因,不外乎当前家长们的共有焦虑——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渴望找寻捷径超车。
现在,很多家长好像真的太急了,他们渴望孩子在学习上能有一条快速通道,从而“赢在起跑线上”,却忘了很多捷径的尽头,也可能是死胡同。蒙眼看书就好像戴口罩吃饭,嗅到饭香气却不能饱腹,感受到书页翻过时的气流,却接收不到其中知识的分量。违背常识的捷径,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领先,但在长远的学习之路上,后患无穷。
看看身边,不少人都在研究着“快”字——快速排毒、短期塑性、速成外语,类似的经验分享总会吸引眼球。身处一个急于求成的社会,人们热衷于寻捷径,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但这又和学习的本意是相悖的,学习本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以及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瞬间的领先只是一时之快,坚持冲过终点还是要靠打牢基础、不断登攀。
换个角度看,或许“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从一开始便是不妥的。生活中,没有人会喊第一个跑出起点线的孩子为“冠军”——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谁又能轻易定义输赢呢?成功有很多种定义,在很多家长的普遍价值中,孩子品学兼优才能和“成功”划上等号,这本身无可厚非,望子成龙,为孩子某深远,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只看结果,片面灌输“抄近道”方法,久而久之,伤害的,可能恰恰是你最寄予厚望的他们。
成长从来没有捷径,教育又何来揠苗助长?
文/郑钰怡(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