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金融科技中心 践行“四自模式”金融科技助力重庆农商行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内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中心。该行金融科技中心以事业部机制运行,由1个高管层委员会和5个总行一级部门组成,分别是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和总行金融创新部、电子银行部、应用研发中心、数据管理部、直销银行团队。

成立金融科技中心 践行“四自模式”金融科技助力重庆农商行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3日19时讯(陈善娜)日前,国内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重庆农商行(A股简称:渝农商行,股票代码:601077.SH)宣布成立金融科技中心。该行金融科技中心以事业部机制运行,由1个高管层委员会和5个总行一级部门组成,分别是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和总行金融创新部、电子银行部、应用研发中心、数据管理部、直销银行团队。业内人士认为,以如此大的力度,成立金融科技中心统筹转型,在国内银行业尚属首次。同时据记者了解,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批复》中,重庆农商行被纳入到数字化金融场景服务、智能风险监控应用两项试点工作。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大楼 重庆农商行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将把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化转型成为任何一家银行转型都绕不开的一条道路。《规划》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首次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并强调金融是本源、创新是方向、技术是手段,为整个金融行业正在火热开展的金融科技工作指明了3个关键要素及其定位;二是在重点任务部署时开篇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项战略部署作为27项重点工作之首。

作为国内农商行龙头,重庆农商行已经将金融科技工作“做在了前面”,其自上而下的决策体系和数字化变革的顶层设计,为自身全方位的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机制红利”。该行在“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的指导下,逐年加大金融科技规划设计、平台引入、能力构建等多方面投入,不断推进组织架构和内部流程优化,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践行“自建团队、自主研发、自有技术、自创产品”的“四自模式”,为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打造“新引擎”。

一、“自建团队”,打造金融科技敏捷化高效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金融科技的根基,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面对数字化转型升级,谁拥有一流的金融科技人才,谁就拥有了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优势。目前,国内行业相关的技术人才、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人才、金融科技的管理人才,还远不能满足行业迅猛发展的需求。银行需要大量优秀金融创新方面专业人才储备,构建起坚实的人才基础,有力推动金融科技不断向前。

据了解,该行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放眼全球,从海内外挖掘“高精尖”人才。仅金融创新部成立一年多以来,外部引进人才50人,其中绝大部分具有大型银行、互联网头部公司的管理和研发经验,多人具备常青藤或国内清华、北大等985院校硕博学位及海外从业背景,加上行内抽调的业务骨干,形成了60余人复合型混编团队。而新设的金融科技中心,员工编制达300人以上,全面整合了金融科技建设前中后台资源,建设敏捷化、端到端的业务及科技团队,合力助推数字化、平台化和智能化转型,在中心内实现业务、数据、科技、渠道全闭合管理。

针对传统银行研发上线周期长的症结,重庆农商行引入敏捷研发模式,把部分产品选为“阵地”,让团队充分“练兵”。敏捷化的“尖兵”团队,是冲锋在前探索转型可能方向的先头部队。通过践行敏捷开发,极大优化传统银行开发流程,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渝快贷”及“房快贷”灰度上线,灰度期间迭代速度为一周一版本;通过“微银行”平台,实现全员二维码进行营销,仅用时2个月; “风聆APP”项目,开发全新APP实现VIP客户无感人脸识别、进行多维度客户画像及精准产品推荐,仅用时1个月;该行2018年客户年度账单,从提出到上线用时不到1个月,成为当年最早发布年度账单的一批银行。通过各项实战练兵,充分证明了敏捷机制在银行落地的可行性,也打造了重庆农商行金融科技的多个“尖兵”团队。

在建设敏态金融科技人才团队的基础上,重庆农商行也在积极探索准金融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模式,实现自身传统业务人才再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当前大量人工重复性工作,从传统业务中大量释放出来的人力转岗培养成为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标注师,不断提升智能平台运行效率,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领域落地能力,促进人机协同,加速拓宽平台应用领域,加快提升全行智能化应用水平,不断丰富自身金融科技人才梯队。

二、“自主研发”,安全可控才能行稳致远

据悉,重庆农商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项目层面,已经和数十家单位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包括金融科技公司、数据供应商、政府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咨询公司等。该行一方面积极引进金融科技厂商平台架构,并要求平台私有化部署,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所有针对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特别是数据类的合作,该行都建立了冗余机制或保障措施,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技术或产品,均由银行自有人员进行管理并充分掌握,确保银行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独立性。同时,通过持续的评估评价机制,保障供应商在服务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务质量。

基于这一思路,该行去年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主流金融科技技术特征及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对多项能力进行平台化。一是云平台,私有化阿里云体系架构,在该行最新发布的手机银行APP5.0中全面应用;二是感知认知能力平台,智能科技平台;三是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平台,智能数据平台。

据介绍,该行智能科技平台改变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只针对某项业务或由某个业务部门“竖井”建设的情况,按照“初建、试点、推广、迭代、合作”的“五步走”方式开展部门间的合作,统筹全行各个业务部门需求,统一平台架构和接口设计,每项金融科技能力都能为几十个智能化场景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目前,该行人脸、图像、语音及语义四大核心能力已陆续投产,RPA机器人、视频银行、虚拟外呼等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以人脸平台为例,已经接入了柜面远程核身、ATM刷脸取款、手机银行刷脸身份认证、金库刷脸门禁等16个场景,支持10个总行部门开展业务。仅柜面远程核身的应用方面,保守估计日均节省人力20人以上。

该行智能数据平台包括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发布平台及智能决策平台、申请反欺诈平台、三方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支持数据团队在线上风控、精准营销、运营优化、体验提升、辅助决策等方面完善大数据分析决策体系,渝快贷、房快贷等线上产品风控策略、模型全部为数据团队自主研发。目前,该行已接入近30家包括政府单位在内的三方数据。

智能科技平台和智能数据平台为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提供了有力支撑。该行通过应用OCR技术于电子文档自动审查、部署智能机器人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等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风聆APP”和大数据分析发布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采用图形化、标签化、时间轴等方式展示并描绘客户形象,让客户经理秒懂客户;利用多样化工具手段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客户标签、行为、偏好等特点,结合行内产品体系,让前台业务人员开展可度量、可调控的精准营销活动,实现价值客户转化、存量客户互动、潜在客户挖掘、流失客户挽回的长期客户沟通管理框架,以智能化手段真正提升基层网点营销人员业务能力。

三、“自有技术”,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重庆农商行立足于“平台架构+关键技术”自主掌握基础上,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坚持“自有技术”策略,深挖场景、重点突破,围绕人工智能、风控决策、体验提升等关键领域和技术展开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构建围绕金融科技核心领域的“专利池”。据悉,该行目前已有7项发明专利正在实审,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多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此外1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进入实审状态,已获得1项外观专利,36项外观专利正在实审。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不断深化网点转型工作,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网点,推动传统网点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该行“专利池”中相当一部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就产生于网点建设过程中。据了解,该行在2018年被纳入人民银行及四部委金融标准化试点,制定了网点分类标准、农村网点装修标准,将网点按功能区分为支农服务型网点、交易主导型网点、营销服务型网点三类,分类配备电子银行服务区、智能银行服务区和自助机具,在今年10月的金融标准化试点中期检查中得到人民银行及四部委调研评估组高度评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重庆农商行栽下金融科技这片“梧桐林”,不仅从全球范围吸引科技人才“金凤凰”,也引来产业和同业“凤凰群”。据悉,重庆农商行金融科技中心正在积极牵头筹建金融创新开放实验室,以自身金融科技能力为核心,通过搭建“创新试验床”,建立银行场景试验环境,以前沿技术为重要创新领域,围绕客户体验提升、行业生态构建、跨界服务融合等重要方向,探索并打造全新业务模式,联合多机构共同对创新理念、前沿技术、业务原型进行验证。

据该行负责人介绍,重庆农商行正按照“试点一代、推广一代、预研一代”的思路,积极开展对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前趋性研究,并在应用场景方面进行探索,充分考虑在运管智能化、信息安全、5G视频银行等场景落地的可行性,力求在助农扶农及小微金融方面有所突破。目前已与政府监管、金融科技、教育科研、行业应用等不同领域大量企业或机构达成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意愿,以期共同形成开放、融合、跨界的多方共赢局面。

当前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统一、标准化的服务输出,无法满足农信机构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和多渠道融合业务需求,而重庆农商行在多渠道融合和全渠道金融科技赋能方面,有着差异度高、数量庞大、特色鲜明的客群,积累了无可比拟的经验。作为国内农商行金融科技建设领头羊,重庆农商行在不同场合接收到国内多家农村金融机构希望获得该行技术输出的强烈意愿。据悉,重庆农商行正在整合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所积累的技术、业务、资源、经验优势,在基础设施托管,金融规划咨询,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的金融科技能力建设,线上产品规划及定制化开发,线上风控和数据建模能力,智能网点建设等方面,探索相关能力输出方式,不断将影响力拓展到其他机构。

四、“自创产品”,打造全面金融服务解决体系

作为重庆地区网点最多、客户数量最大的地方银行,重庆农商行一直扎根重庆,深耕县域和农村,是下沉最深、“最懂”重庆人民的本土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银行2800万客户,尤其是践行“零售立行”战略,重庆农商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深刻分析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痛点,以“线上线下融合,数据智能决策,功能快速迭代”为策略,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易得性,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打造智能产品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据悉,该行智能产品平台上的“自创产品”包括面向个人客户全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渝快贷”,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全线上票据贴现产品“票快贴”,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线上房屋抵押产品“房快贷”,纯信用的线上企业信贷产品“税快贷”和渝快分期商城、拼拼存等。这些产品都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截至2019年10月末,渝快贷、房快贷等线上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140亿元。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提档升级效果已经不是“弯道超车”可以衡量,完全可以说是“换道超车”,重庆农商行通过成立金融科技中心,践行“四自模式”,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
新浪微博

成立金融科技中心 践行“四自模式”金融科技助力重庆农商行高质量发展

2019-11-13 19:25:4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3日19时讯(陈善娜)日前,国内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重庆农商行(A股简称:渝农商行,股票代码:601077.SH)宣布成立金融科技中心。该行金融科技中心以事业部机制运行,由1个高管层委员会和5个总行一级部门组成,分别是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和总行金融创新部、电子银行部、应用研发中心、数据管理部、直销银行团队。业内人士认为,以如此大的力度,成立金融科技中心统筹转型,在国内银行业尚属首次。同时据记者了解,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批复》中,重庆农商行被纳入到数字化金融场景服务、智能风险监控应用两项试点工作。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大楼 重庆农商行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将把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化转型成为任何一家银行转型都绕不开的一条道路。《规划》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首次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并强调金融是本源、创新是方向、技术是手段,为整个金融行业正在火热开展的金融科技工作指明了3个关键要素及其定位;二是在重点任务部署时开篇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项战略部署作为27项重点工作之首。

作为国内农商行龙头,重庆农商行已经将金融科技工作“做在了前面”,其自上而下的决策体系和数字化变革的顶层设计,为自身全方位的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机制红利”。该行在“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的指导下,逐年加大金融科技规划设计、平台引入、能力构建等多方面投入,不断推进组织架构和内部流程优化,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践行“自建团队、自主研发、自有技术、自创产品”的“四自模式”,为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打造“新引擎”。

一、“自建团队”,打造金融科技敏捷化高效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金融科技的根基,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面对数字化转型升级,谁拥有一流的金融科技人才,谁就拥有了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优势。目前,国内行业相关的技术人才、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人才、金融科技的管理人才,还远不能满足行业迅猛发展的需求。银行需要大量优秀金融创新方面专业人才储备,构建起坚实的人才基础,有力推动金融科技不断向前。

据了解,该行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放眼全球,从海内外挖掘“高精尖”人才。仅金融创新部成立一年多以来,外部引进人才50人,其中绝大部分具有大型银行、互联网头部公司的管理和研发经验,多人具备常青藤或国内清华、北大等985院校硕博学位及海外从业背景,加上行内抽调的业务骨干,形成了60余人复合型混编团队。而新设的金融科技中心,员工编制达300人以上,全面整合了金融科技建设前中后台资源,建设敏捷化、端到端的业务及科技团队,合力助推数字化、平台化和智能化转型,在中心内实现业务、数据、科技、渠道全闭合管理。

针对传统银行研发上线周期长的症结,重庆农商行引入敏捷研发模式,把部分产品选为“阵地”,让团队充分“练兵”。敏捷化的“尖兵”团队,是冲锋在前探索转型可能方向的先头部队。通过践行敏捷开发,极大优化传统银行开发流程,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渝快贷”及“房快贷”灰度上线,灰度期间迭代速度为一周一版本;通过“微银行”平台,实现全员二维码进行营销,仅用时2个月; “风聆APP”项目,开发全新APP实现VIP客户无感人脸识别、进行多维度客户画像及精准产品推荐,仅用时1个月;该行2018年客户年度账单,从提出到上线用时不到1个月,成为当年最早发布年度账单的一批银行。通过各项实战练兵,充分证明了敏捷机制在银行落地的可行性,也打造了重庆农商行金融科技的多个“尖兵”团队。

在建设敏态金融科技人才团队的基础上,重庆农商行也在积极探索准金融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模式,实现自身传统业务人才再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当前大量人工重复性工作,从传统业务中大量释放出来的人力转岗培养成为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标注师,不断提升智能平台运行效率,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领域落地能力,促进人机协同,加速拓宽平台应用领域,加快提升全行智能化应用水平,不断丰富自身金融科技人才梯队。

二、“自主研发”,安全可控才能行稳致远

据悉,重庆农商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项目层面,已经和数十家单位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包括金融科技公司、数据供应商、政府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咨询公司等。该行一方面积极引进金融科技厂商平台架构,并要求平台私有化部署,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所有针对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特别是数据类的合作,该行都建立了冗余机制或保障措施,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技术或产品,均由银行自有人员进行管理并充分掌握,确保银行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独立性。同时,通过持续的评估评价机制,保障供应商在服务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务质量。

基于这一思路,该行去年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主流金融科技技术特征及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对多项能力进行平台化。一是云平台,私有化阿里云体系架构,在该行最新发布的手机银行APP5.0中全面应用;二是感知认知能力平台,智能科技平台;三是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平台,智能数据平台。

据介绍,该行智能科技平台改变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只针对某项业务或由某个业务部门“竖井”建设的情况,按照“初建、试点、推广、迭代、合作”的“五步走”方式开展部门间的合作,统筹全行各个业务部门需求,统一平台架构和接口设计,每项金融科技能力都能为几十个智能化场景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目前,该行人脸、图像、语音及语义四大核心能力已陆续投产,RPA机器人、视频银行、虚拟外呼等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以人脸平台为例,已经接入了柜面远程核身、ATM刷脸取款、手机银行刷脸身份认证、金库刷脸门禁等16个场景,支持10个总行部门开展业务。仅柜面远程核身的应用方面,保守估计日均节省人力20人以上。

该行智能数据平台包括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发布平台及智能决策平台、申请反欺诈平台、三方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支持数据团队在线上风控、精准营销、运营优化、体验提升、辅助决策等方面完善大数据分析决策体系,渝快贷、房快贷等线上产品风控策略、模型全部为数据团队自主研发。目前,该行已接入近30家包括政府单位在内的三方数据。

智能科技平台和智能数据平台为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提供了有力支撑。该行通过应用OCR技术于电子文档自动审查、部署智能机器人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等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风聆APP”和大数据分析发布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采用图形化、标签化、时间轴等方式展示并描绘客户形象,让客户经理秒懂客户;利用多样化工具手段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客户标签、行为、偏好等特点,结合行内产品体系,让前台业务人员开展可度量、可调控的精准营销活动,实现价值客户转化、存量客户互动、潜在客户挖掘、流失客户挽回的长期客户沟通管理框架,以智能化手段真正提升基层网点营销人员业务能力。

三、“自有技术”,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重庆农商行立足于“平台架构+关键技术”自主掌握基础上,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坚持“自有技术”策略,深挖场景、重点突破,围绕人工智能、风控决策、体验提升等关键领域和技术展开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构建围绕金融科技核心领域的“专利池”。据悉,该行目前已有7项发明专利正在实审,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多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此外1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进入实审状态,已获得1项外观专利,36项外观专利正在实审。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不断深化网点转型工作,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网点,推动传统网点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该行“专利池”中相当一部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就产生于网点建设过程中。据了解,该行在2018年被纳入人民银行及四部委金融标准化试点,制定了网点分类标准、农村网点装修标准,将网点按功能区分为支农服务型网点、交易主导型网点、营销服务型网点三类,分类配备电子银行服务区、智能银行服务区和自助机具,在今年10月的金融标准化试点中期检查中得到人民银行及四部委调研评估组高度评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重庆农商行栽下金融科技这片“梧桐林”,不仅从全球范围吸引科技人才“金凤凰”,也引来产业和同业“凤凰群”。据悉,重庆农商行金融科技中心正在积极牵头筹建金融创新开放实验室,以自身金融科技能力为核心,通过搭建“创新试验床”,建立银行场景试验环境,以前沿技术为重要创新领域,围绕客户体验提升、行业生态构建、跨界服务融合等重要方向,探索并打造全新业务模式,联合多机构共同对创新理念、前沿技术、业务原型进行验证。

据该行负责人介绍,重庆农商行正按照“试点一代、推广一代、预研一代”的思路,积极开展对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前趋性研究,并在应用场景方面进行探索,充分考虑在运管智能化、信息安全、5G视频银行等场景落地的可行性,力求在助农扶农及小微金融方面有所突破。目前已与政府监管、金融科技、教育科研、行业应用等不同领域大量企业或机构达成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意愿,以期共同形成开放、融合、跨界的多方共赢局面。

当前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统一、标准化的服务输出,无法满足农信机构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和多渠道融合业务需求,而重庆农商行在多渠道融合和全渠道金融科技赋能方面,有着差异度高、数量庞大、特色鲜明的客群,积累了无可比拟的经验。作为国内农商行金融科技建设领头羊,重庆农商行在不同场合接收到国内多家农村金融机构希望获得该行技术输出的强烈意愿。据悉,重庆农商行正在整合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所积累的技术、业务、资源、经验优势,在基础设施托管,金融规划咨询,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的金融科技能力建设,线上产品规划及定制化开发,线上风控和数据建模能力,智能网点建设等方面,探索相关能力输出方式,不断将影响力拓展到其他机构。

四、“自创产品”,打造全面金融服务解决体系

作为重庆地区网点最多、客户数量最大的地方银行,重庆农商行一直扎根重庆,深耕县域和农村,是下沉最深、“最懂”重庆人民的本土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银行2800万客户,尤其是践行“零售立行”战略,重庆农商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深刻分析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痛点,以“线上线下融合,数据智能决策,功能快速迭代”为策略,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易得性,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打造智能产品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据悉,该行智能产品平台上的“自创产品”包括面向个人客户全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渝快贷”,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全线上票据贴现产品“票快贴”,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线上房屋抵押产品“房快贷”,纯信用的线上企业信贷产品“税快贷”和渝快分期商城、拼拼存等。这些产品都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截至2019年10月末,渝快贷、房快贷等线上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140亿元。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提档升级效果已经不是“弯道超车”可以衡量,完全可以说是“换道超车”,重庆农商行通过成立金融科技中心,践行“四自模式”,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善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