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食堂外卖:赢得了青睐“宠坏”了青年
近来,长沙理工大学的多个宿舍楼下多了一排食堂外卖自提柜。这是该校后勤集团推出的一项最新服务,学生只需登陆该校的网上食堂订餐平台点餐,骑手便会第一时间进行配送,餐品到达后同学们会收到短信通知,下楼扫描柜子上的取餐二维码,即可开箱取餐,十分方便。
又是别人家的大学。其实,外卖自提柜虽是该校的创新之举,高校食堂提供的外卖服务却盛行已久,由于其节省了学生用餐高峰期在食堂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为不便或不想出门吃饭的同学提供便利,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好评和推广。学校食堂开放外卖渠道的举动虽然赢得了学生的青睐,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代青年学生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的纵容。大部分大学生正处于意气风发的青年阶段,本该尽情享受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却有许多人因为自制力的缺乏、生活与学业的压力等终日蜷在宿舍,在前几年盛行的“宅”文化和现在风靡的“佛系”文化的渲染下,大学生慵懒散漫的校园生活观念更是迅速蔓延。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督促,一日三餐要自理,使得按部就班定时定点去食堂用餐不再是大学生们唯一的选择。
食堂外卖经济实惠而且受到学校支持,这为不想出门的同学提供了足不出户“饭来张口”的捷径。学校提供便利的初衷是好的,但许多选择点餐进宿舍的同学并不是因为不方便出门,而是因为一个“懒”字。于笔者看来,提供这样的便利,是在包容青年懒散消极的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随着食堂外卖的推广和盛行,宿舍楼底堆放的一次性外卖盒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学校最初鼓励学生在食堂用餐,除了卫生实惠以外,另一个原因是食堂采用的是可回收的餐具,做到了节约环保。而食堂外卖使用的一般是一次性的餐盒,长此以往,造成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可想而知。
高校的制度往往体现了育人理念,一个制度推行的意义不止在于给予学生某种便利或加以某种限制,更深刻的含义在于向学生传递学习理念或者生活观念。食堂外卖的推行虽然提供了便利,却在无形中表现了对青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纵容。新一批大学生大多都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儿时被父母“宠”,读书后被学校“宠”,就连上了大学,也要被后勤服务公司“百般呵护”,这样的有求必应,在受到欢迎的同时,却也削弱了大学生们的独立精神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别让外卖“宠坏”了青年。
文/谌于岚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