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抛开“名校”“师范类”标签看教师招聘热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公布了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用名单,从2000人中选出的9人都来自于国内外顶尖高校,这份名单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校长称非高薪聘请,招聘名校硕博毕业生近几年已属常态。
有网友质疑:“名校毕业生非师范生,教学能力有保障吗?”部分人认为,教育是有专业性的,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国家专门培养了师范生,学校招聘非师范的名校毕业生,教学能力是否有保障不好说。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名校毕业当老师本应是很正常的事,老师就应该由曾经的优秀人才去做,而不应拘泥于示范或非师范。
的确,名校非师范类的硕博生,可能对于具体的教学技巧、教育心理等教育专业体系的掌握尚有欠缺。华中师范附属中学负责人也表示,学校会统一进行青年教师培训,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内容,这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学校在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对师范生来说,是一种扎实和巩固,而对名校硕博生来说,是补充教学知识的好机会。
当然,名校硕博生回中学当教师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对于学科的研究更深,对其前沿精尖领域的发展也更为了解,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潜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必然会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中。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教授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熏陶和价值引领上,名校硕博的知识涵养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自然也在提高,这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前提下,最终通过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的,多为名校硕博毕业生也就是可以理解了。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曾表示,对于一些大城市的中学来说,招聘名校硕博生已经逐渐成常态了。加上每年名校毕业的硕博生越来越多,到中学就业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学校招聘教师岗位时需要考量的,应该是应聘者已有的学习经历、科研成果,以及在笔试面试中表现出来的学科切合度和教学能力,而不是拘泥于名校或者师范类专业。师范生不能和教学能力强划等号,名校毕业也不能和学科能力强划等号。教师招聘,最终要选择的是合适的人,而不是学校或专业的光环,不能因为“名校”对应聘者放低门槛,当然也不能因为“师范类”把优秀人才挡在门外。
在应聘教师岗位时,师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教育专业长处,非师范生也可以凭借知识和能力争得一席之地,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下,“名校”“师范生”等标签更多的是写在简历上的过往,而真正适合教育教学的“未来灵魂工程师”们,才是招聘教师的主要目的。
文/张林溪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