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十)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十)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2-22

Music.mp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06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今天,继续欣赏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保安黄哈哈的“抗疫”故事

小区的保安叫黄哈哈。高个子,黑脸旁,平时少言语,但办事干活很认真,为人憨厚,但也藏着一丝机巧。

我对黄哈哈比较熟悉。今天4月他就满60,就要退休了。他妻子在老家,照顾他父母,还种着一亩三分地。黄哈哈年轻时曾去考兵,体检合格但没有初中文凭最终没跨进军营。其实他做梦都想当兵扛枪。后来他到一家村办企业打工,下岗后就到城里当保安。他曾对我说,他很敬仰你这种戴眼镜的文化人(其实我不是文化人)。他还说,他退休后就回乡下和堂客一起服侍二老,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今年春节非常难忘,年前武汉发生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病毒。上至中央,下至社区,各级组织都要求大家窝在家里少外出,不串门,不聚餐,不探亲访友。我们所在的小区都“封区”了,外人概不能入,业主无特殊情况也不得外出,出入必须验证登记,小区“封区”,严禁出入,这重担当然落在保安黄哈哈肩上。

一、保安配了一把“枪”

正月初二,我在单位值班。下午三点,小孙女给我打电话叫我早点回家。她说:“保安黄爷爷手里提着一把手枪,你回来时可要小心哟。”

保安佩枪?我根本就不信。

不过我有些疑惑,早在中午我在朋友圈中就得知小区三号楼发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大家紧张起来。又说医疗部门派人来实行了管控,但我还是不信小区保安配枪的事。我给黄哈哈打了电话,听话中感觉他很忙,在对进出人员作登记。他只回答我一句:“上午配的,这玩意管用!”

我很是蹊跷。下班我开车回小区,到了门岗,栏杆不抬起。以前我车一到,栏杆就抬起。这回怎了?这时门岗室的门开了,黄哈哈走出来,我摇下车窗,他首先一个立正,然后敬一个很不标准的军礼,突然他右手提起一把枪,对准的我额头。我一惊,准备大吼,只见这枪闪了一下红光,他就收下了。

我虚惊一场,原来这是把红外线测温枪。

“吓着你了吧?”黄哈哈对我说,“这玩真还好使。他们都不想用,就我用。凡进小区的人,不管是那个大爷,我都必须打他一枪。凡打到高温高烧的,一律不得进小区。送他去医院隔离治疗……”

我说这是应该的。他笑着又说:“我在电视上看到村民连省委书记的车都拦下测体温,我也是为大家好呀。嘿,年轻时想扛枪没扛上。要退休了,还真玩起枪来了……”

二、撵堂客回家

大年初三,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抗击疫情。这天下午,他妻子从乡下来了。堂客来本是件好事,但黄哈哈根本高兴不起来。他非常严肃地对她说:“你看嘛,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广播电视叫天天喊,叫你们窝在家里不外出,你就是不信,你不是给我添乱吗?”

妻子满脸通红。只低声说:“我不就是来看你一下嘛!”          

黄哈哈将妻子拦在杆外,叫她拿出身份证登记。堂客说,我也要登记?你不记得我身份证明号了?黄哈哈说:“记不得了。”

掏出身份证后黄哈哈边登记边指着墙上的标语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不是明写着的: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

妻子嘀咕道:我也算外来人员?我是你老婆的嘛。以前我来时不就和你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嘛!登完记后,黄哈哈越想越不对,妻子来得不是时候,万一传上病就惹大祸了,听说睡在一起更容易传病……

他叫妻子站好后,突然他掏出测温枪,对着她的头。她一见,吓得大叫:“黄哈哈,你没良心,你要开枪打死我嗦。”

黄哈哈取下枪笑着说:“哪个打死你哟?这叫测温枪。进出的人都要测体温。你看嘛,这高科技都用上了。这里危险得很,你还是回去。过几天疫情没有了你才来嘛。”

她妻子半信半疑。“那要得嘛!”她边往回走边说:“黄哈合,你还有两三个月就‘下课’了,你要是哄我的话,你回家我不叫你跪踏板才怪……”

黄哈哈回答说:“这不叫哄,这叫‘劝返’嘛!”

三、砸了麻将桌

小区门岗右边是保安室,是保安休息的房间。早前里面摆有一张麻将桌,小区里有两个业主,加上水电工和园丁,一有空就爱关在里面打麻将。后来发展到天天有人来打,虽然输赢不大,但围了一大圈人。黄哈哈对此很有意见,他向领导汇报过,领导总是说:“你阻止嘛!”

这些麻友死搅蛮缠,其中有两个还凶神恶煞的,他只好睁一眼,闭一眼。就在年前的腊月29下午,这几个人都来此打麻将。散时还约定,正月初5下午,再来此“搬砖”。

初五上午真有三四个麻友来了,他们转了转,看了看,想进去打两盘。黄哈哈说:“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上面接二连三发通知,不准聚会打麻将,你们再打,恐怕要遭挨起哟。”说完,他“啪——”的一声,将门关上。

几个人悻悻而去,走时又说,元宵节再来,那时可能没这么紧了……

巧合的是当天下午,县里卫生、公安等部门的人来小区检查疫情防控,他们进小区时发现保安室里居然有张麻将桌。

身穿白大褂的人问:“还有人打麻将?”

黄哈哈说:“早没有了,大家都窝在家呢!”

一名民警接过话茬,如果我看见有人打,我非砸了不可……

检查的人离去后,黄哈哈总在想,小区这十几个麻友瘾大得很,元宵节后他们定会再来。虽然我还有两三个月就退休,但他们来聚会打麻将,如传染起病,这责任我十个黄哈哈都担不起。不如断了他们在这打麻将的“根”。

他打定主意,立即取出木椅下的一个铁手锤,对着桌子,啪——啪——啪——,将桌子砸成四大块。

黄哈哈打定主意,假如小区有人来打麻将,见房角堆着四块破木块,他就说:“初5下午公安局的人检查,见了这麻将桌,非常生气,于是就……”

他想,话只能说到此,后面的话绝不多说!

(文/庞国翔 重庆市江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战“疫”日记

 

在这次抗疫阻击战的大旗下,“逆行者”“后勤者”“留守者”,都是大爱无疆的英雄。

一、老男孩的“将心比心”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的朱大伟是药剂科的一名共产党员,去年12月底,从部队转业来院 。在这次疫情中,作为一名党员,刚脱下军装的药剂人员,他以战斗的军人姿态,投入了这场抗疫阻击战。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本色不变,在医院需要更多的人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服务时,他没讲任何条件,接到安排,立即参加培训,培训完成立即上岗,连给家属商量的时间都没有。

军人本色不变,军人永远冲锋在前。

每天他穿好工作服, 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将一日三餐准备得妥妥贴贴,来到留观室门前,轻轻地两声敲门,提醒房间内的人员,佩戴好口罩开门取食。但有时候,还是有人忘记佩戴口罩就开门的人。曾有人建议,直接将餐食放在房间门口,让他们自己去取,他拒绝了。

“现在是他们神精最敏感和脆弱的时候,如果我们再不多给予他们一些温暖,那他们留观的这些日子将会多难。把他们当作亲人,将心比心,给他们一个微笑,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是件好事。”

这就是我们骨科人,在疫情面前展现的仁心与大爱。

二、老主任的情怀

储奇门院区门诊主任杨春元,分管院区门诊日常工作、渝中区医护人员入职体检及中医门诊工作,疫情来临,他忙而有序地运转他这台并不年青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做妻子杨筱蓉的安慰工作。

杨主任的儿子杨骏是重庆日报的一名记者,正月初二出征抗疫第一线。“使命担当 扶危度厄,”以一个党报记者的担当奔赴湖北。

儿子临行前夜,妈的眼湿润了,杨春元则笑着说:“保重身体,写好稿子,宣传正能量,我们报上见。”

杨骏笑了,“放心。”

儿子走的当天,杨春元与妻子没有前去送行,他说:“爱在心头,不流于形式。”采访联线杨主任时,得知杨骏记者已从孝感前往武汉。儿子的一步一行都牵动着妈的心。她想给儿子打电话,想给儿子寄点吃的东西,杨春元说:“疫情当前,大局为重,不要打电话,不要寄东西,不要让他分心,影响他的工作。”

“三个不要,我们报上见。”老主任的情怀,让人动容。

妈想儿子了,就拿出手机看儿子当天出征,戴着口罩,转身挥手告别的套红报道照片。那是儿子在向她招手,那是儿子在向她告别。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这场抗疫战中,杨筱蓉是母亲,又是妻子。这两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都在前方,都在抗疫第一线,她也不能落后,做好丈夫的后勤保障工作,全家总动员,打好疫情这一仗。

现在杨筱蓉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上网把儿子在前方写回的文字报道下载,发在自己的几个群和朋友圈,“宣传正能量”,她欢喜地说。

三、冲在一线的“前哨战士”

1 月28日,渝中区成立了以重庆中医骨科医院为主要力量的疑似病例专业运转队,转运队伍备配三台车,9 名驾驶员,12名医护人员,三班倒、全天候,全方位待命。主要负责转运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转运队医护组由各个病区、各个科室的骨干成员组成,科主任共产党员彭正刚带头参加一线运输,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转运工作是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道红线,任务繁重、艰巨、充满危险。为了等待患者一个抽血检验结果,尤其是深夜,为了安全,转运组的医护人员、驾驶员,必须在车外的寒风呼啸中等待一个小时,二个小时。

脚尖冷得生痛,口罩戴在脸上好像一层薄薄的纸。陪伴他们的只有空寂的马路,沉沉黑夜中的几颗星子。白天有时刚刚才吃上一口方便面,病人来了。病人就是军情,就是命令,转运人员犹如战场上的战士,放下方便面,饿着肚子,分秒必争,开车出发。

转运队成立之初,各方面物资紧缺,没有防护衣,就用一次性雨衣、外科手术服代替,没有防护帽,就用浴帽代替。尽管如此,在这场与疫情的赛跑中,转运组的医护人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担心传染家人,转运组的医护人员不敢回家,吃住行24 小时在外,坚守疫情第一线。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拼搏精神,与生命之神博弈,与病毒抢时间,奔走在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轻轨站、各定点救治医院之间。迎难而上,星夜兼程,无畏地接诊发热待查患者,转运危重病人,是特殊时期的“救火队。”

在采写这个小文时,转运组陆续转运病人、物资共94车次,其中转运货物2车次,转运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92车次。

转运组用他们朴实的行动,肩负使命,冲在一线。

向他们致敬。

向我们的骨科人致敬。

(文/李毓瑜)

分享
新浪微博

【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十)

2020-02-22 07:00:00 来源:

Music.mp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06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今天,继续欣赏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保安黄哈哈的“抗疫”故事

小区的保安叫黄哈哈。高个子,黑脸旁,平时少言语,但办事干活很认真,为人憨厚,但也藏着一丝机巧。

我对黄哈哈比较熟悉。今天4月他就满60,就要退休了。他妻子在老家,照顾他父母,还种着一亩三分地。黄哈哈年轻时曾去考兵,体检合格但没有初中文凭最终没跨进军营。其实他做梦都想当兵扛枪。后来他到一家村办企业打工,下岗后就到城里当保安。他曾对我说,他很敬仰你这种戴眼镜的文化人(其实我不是文化人)。他还说,他退休后就回乡下和堂客一起服侍二老,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今年春节非常难忘,年前武汉发生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病毒。上至中央,下至社区,各级组织都要求大家窝在家里少外出,不串门,不聚餐,不探亲访友。我们所在的小区都“封区”了,外人概不能入,业主无特殊情况也不得外出,出入必须验证登记,小区“封区”,严禁出入,这重担当然落在保安黄哈哈肩上。

一、保安配了一把“枪”

正月初二,我在单位值班。下午三点,小孙女给我打电话叫我早点回家。她说:“保安黄爷爷手里提着一把手枪,你回来时可要小心哟。”

保安佩枪?我根本就不信。

不过我有些疑惑,早在中午我在朋友圈中就得知小区三号楼发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大家紧张起来。又说医疗部门派人来实行了管控,但我还是不信小区保安配枪的事。我给黄哈哈打了电话,听话中感觉他很忙,在对进出人员作登记。他只回答我一句:“上午配的,这玩意管用!”

我很是蹊跷。下班我开车回小区,到了门岗,栏杆不抬起。以前我车一到,栏杆就抬起。这回怎了?这时门岗室的门开了,黄哈哈走出来,我摇下车窗,他首先一个立正,然后敬一个很不标准的军礼,突然他右手提起一把枪,对准的我额头。我一惊,准备大吼,只见这枪闪了一下红光,他就收下了。

我虚惊一场,原来这是把红外线测温枪。

“吓着你了吧?”黄哈哈对我说,“这玩真还好使。他们都不想用,就我用。凡进小区的人,不管是那个大爷,我都必须打他一枪。凡打到高温高烧的,一律不得进小区。送他去医院隔离治疗……”

我说这是应该的。他笑着又说:“我在电视上看到村民连省委书记的车都拦下测体温,我也是为大家好呀。嘿,年轻时想扛枪没扛上。要退休了,还真玩起枪来了……”

二、撵堂客回家

大年初三,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抗击疫情。这天下午,他妻子从乡下来了。堂客来本是件好事,但黄哈哈根本高兴不起来。他非常严肃地对她说:“你看嘛,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广播电视叫天天喊,叫你们窝在家里不外出,你就是不信,你不是给我添乱吗?”

妻子满脸通红。只低声说:“我不就是来看你一下嘛!”          

黄哈哈将妻子拦在杆外,叫她拿出身份证登记。堂客说,我也要登记?你不记得我身份证明号了?黄哈哈说:“记不得了。”

掏出身份证后黄哈哈边登记边指着墙上的标语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不是明写着的: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

妻子嘀咕道:我也算外来人员?我是你老婆的嘛。以前我来时不就和你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嘛!登完记后,黄哈哈越想越不对,妻子来得不是时候,万一传上病就惹大祸了,听说睡在一起更容易传病……

他叫妻子站好后,突然他掏出测温枪,对着她的头。她一见,吓得大叫:“黄哈哈,你没良心,你要开枪打死我嗦。”

黄哈哈取下枪笑着说:“哪个打死你哟?这叫测温枪。进出的人都要测体温。你看嘛,这高科技都用上了。这里危险得很,你还是回去。过几天疫情没有了你才来嘛。”

她妻子半信半疑。“那要得嘛!”她边往回走边说:“黄哈合,你还有两三个月就‘下课’了,你要是哄我的话,你回家我不叫你跪踏板才怪……”

黄哈哈回答说:“这不叫哄,这叫‘劝返’嘛!”

三、砸了麻将桌

小区门岗右边是保安室,是保安休息的房间。早前里面摆有一张麻将桌,小区里有两个业主,加上水电工和园丁,一有空就爱关在里面打麻将。后来发展到天天有人来打,虽然输赢不大,但围了一大圈人。黄哈哈对此很有意见,他向领导汇报过,领导总是说:“你阻止嘛!”

这些麻友死搅蛮缠,其中有两个还凶神恶煞的,他只好睁一眼,闭一眼。就在年前的腊月29下午,这几个人都来此打麻将。散时还约定,正月初5下午,再来此“搬砖”。

初五上午真有三四个麻友来了,他们转了转,看了看,想进去打两盘。黄哈哈说:“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上面接二连三发通知,不准聚会打麻将,你们再打,恐怕要遭挨起哟。”说完,他“啪——”的一声,将门关上。

几个人悻悻而去,走时又说,元宵节再来,那时可能没这么紧了……

巧合的是当天下午,县里卫生、公安等部门的人来小区检查疫情防控,他们进小区时发现保安室里居然有张麻将桌。

身穿白大褂的人问:“还有人打麻将?”

黄哈哈说:“早没有了,大家都窝在家呢!”

一名民警接过话茬,如果我看见有人打,我非砸了不可……

检查的人离去后,黄哈哈总在想,小区这十几个麻友瘾大得很,元宵节后他们定会再来。虽然我还有两三个月就退休,但他们来聚会打麻将,如传染起病,这责任我十个黄哈哈都担不起。不如断了他们在这打麻将的“根”。

他打定主意,立即取出木椅下的一个铁手锤,对着桌子,啪——啪——啪——,将桌子砸成四大块。

黄哈哈打定主意,假如小区有人来打麻将,见房角堆着四块破木块,他就说:“初5下午公安局的人检查,见了这麻将桌,非常生气,于是就……”

他想,话只能说到此,后面的话绝不多说!

(文/庞国翔 重庆市江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战“疫”日记

 

在这次抗疫阻击战的大旗下,“逆行者”“后勤者”“留守者”,都是大爱无疆的英雄。

一、老男孩的“将心比心”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的朱大伟是药剂科的一名共产党员,去年12月底,从部队转业来院 。在这次疫情中,作为一名党员,刚脱下军装的药剂人员,他以战斗的军人姿态,投入了这场抗疫阻击战。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本色不变,在医院需要更多的人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服务时,他没讲任何条件,接到安排,立即参加培训,培训完成立即上岗,连给家属商量的时间都没有。

军人本色不变,军人永远冲锋在前。

每天他穿好工作服, 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将一日三餐准备得妥妥贴贴,来到留观室门前,轻轻地两声敲门,提醒房间内的人员,佩戴好口罩开门取食。但有时候,还是有人忘记佩戴口罩就开门的人。曾有人建议,直接将餐食放在房间门口,让他们自己去取,他拒绝了。

“现在是他们神精最敏感和脆弱的时候,如果我们再不多给予他们一些温暖,那他们留观的这些日子将会多难。把他们当作亲人,将心比心,给他们一个微笑,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是件好事。”

这就是我们骨科人,在疫情面前展现的仁心与大爱。

二、老主任的情怀

储奇门院区门诊主任杨春元,分管院区门诊日常工作、渝中区医护人员入职体检及中医门诊工作,疫情来临,他忙而有序地运转他这台并不年青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做妻子杨筱蓉的安慰工作。

杨主任的儿子杨骏是重庆日报的一名记者,正月初二出征抗疫第一线。“使命担当 扶危度厄,”以一个党报记者的担当奔赴湖北。

儿子临行前夜,妈的眼湿润了,杨春元则笑着说:“保重身体,写好稿子,宣传正能量,我们报上见。”

杨骏笑了,“放心。”

儿子走的当天,杨春元与妻子没有前去送行,他说:“爱在心头,不流于形式。”采访联线杨主任时,得知杨骏记者已从孝感前往武汉。儿子的一步一行都牵动着妈的心。她想给儿子打电话,想给儿子寄点吃的东西,杨春元说:“疫情当前,大局为重,不要打电话,不要寄东西,不要让他分心,影响他的工作。”

“三个不要,我们报上见。”老主任的情怀,让人动容。

妈想儿子了,就拿出手机看儿子当天出征,戴着口罩,转身挥手告别的套红报道照片。那是儿子在向她招手,那是儿子在向她告别。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这场抗疫战中,杨筱蓉是母亲,又是妻子。这两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都在前方,都在抗疫第一线,她也不能落后,做好丈夫的后勤保障工作,全家总动员,打好疫情这一仗。

现在杨筱蓉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上网把儿子在前方写回的文字报道下载,发在自己的几个群和朋友圈,“宣传正能量”,她欢喜地说。

三、冲在一线的“前哨战士”

1 月28日,渝中区成立了以重庆中医骨科医院为主要力量的疑似病例专业运转队,转运队伍备配三台车,9 名驾驶员,12名医护人员,三班倒、全天候,全方位待命。主要负责转运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转运队医护组由各个病区、各个科室的骨干成员组成,科主任共产党员彭正刚带头参加一线运输,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转运工作是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道红线,任务繁重、艰巨、充满危险。为了等待患者一个抽血检验结果,尤其是深夜,为了安全,转运组的医护人员、驾驶员,必须在车外的寒风呼啸中等待一个小时,二个小时。

脚尖冷得生痛,口罩戴在脸上好像一层薄薄的纸。陪伴他们的只有空寂的马路,沉沉黑夜中的几颗星子。白天有时刚刚才吃上一口方便面,病人来了。病人就是军情,就是命令,转运人员犹如战场上的战士,放下方便面,饿着肚子,分秒必争,开车出发。

转运队成立之初,各方面物资紧缺,没有防护衣,就用一次性雨衣、外科手术服代替,没有防护帽,就用浴帽代替。尽管如此,在这场与疫情的赛跑中,转运组的医护人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担心传染家人,转运组的医护人员不敢回家,吃住行24 小时在外,坚守疫情第一线。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拼搏精神,与生命之神博弈,与病毒抢时间,奔走在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轻轨站、各定点救治医院之间。迎难而上,星夜兼程,无畏地接诊发热待查患者,转运危重病人,是特殊时期的“救火队。”

在采写这个小文时,转运组陆续转运病人、物资共94车次,其中转运货物2车次,转运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92车次。

转运组用他们朴实的行动,肩负使命,冲在一线。

向他们致敬。

向我们的骨科人致敬。

(文/李毓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