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二十四)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以笔为枪,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二十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1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1日06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和重庆文艺网持续推出相关作品展示。

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你留下,我去

文/杜春成

“江护士长,您的退休证。”下午五点钟,院里负责人事管理的小李,把退休证送到了江春琼的办公室。小李告诉江春琼,明天,医院决定举办高规格的欢送会。

江春琼是市人民医院的护士,从事护士工作四十年,当了近三十年的护士长。五年前,她从护士长岗位退了下来,人们还亲热地尊称她护士长。

到下班时间了,江春琼处理完最后一件事务,坐在办公室,有点依依不舍。

“滴滴”,手机传来收到微信的提示音。江春琼一看,是丈夫发来的一条微信:“能够准时回家吃晚饭不?”

家里,退休在家的丈夫,已经准备了丰厚的晚餐,庆贺江春琼光荣退休。

江春琼迅速回微信:准时回家吃晚饭!

这时候,江春琼又收到一条微信:“全院护士到会议室开会。”

莫非有特殊病人需要护理。江春琼凭几十年的经验推断,迅速来到会议室。她又给丈夫发了条微信:院里有急事处理,晚点回家。

江春琼来到会议室里,全院除当班护士外,一个不少地坐在那里。她按照往常的习惯,在第一排坐下。

江春琼发现,院长的脸色很沉重。难道发生了重大医疗事故?江春琼小声问身边的同事:“院里出了什么事?”

“不知道?”旁边的同事回答。

这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院长,用严肃而又沉重的语调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兄弟省发生,市里要求我们组织二十名护士,护理肺炎隔离病人。这任务是艰巨的,又是光荣的。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报名的护士,今晚出发。”

院长讲完话,会议室里沉默着。这种沉默可以理解:目前,暂时缺少医治病毒的特效药,而病毒会人传人。杜绝人们交叉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护士成为直接接触隔离病人的人,感染的机率最高。去或不去,是对每一位护士的考验,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三分钟过去了,会议室里仍沉默着。

五分钟过去了,会议室里还是沉默着。

十分钟了,会议室里有了小声的议论,有的在徘徊观望,去不去呢?有的在担心,感染上病毒怎么办?有的在诅咒,该死的病毒!

院长坐在主席台上,静静地等着。他知道,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光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要靠大家的自觉,要靠人们对生活的关爱,更要靠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战胜挑战的伟大精神。

院长在等待,等待护士们的决定。他相信,我们的护士有着救死扶伤、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艰巨的任务是能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定能战胜的。

“我报名。”那声音清脆明亮,铿镪而有力。那声音是接任江春琼担任护士长的王俊英发出的。她举起了右手。

院长向那声音点了点头,用眼神向那声音投去赞许。护士们一听那声音,先是惊愕,继而是敬佩。

“我报名。”又一位护士也举起了右手。那是重症病房的护士。

“我报名。”许多护士举起了右手。

“还差一个名额。”院长一边记录着护士的名字,一边动员:“还有没有自愿参加的。”

“我报名。”坐在江春琼旁边的一位护士,结婚才半年,怀孕两个月的小刘,举起了右手。

“你留下,我去!”江春琼把小刘举起的右手压了下来,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你留下,我去!”小刘说:“你已经退休了,应该留下来。”

江春琼指着小刘的肚子说:“为了他,你留下。”

“我年轻,我去,你留下!”小刘还在争去。

“我经验丰富。我去,你留下!”江春琼不让。

江春琼和小刘争执一会儿,双方都用眼睛盯着院长,恳求院长支持。

院长考虑了两分钟,发话了:“我决定,小刘留下,保护好下一代。江护士长参加,发挥余热作贡献。”

江春琼听了院长的话,向院长投去赞扬的目光。会议后,她给丈夫发了一条微信:到前线抗击疫情,凯旋回来再庆贺。


春暖花开

文/杨 莙

 

给妈妈送了菜,回家时路过广场,怔在那儿。

没有一个人。

只有灯,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汇聚成璀璨的光束、光带,流淌着,奔跑着,舞动着,跳跃着,在2020年的元宵夜,安静地闹。

19点56分,以往的这个时段,总嫌闹腾得心子紧、耳心昂的广场,无比空旷,无比寂寥。

突然觉得,好像置身于一座无声无息的孤岛。尽管色彩缤纷的喷泉踏着音乐的节拍,忽而盘成金色的龙,“轰”地一声腾空而起,忽而又变身为冰蓝色的瀑布,“哗”地一下跌落下来;尽管那音乐,摇摆着、腾挪着,“咚哧打哧”地,可劲儿地敲打着耳朵。

一段欢快的乐曲消失于夜空后,响起了《春暖花开》。那英沙哑而高亢的歌声,蓦地覆盖了整个广场,不,是整个世界: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枫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暖心的词,明朗的曲,会让聆听的人,拥有春暖花开的心情。然而此刻,这歌,却如同让林逾静的蝉、山更幽的鸟,裹挟着比广场更空旷更寂寥的静与幽,劈头盖脸地扑了过来。于是眼前,迷濛一片。

动人的音乐总会让人抑制不住眼泪,但这一次,我甚至不知,是因为歌声,还是那巨大的、巨大到无边的静寂。

可是,这样的静寂,不正是大家响应不出门、不聚集的号召才换来的吗?疫情当前,居家是阻断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宅家就是出力,就是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医生添麻烦。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已是超负荷运转,够忙了,够累了。

想起几天前,电话采写的两位医生。

他是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来的时候,他站到了抗疫第一线。由于医院防控与救治工作所需物资紧张,放射科室每天只能领两只N95医用防护口罩,他都安排给为照片患者示范体位的护士,自己戴的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问他为什么不戴N95,他微微一笑,说,“习惯了。”习惯了,平淡无奇的三个字,却深藏着一个医务工作者在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时,不可阻挡的信心和决心。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春节的节奏,作为一名医生,他想的不再是阖家团圆,而是走出家门,打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给临床诊断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提供诊断依据,为了患者来医院能随到随检而全力开展工作,从1月21日起,他就放弃了休假,一直驻守科室,用CT的一双火眼金睛,去擒拿隐蔽在患者身体里的病毒。CT检查是排查、确诊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春佳节里,他专注于医学影像诊断,审核报告最多的一天达160余份,并第一时间快速而准确地出具报告,及时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他是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疫情一发生,他就化身为转个不停的陀螺。身兼医院新冠病毒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医疗诊治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发热门诊、发热病人隔离留观室、定点病房的医疗救治工作。他带领团队投入到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中,全力救治已确诊感染的患者,推进发热病人筛查、分诊、留观、治疗全过程。每个疑似病例的确定、确诊病人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明确,全都经过他的手。自接收首例确诊患者以来,他不顾病毒威胁,昼夜不分地战斗在最前线。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他必须分秒必争。当我为此而赞叹时,他说,我不过是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因长时间超强度工作,他喉咙充血肿痛,原本洪亮的声音变得沙哑,让我不忍再多问。

此刻,就在我伫立广场,就在我发呆走神的时候,他和他,以及全中国无数个身穿白大褂的他和她,正在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上,与病毒作正面交锋。“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为守护生命健康,以白衣作战袍的他们,愿意倾尽全力。

我离开广场,回家。《春暖花开》的歌声,将我的背影,重重地拍打。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我知道,我背后的那些花树,垂丝海棠、紫叶李、红碧桃、玉兰、樱花……都在阒寂中不动声色地积攒力量,待春来,必冰河解冻一般,轰然怒放。

终将春暖花开。


天上的星星多了,大地也就亮了

文/冯琳

1

居家久了,时间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人也相对懒散了,但我努力让自己在看书、写作、养花、做美食中度过,尽量把自己的日子过得丰富一些,过得有能量一些。我不是医务工作者,不能像同事一样深处疫情、分赴医院各个诊室去支援,但在枯燥乏味的居家生活中我时刻牵挂着他们。

2

科室明亮、宽阔的大厅,干净、整洁的检查室,护士在前台有序的分发体检指引单,抽血处的护士为参检者抽血,一二三四层楼的导检细心地为体检者指引,她们身子微微前倾,右手一挥一舞的姿势甚是好看。彩超室、DR室、检验室、妇科、功能组等各个小组的医生都在有序的工作,吴军主任从12年冬到现在磨成了从白发里面寻找黑发,一百多名医务工作者像琴弦上的音符,和着健康管理科这架钢琴,在新桥的大地上凑出一曲曲动听的歌谣。此时,我在家,温习着一幕幕工作的场景,想念科室,想念同事,想念体检大楼五楼花园的三角梅和金桔隐匿的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孤寂之美,想念站在六楼的天台上能听到从幼儿园传来的孩子们的笑声和童谣。想念那景——太阳下沉,夕阳沥在主病房大楼,把“新桥医院”四个字映得通红。虽然居家,我也能感受到家长吴军的关心,他在工作群里像个兄长,更是亲人,不论是对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是对居家的同事及同事家属,他的关心是阳光,也是炉火——我为自己有一个温情的大家庭,感到骄傲与自豪。

3

上午有事咨询检验组的王秀丽老师,她正在支援医院的感控工作,她和古春雷老师都是老党员,也是资深的70后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科室的党员干部、医生、护士纷纷请战去门诊各诊室、医院的各个关口支援,他们虽做着平凡的工作,但为新桥医院在特殊时期能正常的救治病人,为大众的健康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

王秀丽说,人生碰到这么大的事,总得尽力而为去做点什么。古春雷说,本周还要去支援,严防死守,尽职尽责罢了。我们科室的同事个个都很纯朴而真切,善良而有温度,他们没有花哨的架子,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他们只是黑夜里,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多了,大地也就亮了。

4

湛又菁是我们科室的护士长。疫情发生后,她和医疗队一起,大年三十晚上,告别家人和故土,火速驰援武汉。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也是一个令她非常感动的春节。“亲爱的战友,早上好,今天看到疫情曲线代表治愈的那条绿色冲高了不少,你们辛苦了,加油”、“小湛,很忙吧?一定小心再小心做好防护措施,做到万无一失,家里有事,尽管给我讲,不用回复,好好休息”、“护士长,我给你发首歌,睡前听听”——从赴武汉救援的那刻起,这些来自科室领导、同事的短信像潮水一样把湛又菁包围,这些爱和关心是本能的,在健康管理科医务人员的心里生长,也在湛又菁的心里扎根。有向她请战的,也有主动担当照顾她的家人的,有每天早中晚提醒她歇一会儿的,也有每天守着她报平安的。独木难成林,滴水不成海。我想说,湛又菁护士长,你在前方爱着病人,我们在后方爱着你。

5

“阿姨,继续加油,吃饭要定时定量,餐后要活动一下”,程阿姨出院后,每天给湛又菁报血糖数值,湛又菁就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为程阿姨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指导。湛又菁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人,她建立了全院的“糖友之家”群,定期在群里作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她说,拯救生命和抚慰心灵,同等重要。

窗外的李花开了,从四朵开成了一片,把我空荡荡的花园,开成了一片春天。我想把这片纯白的李花送给湛又菁,送给和她一起奋战在前线的“白衣战士”。

6

我刷朋友圈时看到,神经内科的护士江玲、消化科的护士黄进源,她们凌晨两三点下班的时候,正是我熟睡之时。她们身处武汉一线,却时时刻刻渗透着敬业、真实、坚强与乐观。她们有的坚持在朋友圈打卡报平安,评论区的祝福、鼓励、致敬的语言,像个接力赛——虽然大家不在同一空间,但重庆和武汉是相连的,心与心也是相连的;她们有的下车时脚踩空了,腿受了伤,就为自己剪了一个“心”型的创口贴,贴在伤口上,她们不光为自己疗伤,更是在为人类的健康护航;她们的鼻梁被护目镜压出了伤痕,还剪了帅气的小哥哥的发型,成为“这栋楼最靓的仔”;她们会为凌晨喝上一杯热咖啡而欣喜,也会为老父亲过生日无法在身边陪伴而遗憾,她们就是我身边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新桥人,她们和我们的宋彩萍副院长一样伟大。

以前,我常常在书上读到“医者仁心、大爱无边”的词语,现在真真切切地可以用在我的同事们身上了。

分享
新浪微博

【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二十四)

2020-03-11 06:3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1日06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和重庆文艺网持续推出相关作品展示。

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你留下,我去

文/杜春成

“江护士长,您的退休证。”下午五点钟,院里负责人事管理的小李,把退休证送到了江春琼的办公室。小李告诉江春琼,明天,医院决定举办高规格的欢送会。

江春琼是市人民医院的护士,从事护士工作四十年,当了近三十年的护士长。五年前,她从护士长岗位退了下来,人们还亲热地尊称她护士长。

到下班时间了,江春琼处理完最后一件事务,坐在办公室,有点依依不舍。

“滴滴”,手机传来收到微信的提示音。江春琼一看,是丈夫发来的一条微信:“能够准时回家吃晚饭不?”

家里,退休在家的丈夫,已经准备了丰厚的晚餐,庆贺江春琼光荣退休。

江春琼迅速回微信:准时回家吃晚饭!

这时候,江春琼又收到一条微信:“全院护士到会议室开会。”

莫非有特殊病人需要护理。江春琼凭几十年的经验推断,迅速来到会议室。她又给丈夫发了条微信:院里有急事处理,晚点回家。

江春琼来到会议室里,全院除当班护士外,一个不少地坐在那里。她按照往常的习惯,在第一排坐下。

江春琼发现,院长的脸色很沉重。难道发生了重大医疗事故?江春琼小声问身边的同事:“院里出了什么事?”

“不知道?”旁边的同事回答。

这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院长,用严肃而又沉重的语调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兄弟省发生,市里要求我们组织二十名护士,护理肺炎隔离病人。这任务是艰巨的,又是光荣的。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报名的护士,今晚出发。”

院长讲完话,会议室里沉默着。这种沉默可以理解:目前,暂时缺少医治病毒的特效药,而病毒会人传人。杜绝人们交叉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护士成为直接接触隔离病人的人,感染的机率最高。去或不去,是对每一位护士的考验,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三分钟过去了,会议室里仍沉默着。

五分钟过去了,会议室里还是沉默着。

十分钟了,会议室里有了小声的议论,有的在徘徊观望,去不去呢?有的在担心,感染上病毒怎么办?有的在诅咒,该死的病毒!

院长坐在主席台上,静静地等着。他知道,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光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要靠大家的自觉,要靠人们对生活的关爱,更要靠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战胜挑战的伟大精神。

院长在等待,等待护士们的决定。他相信,我们的护士有着救死扶伤、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艰巨的任务是能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定能战胜的。

“我报名。”那声音清脆明亮,铿镪而有力。那声音是接任江春琼担任护士长的王俊英发出的。她举起了右手。

院长向那声音点了点头,用眼神向那声音投去赞许。护士们一听那声音,先是惊愕,继而是敬佩。

“我报名。”又一位护士也举起了右手。那是重症病房的护士。

“我报名。”许多护士举起了右手。

“还差一个名额。”院长一边记录着护士的名字,一边动员:“还有没有自愿参加的。”

“我报名。”坐在江春琼旁边的一位护士,结婚才半年,怀孕两个月的小刘,举起了右手。

“你留下,我去!”江春琼把小刘举起的右手压了下来,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你留下,我去!”小刘说:“你已经退休了,应该留下来。”

江春琼指着小刘的肚子说:“为了他,你留下。”

“我年轻,我去,你留下!”小刘还在争去。

“我经验丰富。我去,你留下!”江春琼不让。

江春琼和小刘争执一会儿,双方都用眼睛盯着院长,恳求院长支持。

院长考虑了两分钟,发话了:“我决定,小刘留下,保护好下一代。江护士长参加,发挥余热作贡献。”

江春琼听了院长的话,向院长投去赞扬的目光。会议后,她给丈夫发了一条微信:到前线抗击疫情,凯旋回来再庆贺。


春暖花开

文/杨 莙

 

给妈妈送了菜,回家时路过广场,怔在那儿。

没有一个人。

只有灯,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汇聚成璀璨的光束、光带,流淌着,奔跑着,舞动着,跳跃着,在2020年的元宵夜,安静地闹。

19点56分,以往的这个时段,总嫌闹腾得心子紧、耳心昂的广场,无比空旷,无比寂寥。

突然觉得,好像置身于一座无声无息的孤岛。尽管色彩缤纷的喷泉踏着音乐的节拍,忽而盘成金色的龙,“轰”地一声腾空而起,忽而又变身为冰蓝色的瀑布,“哗”地一下跌落下来;尽管那音乐,摇摆着、腾挪着,“咚哧打哧”地,可劲儿地敲打着耳朵。

一段欢快的乐曲消失于夜空后,响起了《春暖花开》。那英沙哑而高亢的歌声,蓦地覆盖了整个广场,不,是整个世界: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枫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暖心的词,明朗的曲,会让聆听的人,拥有春暖花开的心情。然而此刻,这歌,却如同让林逾静的蝉、山更幽的鸟,裹挟着比广场更空旷更寂寥的静与幽,劈头盖脸地扑了过来。于是眼前,迷濛一片。

动人的音乐总会让人抑制不住眼泪,但这一次,我甚至不知,是因为歌声,还是那巨大的、巨大到无边的静寂。

可是,这样的静寂,不正是大家响应不出门、不聚集的号召才换来的吗?疫情当前,居家是阻断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宅家就是出力,就是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医生添麻烦。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已是超负荷运转,够忙了,够累了。

想起几天前,电话采写的两位医生。

他是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来的时候,他站到了抗疫第一线。由于医院防控与救治工作所需物资紧张,放射科室每天只能领两只N95医用防护口罩,他都安排给为照片患者示范体位的护士,自己戴的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问他为什么不戴N95,他微微一笑,说,“习惯了。”习惯了,平淡无奇的三个字,却深藏着一个医务工作者在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时,不可阻挡的信心和决心。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春节的节奏,作为一名医生,他想的不再是阖家团圆,而是走出家门,打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给临床诊断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提供诊断依据,为了患者来医院能随到随检而全力开展工作,从1月21日起,他就放弃了休假,一直驻守科室,用CT的一双火眼金睛,去擒拿隐蔽在患者身体里的病毒。CT检查是排查、确诊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春佳节里,他专注于医学影像诊断,审核报告最多的一天达160余份,并第一时间快速而准确地出具报告,及时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他是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疫情一发生,他就化身为转个不停的陀螺。身兼医院新冠病毒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医疗诊治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发热门诊、发热病人隔离留观室、定点病房的医疗救治工作。他带领团队投入到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中,全力救治已确诊感染的患者,推进发热病人筛查、分诊、留观、治疗全过程。每个疑似病例的确定、确诊病人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明确,全都经过他的手。自接收首例确诊患者以来,他不顾病毒威胁,昼夜不分地战斗在最前线。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他必须分秒必争。当我为此而赞叹时,他说,我不过是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因长时间超强度工作,他喉咙充血肿痛,原本洪亮的声音变得沙哑,让我不忍再多问。

此刻,就在我伫立广场,就在我发呆走神的时候,他和他,以及全中国无数个身穿白大褂的他和她,正在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上,与病毒作正面交锋。“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为守护生命健康,以白衣作战袍的他们,愿意倾尽全力。

我离开广场,回家。《春暖花开》的歌声,将我的背影,重重地拍打。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我知道,我背后的那些花树,垂丝海棠、紫叶李、红碧桃、玉兰、樱花……都在阒寂中不动声色地积攒力量,待春来,必冰河解冻一般,轰然怒放。

终将春暖花开。


天上的星星多了,大地也就亮了

文/冯琳

1

居家久了,时间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人也相对懒散了,但我努力让自己在看书、写作、养花、做美食中度过,尽量把自己的日子过得丰富一些,过得有能量一些。我不是医务工作者,不能像同事一样深处疫情、分赴医院各个诊室去支援,但在枯燥乏味的居家生活中我时刻牵挂着他们。

2

科室明亮、宽阔的大厅,干净、整洁的检查室,护士在前台有序的分发体检指引单,抽血处的护士为参检者抽血,一二三四层楼的导检细心地为体检者指引,她们身子微微前倾,右手一挥一舞的姿势甚是好看。彩超室、DR室、检验室、妇科、功能组等各个小组的医生都在有序的工作,吴军主任从12年冬到现在磨成了从白发里面寻找黑发,一百多名医务工作者像琴弦上的音符,和着健康管理科这架钢琴,在新桥的大地上凑出一曲曲动听的歌谣。此时,我在家,温习着一幕幕工作的场景,想念科室,想念同事,想念体检大楼五楼花园的三角梅和金桔隐匿的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孤寂之美,想念站在六楼的天台上能听到从幼儿园传来的孩子们的笑声和童谣。想念那景——太阳下沉,夕阳沥在主病房大楼,把“新桥医院”四个字映得通红。虽然居家,我也能感受到家长吴军的关心,他在工作群里像个兄长,更是亲人,不论是对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是对居家的同事及同事家属,他的关心是阳光,也是炉火——我为自己有一个温情的大家庭,感到骄傲与自豪。

3

上午有事咨询检验组的王秀丽老师,她正在支援医院的感控工作,她和古春雷老师都是老党员,也是资深的70后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科室的党员干部、医生、护士纷纷请战去门诊各诊室、医院的各个关口支援,他们虽做着平凡的工作,但为新桥医院在特殊时期能正常的救治病人,为大众的健康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

王秀丽说,人生碰到这么大的事,总得尽力而为去做点什么。古春雷说,本周还要去支援,严防死守,尽职尽责罢了。我们科室的同事个个都很纯朴而真切,善良而有温度,他们没有花哨的架子,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他们只是黑夜里,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多了,大地也就亮了。

4

湛又菁是我们科室的护士长。疫情发生后,她和医疗队一起,大年三十晚上,告别家人和故土,火速驰援武汉。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也是一个令她非常感动的春节。“亲爱的战友,早上好,今天看到疫情曲线代表治愈的那条绿色冲高了不少,你们辛苦了,加油”、“小湛,很忙吧?一定小心再小心做好防护措施,做到万无一失,家里有事,尽管给我讲,不用回复,好好休息”、“护士长,我给你发首歌,睡前听听”——从赴武汉救援的那刻起,这些来自科室领导、同事的短信像潮水一样把湛又菁包围,这些爱和关心是本能的,在健康管理科医务人员的心里生长,也在湛又菁的心里扎根。有向她请战的,也有主动担当照顾她的家人的,有每天早中晚提醒她歇一会儿的,也有每天守着她报平安的。独木难成林,滴水不成海。我想说,湛又菁护士长,你在前方爱着病人,我们在后方爱着你。

5

“阿姨,继续加油,吃饭要定时定量,餐后要活动一下”,程阿姨出院后,每天给湛又菁报血糖数值,湛又菁就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为程阿姨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指导。湛又菁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人,她建立了全院的“糖友之家”群,定期在群里作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她说,拯救生命和抚慰心灵,同等重要。

窗外的李花开了,从四朵开成了一片,把我空荡荡的花园,开成了一片春天。我想把这片纯白的李花送给湛又菁,送给和她一起奋战在前线的“白衣战士”。

6

我刷朋友圈时看到,神经内科的护士江玲、消化科的护士黄进源,她们凌晨两三点下班的时候,正是我熟睡之时。她们身处武汉一线,却时时刻刻渗透着敬业、真实、坚强与乐观。她们有的坚持在朋友圈打卡报平安,评论区的祝福、鼓励、致敬的语言,像个接力赛——虽然大家不在同一空间,但重庆和武汉是相连的,心与心也是相连的;她们有的下车时脚踩空了,腿受了伤,就为自己剪了一个“心”型的创口贴,贴在伤口上,她们不光为自己疗伤,更是在为人类的健康护航;她们的鼻梁被护目镜压出了伤痕,还剪了帅气的小哥哥的发型,成为“这栋楼最靓的仔”;她们会为凌晨喝上一杯热咖啡而欣喜,也会为老父亲过生日无法在身边陪伴而遗憾,她们就是我身边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新桥人,她们和我们的宋彩萍副院长一样伟大。

以前,我常常在书上读到“医者仁心、大爱无边”的词语,现在真真切切地可以用在我的同事们身上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