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二十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3日07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和重庆文艺网持续推出相关作品展示。
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口罩
文/高唐
二十六岁的小伙郝进家在农村,他在城里一家口罩生产厂打工三年,准备挣一笔钱回家娶妻成家生子,像许多人一样过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然而,他所在的厂生产的口罩销路不好,效益整体下滑。快到年底了,工人的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无奈厂方就拿口罩抵作工资。尽管郝进内心十分不情愿,但无奈之下也只好像其它工人一样接受现实。厂里欠他二万元工资,他领到了折价的两大包、共1800只口罩于年前回到了村里。
新冠肺炎发生疫情后,口罩成了稀罕物,一时供不应求,许多药店断货。郝进的家人都劝郝进将口罩按黑市价卖掉,赚一笔,不然打工一年不就白干了?郝进犹豫了,卖还是不卖?当他从电视里看到疫情来势凶猛,预防病毒口罩人人必不可少时,他不再犹豫。他当即拿出少量口罩作为家里人使用外,绝大部分交给了村支书。村支书想按市场价给郝进付费,郝进二话没说,放下口罩就离开了。他心里想,眼下,只要口罩能抵御病毒,乡亲们不被感染,平平安安,是多少钱都无法估量的!
第二天,村里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戴上郝进捐的口罩,郝进的心里比挣了一大笔钱还踏实高兴!
此时的郝进想,口罩短缺,厂里将很快恢复生产。虽然春节快到,他还是主动联系厂里,表示只要厂里需要,随时可来厂里上班。此时厂领导正为用工发愁,郝进和其他一些员工的到来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郝进在厂里是做口罩成品包装的,由于班组人手不够,他又主动要求做了成品检验工作。年三十至大年初五他连轴转,一天也没休息。
厂领导见他如此卖力,就想按平时的双倍,春节放假期间按平时的三倍给他发放工资,但郝进拒绝了。他说,他不要钱,还是要口罩。厂领导纳闷了,问他为什么还要口罩,郝进说,请你们放心,我不会将口罩加价倒卖,发"国难"财,赚黑心钱,我要将抵做自己工钱的口罩快递武汉,捐给火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患者,让这些口罩尽早发挥作用,尽到一个普通人的心意!口罩虽小,但抵御病毒的作用不小。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为抗击病毒出一分力,病毒就没有藏身之地,就一定很快被消灭!国家国家,有了国才有家。国家好了,咱老百姓才有依靠。
厂领导被郝进的一番话感动了,当即决定,为武汉捐赠五万只口罩,并委任郝进为包装组组长。
郝进的故事通过媒体传开了,上了电视报纸,走进了每个人手机微信里。人们记住了这个个子不高,身强体壮,戴着口罩,圆脸,眉清目秀的"打工仔”。
对不起,我没叫你一起去看江水
文/潘昌操
清晨薄雾朦胧,桑塔娜警车闪烁着蓝红相间的警灯巡逻在纵横交错的公路上,我把车速控制得很慢,以便于我和同事能仔细关注公路两边停放车辆的情况,有没有占用公交车站、公交车道、消防通道,或在主次干道停放,还要关注有没有鄂籍车辆。
幸好这些天疫情好的数字在增多,不好的数字在减少,这给我们重复工作的枯燥带来了些许愉悦的空气。随着国企事业单位的复工复产,往日空旷的街头车辆不断增多,慢慢恢复往日川流不息江水一样的状态。
逐一检查辖区我们负责包片的道路、商场停车场、地下停车库。许多地方停不下警车,全靠我们用脚步去丈量。同事是个身体肥胖的四十多岁的辅警,他的左脚后跟长有骨刺,每走一步都得忍住移动带来的疼痛,就在我调来后的半年,他鞍前马后地跟着我巡逻,纠违,查酒驾和站高峰,还要帮着我这个“马大哈”收拾各种警用装备,从未有过差错。
就剩最后一个检查点了,滨江路长而窄的辅道里,停有几十辆车。因路窄,剩余路面无法再行车。看见他步履蹒跚,胖胖的躯体突显疲惫,我心有怜惜。
是的,上个班才守了一个通宵的卡,雨水时节,上半夜是晴,下半夜是雨,那遮阳伞遮挡阳光没有问题,用来遮风挡雨就免为其难了。他身高体壮,像一面挡风雨的墙站在我前面。天亮前,他说他似乎有点感冒,主动叫志愿者量体温,幸好没发烧。他说虽然戴着口罩,病毒那可是无孔不入的家伙,他不想被隔离。他说国难当头,他做不了医生,治不了病,做不了护士,给不了护理和精神安慰,但可以站在公路上为国报效一分力。他上过高中,我想这些道理他的确懂。
我让他坐在附驾室上歇一歇,我代替他步行去检查,这次他没拒绝,他将座椅往后抽斜,拉紧黄雨衣的拉链,将辅警帽扣低遮住双眼,便开始小憩。当我检查完所有车辆回转时,他却在车内打着响亮的鼾声,我知道,那鼾声本该属于他的,如果不是刚撤除了卡点,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不得已这时就要将生物钟倒转,像查酒驾前一样,在车上,在简陋的寝室里,白天打他有节奏的鼾响。
我不忍心发动马达将他惊醒,抬手看看表快十一点半了,不如就让他多睡一会。
我刚才在辅道上远望长江,江面上满是顺江而下的船只,每一艘船都满载着物资,往宜昌,往武汉方向驶去,我似乎还听到了哗哗的江水,我喜欢水,水代表着聪明才智,水代表着血脉亲情。
我从陡峭护坡壁上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江边移去,只要再穿过干涸河床裸露的岩石,踩着硌脚的鹅卵石,远远望见的清澈明亮的江水便可触手可及。
途中看到一台电动抽水机突突突地向上抽水。怎么会这样抽长江水的呢?又没有经过净化处理,我心存疑惑。远远望见一个穿黄马甲、戴蓝色一次性口罩的中年人守在抽水机旁,我大声地询问,那人可能是见我穿着警服,便立即大声地回答我:回抽污水,上面管道岀了问题!我没听清,他反复说了几次。
慢慢走近一看,幸亏干涸河床里有一条顺着防护堤的长凼,将污水和清洁的长江水隔离,否则成百上千吨的污水会直接流入长江,就像新型冠状病毒一样侵蚀健康的躯体,不断扩散蔓延。而这抽水机呢,无疑是逆行者,“突突突”吃力地排着一大凼的污水,只要它不懈地排,或者多加几台排,污水总会在暴雨前排干净,同时找到管道的问题点,一切将会固本正源,恢复原来的状态。
他说他从小就在铜元局的长江边长大,下江游泳,横渡长江那是常事,却有好多年没有直接触摸过江水了,他是一到江边就想脱光衣服,下河洗澡,不管是冬泳还是夏泳;他说,长江水那时候多数是浑黄,春夏时分,阳光明媚,水看着温暖,实则冰凉,上游的上游,三江源头处有正在融化的冰川;他说,我们有机会相约到江边看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我特意地摸了摸江水,一下,两下……将水捧起向天扬起水花,为他,为我,不顾江水打湿了我的警服和头发。那水像山泉水,那水花如珍珠般颗颗落下,水波潋滟里有江对面那根高高的不再冒烟的火力发电厂烟囱的倒影。
虽然春寒料峭,但那水反而还有些温暖,水波随风荡漾,那浪波轻轻拍打着露岀的河床,像一双手给嶙峋以慰藉,河床像在阳光下午睡,又像在静静的时光里养伤。而这透明的江水距那长汅水凼不足五十米,那边臭不可闻,这边清澈见底,水底有小鱼小虾游来游去。
我又费了许多力气才爬过了防护堤,回到了他身边,他没有了鼾声,他还在安睡,春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霍出帽外的头发微微弯曲零乱。我想那风就是那拍打上岸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让他入睡。
岸上粉红的桃花开了,白色的李花开了,白色和紫色的玉兰花开了。
马达声终究还是将他惊醒,他睁开眼,我没有告诉他,我刚才去看了江水。他突然说了句,那些花才开呀,今年的春天是不是来得有点晚。
是有点晚,你看看表,现在是下午一点半了,我说。他伸了个懒腰对我说,老潘,你怎么吃午饭都不叫我。他又问,你的衣服怎么湿了?我说,刚才下了一阵大大的春雨。
村里来了突击队
文/周兴川
大年初一,我回到老家柏家镇三新村和老父亲一起过春节,那时还没因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出行。
初六的清晨,天刚麻麻亮,村庄已响起了远远近近的鸡鸣声。我起床在自家院坝里练了一个多小时拳脚,倍感通体舒服。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乡村笼罩在一片祥和之中,所谓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与乡村无关。吃过早饭,我戴上口罩准备到乡村公路上走走。
“哐……哐……”一阵清脆的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我抬腕看表,才上午八点过。是谁家要娶亲吗?也太早了点吧。
“各家各户注意了,特殊时期,不要赶场,出门戴口罩,不准打堆堆,不准打麻将,不准打纸牌,不准串门拉家常。”我看见村支部书记老邓站在院坝外的公路上,扯开嗓子一边敲锣一边大声地叫喊。
我一细听,原来放的是录音小喇叭,跟他一路的还有镇民政办兰主任,只见兰主任手里提着录音小喇叭,鬓角白发依稀可见,但步履稳健。他们一行五人沿着公路前行,其中一个小伙子高高举着一面写着“柏家镇共产党员突击队”的旗帜,虽然都带着口罩,但大家都显得特别精神,尤其是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显得格外醒目。
“哎,老兰,你们好早哟,吃了早饭没?进屋喝口茶嘛。”老父亲站在堂屋前对着公路上的几人打招呼。
“谢谢老哥哥,都吃了,我们还要家家户户去搞宣传。后面抽时间来喝茶,老哥哥也要听招呼莫乱走哟。”
“放心,放心,一定照办。”做为老党员的老父亲大声回答。
听到锣响,村公路两侧的人家都打开了大门,戴着口罩的年轻人陆续聚在了宣传队的周围,没戴口罩的则靠在在自家门前远远地观望。兰主任关切地环视了一下大家,拧开音响开关开始宣传抗疫知识。
“老兰,老兰,我家一个口罩也没有了,怎么办哟?”年逾八旬的张奶奶站在堂屋前,怀里抱着烘笼,张开无牙的嘴说。
“哦,我这里还有一个,您老人家拿去用吧。您那么大的年纪了,就在家享福嘛,不要到处乱走。”
“好,好,谢谢兰同志!”张奶奶满脸笑容地表示感谢。
兰主任拿着扩音小喇叭说:“近段时间病毒猖狂,各家各户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指挥,各自呆到屋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国家惹麻烦!”
“哎哎哎,听到都恼火,电视新闻天天讲,你们也来凑热闹,耳朵都听起茧疤了!我不相信这么容易就传染起了。”平时被大家称作“绊蛮犟”的郑凡从屋里钻出来对着兰主任一行人大声说。
这个郑凡是组里出了名的“绊蛮犟”,平时不爱关注新闻,脑袋还一根筋。
“你个‘绊蛮犟’,你以为是普通感冒呀,现在武汉都封城了,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响应号召抗击疫情,你不出力不出钱还想添乱,是不是?”村书记老邓严肃地大声质问。
“有那么严重吗?”郑凡歪起脑袋,斜着眼睛瞪着邓书记。
“‘绊蛮犟’,昨天你没看电视新闻呀,几个没带口罩的人不听招呼到处窜被关起来了,你是不是也想关起嘛?”“绊蛮犟”的叔叔郑大爷站出来吼道。
“不相信就是不相信!”郑凡翻着白眼一副不屑的样子说。
眼见两叔侄就要闹起来,我赶忙上前转弯说:“凡哥,听话,你一个人如果被传染了就会传给大家,这个病毒非常厉害,闹不好会死人的。口罩,我马上回家帮你找一个。”
“哦,真的呀?”估计郑凡是惧怕我这个武术教练的拳头,语气竟没有一点“犟味”。
“你如果不相信,跟我们到医院去看看吧。”突击队另外三个年轻人伸手去拉他。
“对,再不听话把他关到派出所去。”周围群众一起向郑凡靠过去。
“哎哎,算了算了!我信我信!”郑凡一边后退,一边接过我手里的口罩带上。
“哈哈,哈哈……怕了嘛!”众人一起大声哄笑起来。
“老兰,你们放心,我们一定照办,不会乱跑的。”在场的村民纷纷表态。
“这还差不多!”兰主任欣慰地看着大家,大家都“嘿嘿”笑着,挥手目送突击队员渐行渐远。
“哐……哐……”锣声响彻在宁静的乡村里,是那么动听,那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