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点燃“夜经济”一把火,为经济增长积蓄新动能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夜经济再次热了起来。去年底,重庆荣登“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夜经济带来的不只是对城市名片的擦亮,更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以重庆为例,当地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夜经济规模,2019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3%;旅游总收入突破5700亿元,同比增长32%。夜经济御风而来,大有越夜越精彩之势。
不论是北京“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的打造,还是长沙“夜秀场”实力圈粉,或者是重庆夜间经济示范街进入公众视野……夜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打开方式。过去茶余饭后的人们,在重庆爬南山看夜景,两江边散散步、唠唠嗑,大多数人的夜间休闲或许仅止于此。然而,随着当地对夜经济品牌的打造和推出,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也在转型升级,更加转向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维度的消费体验。
国内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同频共振的,还有夜经济的拔节之声,铿然响亮。透过山城重庆的夜经济窗口,感受势不可挡的新型经济,正以澎湃之势,蓄势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有的游客专门选择晚上班列,就为欣赏一下重庆的夜景;有人排队数小时,就为吃上一顿重庆的“深夜火锅”……说走就走的旅行,催生着新的经济业态。很多年轻人因一顿饭、一部剧、一场比赛都会为夜经济打卡,这也成为各地在发展好传统经济的同时,拓展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领域。
夜经济悄然走热,城市服务也得配套跟上来,社会管理也应兼顾夜经济的发展需求。把脉当下,方能行稳致远。无论是解决人们夜间交通需求、减少噪音污染,还是维护社会治安、健全应急响应机制,都是夜经济发展中绕不开、需要提前思考和实践的“功课”。夜经济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丰富人们生活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也需深刻认识到,确保新型经济的航船稳而健,还要多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相应的食、住、行等领域都应向深夜延伸,公交、地铁等都该有所适应性调整,为夜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便利和条件。
推动夜经济火起来,在品牌打造上需多花“原创功夫”。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优秀文化。这就要求,城市在打造夜经济时,多从城市特点、城市文化等角度选题,建设经济新标杆,推出不同的夜间特色“经济圈”。除此之外,各地在制定刺激夜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时,需要打开建设“智慧城市”的想象空间,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消费体验更优质。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具体到国内而言,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此当口,各地如何很好地持续盘活用好夜经济资源,不失时机地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迎接新的挑战,无疑是一个综合性考题,需要打开思路、认真作答,全力积蓄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作者: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