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该给景区的“坑人”乱象泼点冷水了
近日,央视采访旅游博主小粉的新闻引发热议。小粉的视频记录了敦煌一家越野基地以公厕为诱饵,特殊处理公厕前沙地致使车辆无法行驶,使游客被迫进行拖车服务。据其他游客反映,只有买西瓜才能上厕所。
此新闻的爆出,勾起了许多网友在旅游中“被坑”的回忆——“天价理发”、“阴阳菜单”、“天价虾”,似乎这些景区的陷阱没有最坑,只有更坑。多年来,各地景区乱象一直引人关注,却依旧甚嚣尘上,甚至变本加厉。我们不禁要问,是谁给了他们明知故犯的勇气,又是什么导致这些痼疾不能被彻底清除?
追究该事件的肇因,有三个维度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为何一个普通公厕能变成屡试不爽的坑人“法宝”?观澜索源,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该地基础设施的欠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一个小时的车程中只有一个公厕,其难免会成为游客们的必经之处。服务设施的缺失,导致了该越野基地的资源垄断,也为其钓游客的行为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什么诱发了越野基地专坑游客的强盗行径?说到底,还是利益的现实行祟让这些经营者尝到了甜头。几百到上千不等的拖车费,购买西瓜才能上厕所,依靠坑游客所获的收入来得更快,也来得更多。当攫取利益的满足感不断膨胀,原本的职业道德与良知便不断消弭。
再者,又是谁给了他们明知故犯的底气?不少游客反映收费乱象却迟迟不见景区整改,与其说是经营者的屡教不改,不如说是管理者和稀泥式的放任不管。管理层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导致景点能够在“坑人”时有恃无恐。
不仅是敦煌越野基地,其他地区旅游景点的“坑人”行径,多数也是这三点原因作祟。面对各地野蛮生长的旅游乱象,是时候该给它们泼些冷水了。
对于此类事件,如果舆论只能流于批评和指责的层面,或许不乏警示意义,但难以达到对其他景区乱象的预防与整改的目的。公众对此类旅游景区“坑人”乱象的关注、监督、问责不应止步。游客要及时举报景区的违规行为,并对其整治进行监督。管理层也应加大管理与整治力度,规范景区经营模式与服务方式。同时,景区也要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并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古人云,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破除旅游行业的坑人乱象,不只是某一个时间节点的事,更应是整个时空链应当建立起的防线。只有加固顶层设计,在具体层面改进措施,才能实时给景区的“坑人”乱象泼冷水,预防违规行为的出现,还游客一个愉悦的旅游体验。
作者:魏质方
(作者系重庆大学在读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