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替考舞弊被取消学位,高校体测“路在何方”
12月9日,太原工业学院教务处发布公告称,两名学生因冒名代替参加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取消学士学位获得资格。
该事件迅速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支持严肃处置,也有网友为当事人鸣不平,表示“因为一个体能测试被开除学籍,不至于”,“让爱因斯坦考体测不知道怎么样”。
笔者认为,严肃处罚体测替考,针对的并不是体测,而是考试作弊的不诚信行为。全国大学生体育测试作为国家统一考试,虽和理论考试的考查方式不同,但严肃纪律、统一标准是基本要求。体测考试作弊,是道德失范,也是对公平的不尊重。不妨换位思考:如果学生替考的是某一门高校主修课程,你还会认为取消学位是“过度处罚”吗?
近年来,高校体测的乱象丛生。伪造病例、有偿替考...这些本该严令禁止的行为却成了高校学生们心照不宣的捷径,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高校对体测的监管疏忽。取消学位这一措施,对学生和高校都敲响了警钟:一视同仁,才是体测作为国家统一考试应有的待遇。
体测舞弊是结果,但原因却不止是监管不严。除了以分数的表现形式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体测其实只是锻炼成效的检查。学生选择用替考、装病来逃避体测,根本原因是因为想要成绩但身体素质不过关。这样的问题来源于高校的日常体育课程,体育课课时少、走形式主义、内容单调乏味,高校又不够重视,学生的日常锻炼才会不足。
除此之外,测试的各个环节、标准是否合理也需要反思。有不少学生反映,部分高校将“体测成绩80分以上”规定为获得奖学金的硬性标准。然而,不同的学生天生体质不同,瘦小、贫血等称不上疾病的身体问题又不能成为免考、缓考的条件,这样的“两难”境地也成了不少学生作弊的动因。
国家设置体育测试,初心是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祖国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强健体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体测不该成为衡量体质的唯一标准,其考核方式和体系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如何让体测真正做到合理带动体育锻炼?这需要各高效乃至国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在保证体育课程有序进行之外,也应让体育课变得多元化、趣味化。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日常锻炼也就有了保证。
国家也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质状况,合理分配成绩占比。双管齐下,才能让体测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毕竟,体测不仅仅是对学生素质的考察,更是祖国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策略。高校体测“路在何方”,这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值得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作者:高贝贝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