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讲到,在我看来,很难说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重要,之所以有人说情商比智商重要,那是因为我们的智商足够应付工作了,而情商则未必。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历来看重智商,而忽视情商。而之所以原来重视智商、轻视情商,主要是因为那时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但随着信息、交通的日益便捷,人与人的交往频率不断加快,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那什么是情商呢?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别人高兴”。当然,如果只是让别人高兴而自己不高兴,也就是常说的让自己憋屈的话,那也不好,所以,应该是“大家都高兴”。
那要怎样才可能大家高兴呢?做好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第一是心态。要有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平常心是指不要太斤斤计较,这样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相对平静些。如果什么都很在乎,要知道绝对的公平是很难的,这样的话,常常会觉得自己吃亏了,心态就会变坏,与人相处时的气氛就不会那么和谐。
平等心就不用我多说了,就是能够与人平等相处,不要看不起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第二是说话。说话真是门艺术,哪怕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幽默是说话的调味剂,一个幽默的人,人缘一般是不错的。而要幽默,心态就特别重要。很难想象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人,能有什么幽默的话语。
说话的时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以为是。我举个常见的例子。高校教师一打电话,开头就是“喂,我是*老师”,人家一听,心理什么感觉?你是谁的老师啊。如果这位教师刚好姓“李”,南方话“李”“你”同音,你说“喂,我是李(你)老师”,那人家还愿意听你继续讲吗?说不定本来能办成的事也办不成了。
第三是行为。首先是不要损人利己,特别是损人不利己。其次,能帮的忙尽量帮。举个例子,看到小区的老人提着东西,帮一把不会消耗你许多体力。然后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喜欢。
这三者之中,心态好是前提,否则,即便你能够让别人高兴,自己也可能不高兴,因为你可能是在求人,所以要讨好别人。这样的让人高兴,也是不能持久的。说话和行为,则是实际表现。心态好是你自己的事,如果没有说话和行为,别人怎么知道呢。
要做到以上三点,说到底,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叫换位思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作者简介:胡伟清(公众号:明亮课堂),笔名:古元、柯博、南湘子。喜马拉雅“胡说清谈”主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