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话百年⑭ | 文工会成立招待会签名轴
文工会成立招待会签名轴见证了当年在党的领导下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团结一致,彰显出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百物话百年⑭ | 文工会成立招待会签名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6-07

【开栏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重庆华龙网集团推出《百物话百年》栏目,精选100件馆藏文物进行阐释,讲诉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第十四期:文工会成立招待会签名轴

纸质,纵64厘米、横251厘米。1940年11月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一下简称“文工会”)在重庆抗建堂举行招待晚会,出席者400余人,并分别在两张宣纸上签名。郭沫若加题“政治部招待陪都文化新闻界晚会来宾题词”和“二十九年十一月七日于纯阳洞电影制片厂”两行字。“签名轴”后来一直悬挂在重庆天官府街7号文工会楼下中厅里,文工会解散后,郭沫若、冯乃超将签名轴交给翁植耘保存。1986年11月6日,翁植耘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重庆博物馆)。一级文物。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郭沫若为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年底随国民政府迁来重庆。第三厅是进步文化人士聚集的地方,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活动,对第三厅的钳制与压迫亦日甚一日。1940年9月,蒋介石突然下令免去郭沫若第三厅厅长职务,同时,逼令第三厅的工作人员加入国民党。消息一经传出,第三厅的大多数成员表示与郭沫若同进退,提出集体辞职,斗争十分激烈。周恩来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分别找了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张治中,表示要将爱国进步人士都请到延安去。蒋介石下令另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作为学术研究性团体,仍归属政治部,并请郭沫若继续领导,美其名曰:“离厅不离部”。

周恩来对郭沫若他们说:“就答应他们吧!他划圈圈,我们可以跳出圈圈来干嘛,挂个招牌有好处,我们可以用它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展开我们的工作。”1940年10月,文工会具体筹建工作基本就绪,11月1日,文工会在重庆通远门天官府街7号正式成立。根据周恩来指示,要造一个声势,以显示我们的力量,因而在11月7日晚,假座纯阳洞中国电影制片厂新建的“抗建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招待晚会。当时在重庆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无论是左、中、右,基本上都受到邀请。

签名轴上有郭沫若和田汉的两首七律。郭沫若赋七律一首:“四百余宾聚一堂,水银灯柱竞辉煌。慰劳血战三杯酒,鼓舞心头万烛光。笔剑无分同敌忾,胆肝相对共筹亮。醉余豪兴传歌曲,声浪如涛日绕梁。晚会来宾题名者四百余人,宾主相洽,极一时之盛。酒后寿昌、老舍、浅哉、彦祥诸兄先后曼声作歌,佐以话剧电影,直到夜阑始散。至今思之,犹有余兴,因赋此律。十二月二十一日,郭沫若题。”田汉七律一首,“紫电银涛发四檐,一时群彦见毫纤。果然酒令如军令,敢说枪尖逊笔尖?天下几人锅有米?川中今亦食无盐。诸公且尽盈杯绿,好为民间达苦甜。当夜部长演说,盛称笔杆之功,孙院长谈及粮食问题,尤得举座同感,盖各人都有一把辛酸泪也。田  汉”。 这两首七律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晚会的盛况空前,热烈气氛,充分表达了参会者的政治热情和抱负,也是对蒋介石妄图羁糜爱国进步人士的阴谋的一次绝妙反击。

翁植耘曾在1983年辨认、细数整理出来的名单334人;重庆市博物馆保管部的退休老职工朱俊在1993年也进行了认真辩认,多方核实,整理出的名单为328人(其中无法辨认者5人,名字不完整者29人,名单附后)。虽然无法辨认全部人员名单,几乎揽括了当时各党各派及无党派各行各业在重庆的所有名流。这些签名者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人,更是历史的参与者。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重要法宝之一。签名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文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一次重要统战活动的见证。它见证了当年在党的领导下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团结一致,彰显出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这件文物对当今更好地开展党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撰文/张肖静)

参考文献:

唐维华:《“政治部招待陪都文化界新闻界晚会来宾题名”签名轴研究》,《重庆历史与文化》,2006年第2期。

联合出品: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分享
新浪微博

百物话百年⑭ | 文工会成立招待会签名轴

2021-06-07 07:00:00 来源:

【开栏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重庆华龙网集团推出《百物话百年》栏目,精选100件馆藏文物进行阐释,讲诉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第十四期:文工会成立招待会签名轴

纸质,纵64厘米、横251厘米。1940年11月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一下简称“文工会”)在重庆抗建堂举行招待晚会,出席者400余人,并分别在两张宣纸上签名。郭沫若加题“政治部招待陪都文化新闻界晚会来宾题词”和“二十九年十一月七日于纯阳洞电影制片厂”两行字。“签名轴”后来一直悬挂在重庆天官府街7号文工会楼下中厅里,文工会解散后,郭沫若、冯乃超将签名轴交给翁植耘保存。1986年11月6日,翁植耘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重庆博物馆)。一级文物。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郭沫若为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年底随国民政府迁来重庆。第三厅是进步文化人士聚集的地方,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活动,对第三厅的钳制与压迫亦日甚一日。1940年9月,蒋介石突然下令免去郭沫若第三厅厅长职务,同时,逼令第三厅的工作人员加入国民党。消息一经传出,第三厅的大多数成员表示与郭沫若同进退,提出集体辞职,斗争十分激烈。周恩来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分别找了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张治中,表示要将爱国进步人士都请到延安去。蒋介石下令另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作为学术研究性团体,仍归属政治部,并请郭沫若继续领导,美其名曰:“离厅不离部”。

周恩来对郭沫若他们说:“就答应他们吧!他划圈圈,我们可以跳出圈圈来干嘛,挂个招牌有好处,我们可以用它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展开我们的工作。”1940年10月,文工会具体筹建工作基本就绪,11月1日,文工会在重庆通远门天官府街7号正式成立。根据周恩来指示,要造一个声势,以显示我们的力量,因而在11月7日晚,假座纯阳洞中国电影制片厂新建的“抗建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招待晚会。当时在重庆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无论是左、中、右,基本上都受到邀请。

签名轴上有郭沫若和田汉的两首七律。郭沫若赋七律一首:“四百余宾聚一堂,水银灯柱竞辉煌。慰劳血战三杯酒,鼓舞心头万烛光。笔剑无分同敌忾,胆肝相对共筹亮。醉余豪兴传歌曲,声浪如涛日绕梁。晚会来宾题名者四百余人,宾主相洽,极一时之盛。酒后寿昌、老舍、浅哉、彦祥诸兄先后曼声作歌,佐以话剧电影,直到夜阑始散。至今思之,犹有余兴,因赋此律。十二月二十一日,郭沫若题。”田汉七律一首,“紫电银涛发四檐,一时群彦见毫纤。果然酒令如军令,敢说枪尖逊笔尖?天下几人锅有米?川中今亦食无盐。诸公且尽盈杯绿,好为民间达苦甜。当夜部长演说,盛称笔杆之功,孙院长谈及粮食问题,尤得举座同感,盖各人都有一把辛酸泪也。田  汉”。 这两首七律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晚会的盛况空前,热烈气氛,充分表达了参会者的政治热情和抱负,也是对蒋介石妄图羁糜爱国进步人士的阴谋的一次绝妙反击。

翁植耘曾在1983年辨认、细数整理出来的名单334人;重庆市博物馆保管部的退休老职工朱俊在1993年也进行了认真辩认,多方核实,整理出的名单为328人(其中无法辨认者5人,名字不完整者29人,名单附后)。虽然无法辨认全部人员名单,几乎揽括了当时各党各派及无党派各行各业在重庆的所有名流。这些签名者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人,更是历史的参与者。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重要法宝之一。签名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文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一次重要统战活动的见证。它见证了当年在党的领导下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团结一致,彰显出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这件文物对当今更好地开展党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撰文/张肖静)

参考文献:

唐维华:《“政治部招待陪都文化界新闻界晚会来宾题名”签名轴研究》,《重庆历史与文化》,2006年第2期。

联合出品: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