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话百年㉙ | 《新华日报》使用的四开印刷机
【开栏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重庆华龙网集团推出《百物话百年》栏目,精选100件馆藏文物进行阐释,讲诉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第二十九期:《新华日报》使用的四开印刷机
铁质。长180厘米,宽120厘米,高130厘米,重约1吨。2005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从天府矿务局征集。一级文物。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奠定了基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一致呼声中,国共两党代表就合作抗日事宜在南京、庐山等地谈判,商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中共党报《新华日报》。1937年10月初,潘梓年、章汉夫等人聚集南京,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筹备《新华日报》出版事宜。后因日军逼近南京,报馆撤退至武汉,《新华日报》未能在南京出版。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创刊,隶属于中共中央长江局。1938年10月,武汉沦陷。10月25日,《新华日报》社迁至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领导下继续出版发行。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共在国统区出版9年1个月又8天,出版报纸3231期。《新华日报》的任务是“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国统区的许多人正是在《新华日报》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将《新华日报》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该印刷机曾在《新华日报》社使用,担负着该社出版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及其他一些书刊的繁重印刷任务。1953年,因《新华日报》社迁到南京,印刷机连同3个工人一起被调到天府矿务局,承印过矿务局内部的矿工报、生产简报。它作为党的喉舌《新华日报》的功臣和历史见证者,是对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珍贵文物。
(撰文/雷雯佳)
参考文献: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革命“灯塔”——新华日报》,《人民日报》2007年2月12日第2版。
联合出品: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