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话百年第71期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团证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团证,字迹繁体楷书,用钢板刻印而成。正面标有“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团证 王邦倜同志执照 执行委员会秘书林蔚 第340号 一九二五年一月廿二日于 seine”。背面印有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章程第一章第一条(团证文字附后)。
王邦倜(1900年11月8日——1969年4月10日),又名王步周,男,汉族,铜梁县南郭乡(今铜梁区南城街道)十村人。王邦倜在合川中学毕业后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和邓小平同班学习法语。1920年5月,王邦倜从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8月同邓小平等83名学员一起从重庆朝天门乘船经上海去法国,开始了长达5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王邦倜在法国先后学习了纺织、印染、机械设备安装、电力等专业。1925年1月22日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底,王邦倜学成回国,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与组织失去了联系,遂在铜梁选择了教育兴国、实业救国的道路。1926年自筹资金在铜梁办起了第一所私立中学——养圣中学(后为养正中学)并担任校长,在学校大力弘扬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聘用进步教师为学校教员,后又在铜梁办起了第一家火力发电厂——光明火力发电厂。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愿望,1928年王邦倜将养圣中学校校长职务交于刘雪庵继任,自己走出去办实业,先后被武汉、嘉庆、宜宾、乐山等地纺织行业聘为高级技术顾问,并亲自进行工人的技术培训。1936年回到家乡铜梁,又办起铜梁第一家机械纺织厂、印染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邦倜重新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先后在铜梁中学、庆龙小学任教。1956年,王邦倜调入铜梁丝厂工作,负责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直到退休。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建立的革命组织,前身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6月,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等18人,分别代表旅法、旅德、旅比的中国进步学生,在法国巴黎郊区布伦森林集会,经过三天讨论后,正式宣告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会议通过了团的章程,选举产生了少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机关设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哥特伏庐瓦街17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立时并不知道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同年5月在广州召开,且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即于1922年10月召开大会,举行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获得中共中央正式批准。1923年2月17日,旅欧少共临时代表大会在巴黎郊外召开,到会代表24人,代表团员72人。会议正式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承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会议通过了团章和其他议案,选举周恩来、尹宽、肖朴生、汪泽楷、任卓宣等组成执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团员最多时有200余人,先后出版有《少年》、《赤光》等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无政府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4年初,中国国内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迫切需要大批的革命骨干。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26年初,成员陆续赴苏学习或回国,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活动也逐渐随之结束。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青团组织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青年团分支组织,在中国党、团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创立到结束工作,在短暂的4年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仅在开展勤工俭学学生运动,坚持革命统一战线,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革命集中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如周恩来、陈毅、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王若飞、李立三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目前留下的相关文件十分稀少,这张团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旅欧支部留下的唯一一件实物,是展示、宣传和研究党、团发展史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史料。
(撰文/杨雨)
参考资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词典》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联合出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