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 我国拟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 企业规范经营才是正道
近年来让人不胜其烦的“大数据杀熟”这一乱象有望在法律层面被禁止。

青年说 | 我国拟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 企业规范经营才是正道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20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17日起三审,草案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特别是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有针对性规范。这意味着,近年来让人不胜其烦的“大数据杀熟”这一乱象有望在法律层面被禁止。

该草案三审的消息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可见“群众苦杀熟久矣”。禁止大数据杀熟,倒逼企业规范经营,有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助于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的乱象屡禁不止,甚至有些知名商家,也会偷偷摸摸进行“杀熟”。比如同样的商品,新用户的价格比老用户的便宜,非会员的价格比会员的便宜,低消费者的价格比高消费者的便宜,让消费者烦心不已。

“大数据杀熟”不是“个性化推荐”。杀熟,是现代版的“看人下菜”。古时候,有些店家通过顾客的穿着打扮,对那些“人傻钱多”的“冤大头”狠狠地宰。现在,有了大数据,商户可以精确掌握顾客的信息,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推荐。技术无善恶,但技术不能用于作恶,个性化推销无可厚非,但部分平台利用用户数据,对老用户、经济水平较高的用户展示高价,以此牟取不当利润,这种行为性质相当恶劣。

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客。回头客,也就是用户黏性,是企业口碑的基础。既然回头客如此重要,为何还会被企业“杀熟”?这是企业的逐利心理所致。为了扩大市场、拉拢生客,商品优惠需要向生客倾斜,而熟客已产生品牌信赖,即使没有优惠也能留住客源,这就是企业“杀熟”的动机。

商家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会减免熟客的优惠。部分商家不仅是减免优惠,甚至会从熟客身上“薅羊毛”——按照不同熟客的经济能力,对相同的商品进行溢价。同样的鸡蛋,生客看到的是9.9元,使用某款手机的熟客看到的是19.9元,使用另一款手机的熟客看到的是24.5元。此前,因缺乏法律规范,此类杀熟行为可谓是零成本、低风险、高收益,利欲熏心下,少有企业能拒绝。

然而,“杀熟”是一种何其短视的行为?部分企业眼中只有“杀熟”带来的暴利,却无视了其背后的风险。杀熟行为一旦曝光,首当其冲遭受重创的便是企业的口碑,到那时,生客望而却步,熟客抽身离去,再大的企业也只剩颓败的结局。

今后,“大数据杀熟”不仅需要承担客源流失的风险,更需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多部法律针对价格歧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都有相关论述,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更是为消费者维权打了一针强心剂,待法案正式出台,“大数据杀熟”将彻底沦为阴沟里的老鼠。

杀熟,本质上是通过透支企业公信力、试探法律红线的方式牟利。企业要想长久生存、持续发展,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规范经营,“大数据杀熟”等不当手段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大量利益,但企业若老想着靠歪门邪道赚钱,只能是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作者:黎芷筠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分享
新浪微博

青年说 | 我国拟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 企业规范经营才是正道

2021-08-20 09:52:32 来源: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17日起三审,草案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特别是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有针对性规范。这意味着,近年来让人不胜其烦的“大数据杀熟”这一乱象有望在法律层面被禁止。

该草案三审的消息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可见“群众苦杀熟久矣”。禁止大数据杀熟,倒逼企业规范经营,有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助于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的乱象屡禁不止,甚至有些知名商家,也会偷偷摸摸进行“杀熟”。比如同样的商品,新用户的价格比老用户的便宜,非会员的价格比会员的便宜,低消费者的价格比高消费者的便宜,让消费者烦心不已。

“大数据杀熟”不是“个性化推荐”。杀熟,是现代版的“看人下菜”。古时候,有些店家通过顾客的穿着打扮,对那些“人傻钱多”的“冤大头”狠狠地宰。现在,有了大数据,商户可以精确掌握顾客的信息,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推荐。技术无善恶,但技术不能用于作恶,个性化推销无可厚非,但部分平台利用用户数据,对老用户、经济水平较高的用户展示高价,以此牟取不当利润,这种行为性质相当恶劣。

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客。回头客,也就是用户黏性,是企业口碑的基础。既然回头客如此重要,为何还会被企业“杀熟”?这是企业的逐利心理所致。为了扩大市场、拉拢生客,商品优惠需要向生客倾斜,而熟客已产生品牌信赖,即使没有优惠也能留住客源,这就是企业“杀熟”的动机。

商家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会减免熟客的优惠。部分商家不仅是减免优惠,甚至会从熟客身上“薅羊毛”——按照不同熟客的经济能力,对相同的商品进行溢价。同样的鸡蛋,生客看到的是9.9元,使用某款手机的熟客看到的是19.9元,使用另一款手机的熟客看到的是24.5元。此前,因缺乏法律规范,此类杀熟行为可谓是零成本、低风险、高收益,利欲熏心下,少有企业能拒绝。

然而,“杀熟”是一种何其短视的行为?部分企业眼中只有“杀熟”带来的暴利,却无视了其背后的风险。杀熟行为一旦曝光,首当其冲遭受重创的便是企业的口碑,到那时,生客望而却步,熟客抽身离去,再大的企业也只剩颓败的结局。

今后,“大数据杀熟”不仅需要承担客源流失的风险,更需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多部法律针对价格歧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都有相关论述,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更是为消费者维权打了一针强心剂,待法案正式出台,“大数据杀熟”将彻底沦为阴沟里的老鼠。

杀熟,本质上是通过透支企业公信力、试探法律红线的方式牟利。企业要想长久生存、持续发展,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规范经营,“大数据杀熟”等不当手段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大量利益,但企业若老想着靠歪门邪道赚钱,只能是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作者:黎芷筠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