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 莫让道歉成为食品业的保护伞
近日,知名奶茶品牌上海门店被曝光因店员失误将柜台陈列道具作为常规饮品售卖给消费者陈女士,导致陈女士身体不适、洗胃三次后仍在住院治疗。目前,喜茶已经就此事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已经将这类食品道具在全国所有门店下架,并且会加强员工培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其实,这早已不是喜茶第一次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他第一次就这类问题公开道歉。尽管在问题处理中呈现的积极、诚恳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从未给出具体清楚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员工失职”似乎已经成为品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统一回答。
不止喜茶,近年整个食品业似乎掀起了一股“道歉热”。“胖哥俩蟹肉煲”、“奈雪的茶”、 “华莱士”、“杨国福麻辣烫”等网红餐饮品牌均被爆出过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连国民超市大润发都被爆出贩售隔夜的变质猪肉。而这些商家的回应也是清一色的道歉,都表示积极配合市场部门的监察并加强自身管理。
出现一次问题可能是偶然,但再一再二不再三,连续多次的问题出现就需要深刻思考背后的发生根源了。一纸道歉申或许可以一定程度地安抚消费者,但如果想用道歉掩盖自身在产品生产和品控上的深层问题,借以逃避审查和整改,则是寒了民心,让公众失去了对该品牌的信任。
错误已经发生,一切事后的道歉都难以挽回对消费者已经造成的伤害。一纸公告轻飘飘,对于因此住院、健康受损的消费者,这份声明的实际意义何在?倒不如仔仔细细地调查清楚事故产生的原因,让消费者了解问题发生的全过程,让身体不适的消费者不至于再心灵受伤。
网络时代,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但是,互联网又是有记忆的,一切信息一经发布,很难完全删除,食品安全问题将会成为品牌无法抹去的污点,以道歉洗白品牌不仅不可取,更是不可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国民关切的重要话题。道歉确实是出现安全问题后合理的处理手段,在舆论场上维持了品牌的良好形象;但道歉也是对于食品安全最没有实际意义的处理手段。唯有商家自觉,严格把控食品从生产到出售的每一环,食品业的乱象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消费者也能安心饮食,不至“祸从口入”。
作者:赵婉轩(重庆大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