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就没了!川美美术馆馆长带你看“盛世修典”,这两大“震撼”作品不能错过
“盛世修典”整个工程强调的一大宗旨,就是通过科技让我们中国的传统瑰宝更好地展示。

错过就没了!川美美术馆馆长带你看“盛世修典”,这两大“震撼”作品不能错过

来源:上游新闻2021-10-04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重庆主城区五大美术馆推出的展览足以“承包”大家的全部假期。令人应接不暇的七场大展中,如果要说哪一场最不容错过,正在四川美院美术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全国巡展首站应该配得上C位。

无数传世名画的高清修复版可以凑近了看个一清二楚自不用说,更为难得的是这场展览中有相当一部分展陈真的是错过就没有了!“大足石刻的245窟整个直接‘搬’到了展厅里,我们学校的周波教授带领团队让《青山绿水长卷》有了春夏秋冬……”3日,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特别推荐,接下来的假期中,如果大家要去打卡,这两大作品不容错过。

据何桂彦介绍,正在川美美术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首站(以下简称“盛世修典”)涉及的展品时间跨度超过了2000年。“所有展品有一万多件,还有数千卷文献。”何桂彦说,在此前提下,本次展览的布展就和普通展览有些不同。

传统美术博物馆以文本、文献、纸本、画册为主的方式,不能满足“盛世修典”希望呈现、传递的要求。“‘盛世修典’整个工程强调的一大宗旨,就是通过科技让我们中国的传统瑰宝更好地展示。”何桂彦说,所以本次展览特别强调了新媒体、影像、互动沉浸的展示方式。

所有展品中,视觉效果特别“震撼”有两件作品。

首先就是位于川美美术馆一楼2号厅的“大足石刻的245号窟”。走进现场,大家会看到整个超过两层楼高的大足石刻的245号窟被整体“搬”到了展厅中。石刻的原色和巨大的体量和红墙、白顶对比鲜明,格外吸睛。

何桂彦证实,观众在展厅中看到的这个作品和真实的大足石刻245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是通过3D打印的方式复原了原作。”上游新闻记者走近仔细看过,无论是石头表面粗粝的感觉,还是明显有雕刻痕迹的地方,这件作品都和真实石刻相差无几。

“这个真的值得大家到现场来感受。”何桂彦表示,其意义不仅仅是把大足石刻245窟超近距离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让大家可以仔细端详它在图像、文化、造像和雕塑之间的关联等诸多方面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是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大系工程的宗旨,就是通过科技把过去中国传统视觉文化资源活化、保护。可以说,这就是其集大成的展现。”

现场借助现代科技打造的另一大“震撼”是一件名叫《传统山水之美学意境》的新媒体作品。走进现场一个只留下了进出口的封闭展厅,记者看到其余三面雪白的展墙上已经被多个投影仪投射出的一幅古画长卷占据。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幅古画不仅树叶等细节元素能动,还有春夏秋冬的动态四季变化。

“这是我们学校(四川美院)的周波教授团队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何桂彦说,展厅中大家看到的画就取材自本次“大系”工程数字化修复的《青山绿水长卷》,其原作出自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款)之手。“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发现原作长度等比放大后不足以支撑展厅环形墙壁那么长,还差约三分之一的长度。”何桂彦说,在此基础上,周波教授又严格依据原画的风格、笔法,续画了三分之一,才实现了目前看到的最终作品。

此外,何桂彦还特别推荐说,本次展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展陈设计专门融入了重庆特色。“比如我们希望重庆的观众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如何展现我们巴渝地区历史、地貌、人文的。”所以,在现场大家可以看到有几个长卷都是《长江图》,还有‘大系’工程数字化修复的北宋画家李公麟的《蜀川(胜概)图》等。“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到1000多年前的画家如何在描述巴渝土地,以及他们那个时候的审美特点。”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前述这些特别展陈,都只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首站出现。本次错过了,这些重庆味十足的呈现应该很难再见了。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分享
新浪微博

错过就没了!川美美术馆馆长带你看“盛世修典”,这两大“震撼”作品不能错过

2021-10-04 08:30:05 来源: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重庆主城区五大美术馆推出的展览足以“承包”大家的全部假期。令人应接不暇的七场大展中,如果要说哪一场最不容错过,正在四川美院美术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全国巡展首站应该配得上C位。

无数传世名画的高清修复版可以凑近了看个一清二楚自不用说,更为难得的是这场展览中有相当一部分展陈真的是错过就没有了!“大足石刻的245窟整个直接‘搬’到了展厅里,我们学校的周波教授带领团队让《青山绿水长卷》有了春夏秋冬……”3日,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特别推荐,接下来的假期中,如果大家要去打卡,这两大作品不容错过。

据何桂彦介绍,正在川美美术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首站(以下简称“盛世修典”)涉及的展品时间跨度超过了2000年。“所有展品有一万多件,还有数千卷文献。”何桂彦说,在此前提下,本次展览的布展就和普通展览有些不同。

传统美术博物馆以文本、文献、纸本、画册为主的方式,不能满足“盛世修典”希望呈现、传递的要求。“‘盛世修典’整个工程强调的一大宗旨,就是通过科技让我们中国的传统瑰宝更好地展示。”何桂彦说,所以本次展览特别强调了新媒体、影像、互动沉浸的展示方式。

所有展品中,视觉效果特别“震撼”有两件作品。

首先就是位于川美美术馆一楼2号厅的“大足石刻的245号窟”。走进现场,大家会看到整个超过两层楼高的大足石刻的245号窟被整体“搬”到了展厅中。石刻的原色和巨大的体量和红墙、白顶对比鲜明,格外吸睛。

何桂彦证实,观众在展厅中看到的这个作品和真实的大足石刻245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是通过3D打印的方式复原了原作。”上游新闻记者走近仔细看过,无论是石头表面粗粝的感觉,还是明显有雕刻痕迹的地方,这件作品都和真实石刻相差无几。

“这个真的值得大家到现场来感受。”何桂彦表示,其意义不仅仅是把大足石刻245窟超近距离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让大家可以仔细端详它在图像、文化、造像和雕塑之间的关联等诸多方面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是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大系工程的宗旨,就是通过科技把过去中国传统视觉文化资源活化、保护。可以说,这就是其集大成的展现。”

现场借助现代科技打造的另一大“震撼”是一件名叫《传统山水之美学意境》的新媒体作品。走进现场一个只留下了进出口的封闭展厅,记者看到其余三面雪白的展墙上已经被多个投影仪投射出的一幅古画长卷占据。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幅古画不仅树叶等细节元素能动,还有春夏秋冬的动态四季变化。

“这是我们学校(四川美院)的周波教授团队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何桂彦说,展厅中大家看到的画就取材自本次“大系”工程数字化修复的《青山绿水长卷》,其原作出自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款)之手。“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发现原作长度等比放大后不足以支撑展厅环形墙壁那么长,还差约三分之一的长度。”何桂彦说,在此基础上,周波教授又严格依据原画的风格、笔法,续画了三分之一,才实现了目前看到的最终作品。

此外,何桂彦还特别推荐说,本次展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展陈设计专门融入了重庆特色。“比如我们希望重庆的观众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如何展现我们巴渝地区历史、地貌、人文的。”所以,在现场大家可以看到有几个长卷都是《长江图》,还有‘大系’工程数字化修复的北宋画家李公麟的《蜀川(胜概)图》等。“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到1000多年前的画家如何在描述巴渝土地,以及他们那个时候的审美特点。”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前述这些特别展陈,都只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首站出现。本次错过了,这些重庆味十足的呈现应该很难再见了。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