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滤镜景点”引争议 该反思的不仅只是平台
近日,小红书就网友反映的“滤镜景点”问题发声明致歉,指出了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的内容让实地打卡的游客感到受骗这一问题。
“滤镜景点”其实是图片处理技术的发展的产物。各类操作方便且功能强大的P图软件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用户在社交平台上传照片前,都喜欢将原片进行后期处理,使其达到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效果。由此带来的“滤镜景点”问题,也并非一日之寒,除了小红书以外,抖音、快手等一系列UGC平台也都存在类似的“图片与实物不符”的情况。当平时很少有人留意的地方,经过一些擅长摄影和P图的用户处理后,就被赋予了天空之镜、粉色沙滩、宫崎骏动画既视感等标签,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实际上,用户在不违反任何法规的前提下,P图和安利好物属于个人的自由,平台也不好做过多干涉。此外,目前对于个性化P图与虚假宣传之间,也难以设立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但是,受众因过度美化的照片拉高了心理预期,等到真正目睹到景点“真容”以后,巨大的落差感将导致信任危机,人们愈发难以辨别网红景点的“真”有几分。该app作为用户“种草”的热门软件,此番举动也是做出了一番表率,通过推出踩坑榜和景点推荐榜,能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意见,但这也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宜之计,其根源还在于当前的社会文化。
“滤镜景点”能够让那么多人踩坑,与当前“网红地打卡”的潮流紧密联系。在意见领袖的造势下,许多景点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而是成为任务式打卡的场合。同质化的旅游照成为大众“到此一游”的证明,人们冲着景点的“颜值”、象征性的地标蜂拥而至,所以网红景点的美照才会有如此强大的说服效果。
然而,旅游景点除了外在观赏价值以外,还有美学、科学、历史人文等其他价值,相比于视觉的享受,内心的沉淀也同样重要。为此,国家旅游管理局在景点宣传时应该注重引导大众关注文化内涵;相关平台也需进行必要的内容管理,将更多凸显文化内涵的景点安利进行推送。而用户自己在选择景点时,也需要更加全面地搜集信息再进行决策,并且也该反思“好出片”是否是景点打卡的唯一意义。
作者:颜李霞仪(重庆大学)
华龙网《青年说》投稿邮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