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 绝不能把青少年抑郁当作无病呻吟
青少年抑郁绝不是无病呻吟,各方都应该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祖国的花朵。

青年说 | 绝不能把青少年抑郁当作无病呻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1-12

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对于青少年抑郁的认识,许多人还停留在“孩子也会抑郁吗”“矫情”“无病呻吟”等观念上,但事实恰恰与之相反,青少年抑郁是需要严肃看待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因此,青少年抑郁绝不是无病呻吟,家长、学校、相关部门对此应重视起来。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在生活中应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注重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于孩子在考试中失利、生活中犯错等情况,不要一味指责,应多给予一些鼓励与肯定,多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多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幸福感等。家长还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抑郁症,一旦发现孩子抑郁应及时送医,切不可把青少年抑郁症当作孩子“矫情”“闹情绪”而已,不把孩子抑郁症当回事,更不可讳疾忌医,最后耽误了抑郁症的治疗时机。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心理健康课不重要的错误观念,错误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对于升学考试毫无帮助,只会占用“主科”时间,所以出现了很多时候都会把心理健康课让给“主科”的现象。对此,学校应改变观念,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配备齐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正常开设心理健康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考试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老师、家长不可一味批评,施加压力,应多些鼓励。对于学业压力、升学压力过重的学生,应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咨询、疏导。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针对当地辖区心理健康医疗资源做好充足文章,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护航。应加大对当地辖区心理健康医疗资源投入,在精神专科医院增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在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等。同时,应加大对心理健康医务人才的招引力度,多措并举让人才留下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青少年抑郁绝不是无病呻吟,各方都应该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祖国的花朵。

作者:余春龙(云南省金平县委组织部)

华龙网《青年说》投稿邮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分享
新浪微博

青年说 | 绝不能把青少年抑郁当作无病呻吟

2021-11-12 09:31:43 来源:

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对于青少年抑郁的认识,许多人还停留在“孩子也会抑郁吗”“矫情”“无病呻吟”等观念上,但事实恰恰与之相反,青少年抑郁是需要严肃看待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因此,青少年抑郁绝不是无病呻吟,家长、学校、相关部门对此应重视起来。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在生活中应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注重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于孩子在考试中失利、生活中犯错等情况,不要一味指责,应多给予一些鼓励与肯定,多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多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幸福感等。家长还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抑郁症,一旦发现孩子抑郁应及时送医,切不可把青少年抑郁症当作孩子“矫情”“闹情绪”而已,不把孩子抑郁症当回事,更不可讳疾忌医,最后耽误了抑郁症的治疗时机。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心理健康课不重要的错误观念,错误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对于升学考试毫无帮助,只会占用“主科”时间,所以出现了很多时候都会把心理健康课让给“主科”的现象。对此,学校应改变观念,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配备齐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正常开设心理健康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考试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老师、家长不可一味批评,施加压力,应多些鼓励。对于学业压力、升学压力过重的学生,应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咨询、疏导。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针对当地辖区心理健康医疗资源做好充足文章,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护航。应加大对当地辖区心理健康医疗资源投入,在精神专科医院增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在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等。同时,应加大对心理健康医务人才的招引力度,多措并举让人才留下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青少年抑郁绝不是无病呻吟,各方都应该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祖国的花朵。

作者:余春龙(云南省金平县委组织部)

华龙网《青年说》投稿邮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