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随着A股市场节后持续回调,此前备受投资者青睐的医药板块高估值情况也得以缓解,从而再次引发机构买入。今年以来,几乎所有医药主题基金均斩获正收益。与此同时,行业内多数公司的业绩也非常喜人,截至4月26日,生物医药行业(按申银万国一级行业分类)已有250家发布了年报,其中近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排名前十的公司几乎全为医疗器械类企业。另外,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今年一季度都增持了医药股。包括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刘格菘等在内的多位“顶流”基金经理都将医药医疗板块作为挖掘投资机会的重要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压力正被逐渐消化,行业主要公司基本面情况仍长期向好。作为目前公募基金持仓市值较大的板块,医药仍是价值投资的主赛道。在行业专家看来,放眼全球,美国在医疗健康领域几千亿的公司非常多,百亿市值的公司也非常多,但在中国,医疗企业达到这个规模的比较少,最大不过几千亿人民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趋势的发生,整个产业的大爆发是自然而然的,下一个1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上千亿市值的医疗健康企业。

   医药行业为长期投资主赛道 高研发投入助推企业发展

  今年春节过后,A股出现明显调整,其中在过去几年累计涨幅较大的生物医药板块更是回调明显,受其拖累,相关主题基金的净值出现快速下跌,令不少高位投资的基民出现短暂浮亏。然而短短一个月过后,医药板块就成为A股市场的反弹主力,相关基金年内业绩也全部呈现正收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今年以来,几乎所有医药主题基金均斩获正收益。数据还显示,医药相关主题基金(Wind医疗行业)已累计165只,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如果以今年以来、近一年、近三年的业绩来排序,可以发现,三年有近四成医疗主题基金收益翻倍。

  在医药板块行情带动下,医药类基金引领业绩排行榜,市值增长叠加投资者申购,基金规模迅速增长。

  以217.68%业绩夺得三年冠军的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行业基金,规模从2018年的0.05亿元激增至8.49亿元;融通健康产业、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等规模都大幅增长。

  特别是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在一季度的规模逆势增长,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总资产达到400亿元,较四季度的232亿元的总规模增幅达到72%。

  葛兰在季报中表示,一季度总体维持了高仓位的运作,在长期看好的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的龙头企业等方向进行了着重的布局。

  实际上,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今年一季度都增持了医药股。据统计,包括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刘格菘等在内的多位“顶流”基金经理都将医药医疗板块作为挖掘投资机会的重要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压力正被逐渐消化,行业主要公司基本面情况仍长期向好。作为目前公募基金持仓市值较大的板块,医药仍是价值投资的主赛道。

  而被机构投资者看好的医药行业也确实有其突出之初,这点从近期披露的业绩就可见一斑。

  据经济日报报道,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26日,生物医药行业(按申银万国一级行业分类)已有250家发布了年报,其中近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排名前十的公司几乎全为医疗器械类企业。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防疫物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激增,长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生产此类医疗用品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竹对记者表示,去年疫情的暴发给部分医疗器械类企业带来了非常多的订单,国内外对新冠病毒检测、防护用品的需求激增,再加上一些企业涉及出口业务,更是带动了其业绩快速提升。

  中信证券报告显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器械消费水平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的消费规模仅占整体医疗市场的1/4左右,相较海外平均40%以上的器械消费、欧美日发达国家50%左右的器械消费水平,我国器械消费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谈到医疗器械类企业接下来的发展,陈竹认为,伴随着常态化的防控措施和全民健康防护意识的提升,防疫医疗用品的需求仍会维持,去年靠巨额订单实现业绩大幅增长的企业今年增速会相对放缓,“随着我国各类抗疫耗材、药品出口到国外,因为质量高,有口皆碑,逐渐打响了中国品牌,相信未来国际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另外,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这一指标排序看,前6名均为医药制造业公司。其中,百奥泰、前沿生物和君实生物3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暂居前三位,分别为304.15%、297.05%和112.72%。

  在陈竹看来,医药行业重视研发投入有多方面原因,比如药品和耗材的集采会倒逼企业去研发新产品、研发创新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再比如近年来一、二级市场保持火热,企业融到钱后必然会在研发方向增加投入。

  从生物医药行业看,截至4月26日,有242家生物医药类公司披露了去年的研发投入状况,2020年的总研发投入达到506.43亿元。具体看,有5家公司2020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分别达到49.89亿元和40.03亿元,位列前两名。

  中信证券报告显示,从药品市场结构看,中国创新药占比仅在10%左右,国内创新药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研发投入维持高增长,为未来创新药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10年千亿市值医疗类公司将涌现

  央广网报道称,近日,在无锡举办的首届“云锋未来医疗论坛”上,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主席虞锋在致辞中大胆预测,未来十年,医疗健康产业会经历一场由数字化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且会出现一批上千亿市值的医疗健康企业。

  虞锋表示,过往十年,中国企业追赶上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浪潮,出现了几千亿市值的互联网企业。这两年,医疗产业蓬勃发展。“放眼全球,美国在医疗健康领域几千亿的公司非常多,百亿市值的公司也非常多,但在中国,医疗企业达到这个规模的比较少,最大不过几千亿人民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趋势的发生,如果人类扛过了这十年,其他肿瘤基本都是慢性病,所以整个产业的大爆发是自然而然的,“下一个1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上千亿市值的医疗健康企业。”

  中国基金报报道,对于今年的市场走势,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葛晨认为市场过去几年选择出来的方向,其产业趋势和基本逻辑没有问题,只是估值需要盈利消化的时间太长,且由于增量资金的规模因素导致在市值因子上往龙头大市值公司偏离的太多。因此我们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方向,在于重新将估值权重提升,并且加大在中小市值以及新股次新股上的研究,机会往往在这类被大家忽视或者研究不充分的板块中。

  金鹰基金韩广哲表示,经过前期的调整后,医疗服务、生物疫苗、研发服务、创新药等细分板块高估值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消化。在他看来,随着新冠疫苗在各国陆续接种,全球发展重心有望重回振兴经济轨道,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疫情反复、通胀预期升温之下的货币政策变化等。韩广哲认为,A股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医药行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潜在收益率仍具有吸引力。

  对于后续的投资策略,韩广哲表示,将重点关注需求端确定性大、供给端景气度与格局好的公司,如医疗服务、生物疫苗、研发服务等,同时增加对商业模式独特且持续的公司的观察,配置上以龙头公司为主,努力为基金持有人创造良好回报。

  大摩健康产业基金经理王大鹏表示,从估值角度看,医药行业整体估值高于历史均值,部分公司处于历史估值的高位。但是,和其他成长板块相比,医药行业有业绩支撑,能用未来的业绩增长消化估值;和传统消费板块相比,医药行业的增速更快,行业的相对优势仍很明显。

  兴业基金陈旭也对中国证券报表示,自2019年以来,A股市场在震荡走势中衍生出了多轮结构性牛市行情。期间,医药生物行业持续火爆,颇受投资者的青睐。自2020年8月初医药指数见顶以来,调整时间已近半年,部分优质个股调整已比较到位;从机构持仓占比看,2020年四季度机构医药持仓处在标配的状况,相对来说已来到一个比较好的入场时点。

  陈旭坚信,医疗保健行业是中国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期都不需要担心需求萎缩的朝阳行业,这也造就了行业牛股辈出的成长优势。他表示,医药板块始终是条黄金赛道,有着大量的优质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伴随国内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支付能力的提升,庞大且持续的刚性需求对医药行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