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 王明会|战时《联合画报》出版工作
《联合画报》是在抗日战争中出版的一份重要画报,它以“成为国内最完全的图画新闻”作为出版定位。

蔡斐 王明会|战时《联合画报》出版工作

2021-10-22 来源:

摘要:《联合画报》是在抗日战争中出版的一份重要画报,它以“成为国内最完全的图画新闻”作为出版定位。虽然报纸本身有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创刊背景和内容体现,但该报始终将“给中国人看的”作为出版原则,并形成了图文并茂、纪念报道和趣味栏目的内容特色,这也促成了《联合画报》的发行奇迹。考察《联合画报》的出版工作和内容特色,能够为当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们期望在辽远的战地壕沟中,到后方工厂学校家庭中,都有《联合画报》的流行,他们需要知道战争,他们需要面对战争,他们需要把握战争。”这段话源自1942年9月25日《联合画报》的《创刊献词》。

作为诞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中的一份报纸,《联合画报》有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联合行动共同抗敌的标志意义。1942年夏,中、美、英三方鉴于同盟国抗击法西斯的共同需要,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成立了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放映电影和幻灯片、举办照片展览,借此传播盟军胜利的消息,后三方又商定出版一份新闻性画报,画报素材由三方联合提供,这就是《联合画报》的创刊由来。在此,本文通过完整搜集、阅读、整理1942年9月25日到1945年10月19日间的154期战时《联合画报》,对该报的出版工作与内容特色作出相关研究。

《联合画报》的出版工作

1942年9月25日,《联合画报》创刊于重庆市南岸区黄家巷21号。基于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宗旨,《联合画报》的发刊口号写道:“用我们的开麦拉,将联合国英勇奋斗的情况和战绩,留诸永恒。”开麦拉,即英文camera,是照相机、摄像机的意思。显然,《联合画报》从一开始就明确了通过图片来记录和传播新闻的办报目标。那么,该报为什么采取画报的形式呢?单纯是追求图画的视觉性吗?

(一) 出版定位:成为国内最完全的图画新闻

《联合画报》之所以选择画报的形式,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原因:①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具有新闻图片供给充足的优势,供应社会定期从各同盟国征集新闻照片,这是当时一般媒体不具备的内容条件。②创办画报可以弥补单纯放映电影和举办影展的不足,并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来扩大同盟国的影响力,“中国电影事业不发达,在城市里有电影设备者已经不多,乡村更不必说,弥补这个大缺憾的只有画报,画报是静的无声的电影,具有电影局部的作用”。③当时重庆已经有《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新民报》等多家有影响力的报纸,这些报纸以文字消息为主,发行画报可以在市场上施行差异化竞争的出版战略。④对当时国内许多文盲、半文盲的受众群体来说,直观的照片、生动的图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识字读报的阅读障碍。“中国教育不发达,文字难懂,识字同胞尚不及百分之五,不识字者唯有从画报上认识环境,吸收新知识,所以中国画报的境域特别广大”。⑤1942年底,中美之间将开通无线电传真,《联合画报》会在重庆设立接收站,这无疑将大大缩短新闻照片的收发时间,能够实现“以最迅速的方法报道世界大事”的时效性要求。

独特的出版定位,让《联合画报》在发行后很快受到读者欢迎,“没几个月,销数从五千份加到五万份,直接订户有一两万户”。《联合画报》的这一发行数字,直追当时的《新华日报》和《大公报》,超过同期《中央日报》(重庆版)等抗战大后方的绝大多数报纸。哪怕是战事频发、社会动荡、交通受阻的状态,《联合画报》的总发行量也保持不减反增的趋势。“湘桂黔与河南战争,连着发生,夺取了我们四分之一的行销地点,约近半数的销售处,同时东南交通从此阻隔,销数受重大影响,想不到的是,在以上战争以外的地区,我们的销数却跟着上涨……到本年五月,我们的总销数已加到五万份了。这个数字,在全国报纸和期刊中是一个最高的数字。”

(二) 出版目的: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国家

1990年,舒宗侨先生在回忆自己主持《联合画报》时,开宗明义地点明:“我们的画报之所以取名为《联合画报》,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国家,打倒共同的敌人是画报的目的。”这一出版目的,也决定了《联合画报》对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共同作战全景画面的积极展示,因此整个报纸洋溢着一种开阔的国际视野,紧跟战争节拍,洞察世界风云,很直观地告诉中国人民:“联合国的背后,站立的是十万万以上人民的、正义的、民主的力量;在轴心国德意日的背后,却只是少数独裁的、霸道的、法西斯的武力……在这种对垒的形势之下,人民的力量必将获胜,独裁者终归灭亡!”

《联合画报》秉持的这种截然的对立,在版面内容上也体现得泾渭分明。一方面,它追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不断宣传盟军的胜利,“战事的一连串胜利,为我们带来了更兴奋的画面。从去年九月到本年初,我们的立体报道至少有一半用在了欧洲战场,等到今年盟军从菲律宾的总攻起,我们又把注意力转到了远东战场,如史迪威公路的开通、菲岛之战、硫磺岛与大琉球之战、中国战场、对日本空中攻势,都占去了全部材料的重要部分。读者对于这些材料,自然也更感觉兴趣”。

另一方面,轴心国德、意、日的节节败退也成为报纸浓墨重彩报道的内容,如《芭蕉树下“大日本皇军”的悲哀》(第5期)、《希特勒的悲鸣》(第30期)、《纳粹的战场就是他们的坟地!》(第38期)、《“武士道”的末落》(第70期)、《希特勒的悲哀》(第85期)、《太平洋上日寇败绩》(第105期)、《墨索里尼被民众处死》(第150期)……这两方面内容所蕴含的胜负指向,恰如拉斯韦尔所说的“组织、加工、散布一系列旨在影响受众注意力方向的符号”,是再明显不过的媒介隐喻。

(三) 出版原则:给中国人看的

《联合画报》的出版尽管有着同盟国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时代背景,但作为一份立足中国土壤的报纸,“给中国人看的”一直是该报的出版原则。《联合画报》创刊号“编后话”就明确提出:“这期创刊号,十分之九的材料,是直接关系中国的,我们想始终守住这个原则:是联合国的画报,给中国人看的!”

“联合国的画报”与“给中国人看的”是并行不悖的关系。一方面,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因此,有关对日作战的素材就成为了《联合画报》出版的重中之重,舒宗侨为此也是四处奔走,“关于中国本国的材料,读者当然也看得出,只要我们有方法得到,或有材料到手,我们总是尽可能在显著的地位发表,以读者为本位的联合画报,自然不会放过本国读者的要求,走上与读者相背行的道路”。可以发现,1942年后有关日本的军事行动,如长沙大捷、鄂北之捷、轰炸东京、反攻缅甸、血战马尼拉、硫磺岛胜利……《联合画报》均有涉及。

另一方面,《联合画报》在同盟国国家合力抗击法西斯的旗帜下,十分注重将中国与盟国联系在一起,强化与盟友的紧密联系,维系彼此的战斗友谊。“与盟友之间保持真诚友好的关系是形成坚固的对敌阵线的一个先决条件”,《联合画报》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大量的新闻报道也与此相关,如《中国留美受训空军生活特辑》(第1期)、《救中国就是救世界》(第10期)、《中国的温情使友人感到了安慰》(第26期)、《中美中英新约换文》(第29期)、《中国海军在美国》(第71期)、《中国以最高勋章送致陈纳德将军》(第1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