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系列报道⑥:南彭街道天台山村创新“乡贤会+乡贤小组”治理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为总结推广巴南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指导各镇街及城乡社区依法自治实践,挖掘和推广一批不同层次、各具特色、富有影响力的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巴南区民政局联合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面向全区镇街及城乡社区征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巴南区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系列报道⑥:南彭街道天台山村创新“乡贤会+乡贤小组”治理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2-17

为总结推广巴南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指导各镇街及城乡社区依法自治实践,挖掘和推广一批不同层次、各具特色、富有影响力的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巴南区民政局联合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面向全区镇街及城乡社区征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南彭街道天台山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距离南彭街道场镇约9公里路程,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以来,天台山村“两委”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组建乡贤队伍,成立“乡贤会”和“乡贤小组”,积极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新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促进天台山村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推动乡村振兴。

成立“乡贤会”,实行乡贤坐堂

依照“两评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和“崇德尚法、为人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群众认可”的标准,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商创业人员等群众信服的乡贤18名,成立“乡贤会”,并报街道党工委备案管理。

为更好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着力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功夫,确保乡贤有场所办公、有制度遵循、有机制保障。依托现有办公场所,设置乡贤办公室,悬挂乡贤门牌,并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制度上墙,配置办公桌椅,便于“乡贤会”开展工作;对乡贤实行集中坐班制,根据村每逢10号就赶大集的特点,每月30日为乡贤群众接待日,每次安排2名乡贤坐班接访群众,每月轮班。

实行乡贤坐堂,接受村民来访、受理调解纠纷,将收集的意见及时和村“两委”进行交换,制定解决措施,其中能立刻解决的立刻给群众答复,不能及时解决的,安排专人跟进,及时回复受访群众。同时,对自身能调解的问题,乡贤主动上门协调;需要村“两委”会议研究的,及时上报;相对棘手的问题,通过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听证会,依靠群众力量推动问题解决,矛盾化解;村级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成立“乡贤小组” 参与乡村治理

依据“乡贤会”每位乡贤成员的特点,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乡贤会”下设4个“乡贤小组”,分别为经济发展协助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典型示范评选小组、村级事务监督小组,充分发挥各乡贤成员的特长优势力量,助推本村乡村治理和发展。

经济发展协助小组充分发挥建言献策和链接资源的作用,助推本村产业发展。在村“两委”的组织领导下,天台山村确定了规划引领分区发展的思路,结合村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制定“一心四区”的发展规划,完成产业布局。建立集中居民点,提出乡村民宿点打造,致力打造农旅结合发展新模式,发展乡村经济,为下一步对外招商、盘活村集体经济和发展乡村产业打下基础。结合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小组积极协助村“两委”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深化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以村民小组为基础,确定分证不分地、确面积不确地块的确权原则,确保颁证工作顺利进行。

将乡贤融入村民自治管理机制,提升村民自治意识,增强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解决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调解小组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协调解决村民土地确权、邻里和家庭矛盾纠纷、集体资产处置分配等问题。在矛盾调解过程中,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最大程度激发村民自治能动性。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崇尚道德、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村“两委”组织开展先进示范评比活动,典型示范评选小组在充分了解村民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先进示范对象的推荐和评选。通过评选身边好人、孝善媳妇和最美家庭、卫生示范户和最美庭院等示范先进,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

发布乡贤榜,把每位乡贤的电话和照片向群众公开,畅通群众反映事情的渠道;村级事务监督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学习内容,从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小组成员应邀列席村“两委”会议,全面了解村“两委”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对村级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进行监督。村级事务监督小组通过在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反馈建议、参与监督执行中的作用发挥,提升了村民对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分享
新浪微博

巴南区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系列报道⑥:南彭街道天台山村创新“乡贤会+乡贤小组”治理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17 16:11:43 来源:

为总结推广巴南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指导各镇街及城乡社区依法自治实践,挖掘和推广一批不同层次、各具特色、富有影响力的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巴南区民政局联合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面向全区镇街及城乡社区征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南彭街道天台山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距离南彭街道场镇约9公里路程,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以来,天台山村“两委”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组建乡贤队伍,成立“乡贤会”和“乡贤小组”,积极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新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促进天台山村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推动乡村振兴。

成立“乡贤会”,实行乡贤坐堂

依照“两评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和“崇德尚法、为人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群众认可”的标准,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商创业人员等群众信服的乡贤18名,成立“乡贤会”,并报街道党工委备案管理。

为更好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着力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功夫,确保乡贤有场所办公、有制度遵循、有机制保障。依托现有办公场所,设置乡贤办公室,悬挂乡贤门牌,并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制度上墙,配置办公桌椅,便于“乡贤会”开展工作;对乡贤实行集中坐班制,根据村每逢10号就赶大集的特点,每月30日为乡贤群众接待日,每次安排2名乡贤坐班接访群众,每月轮班。

实行乡贤坐堂,接受村民来访、受理调解纠纷,将收集的意见及时和村“两委”进行交换,制定解决措施,其中能立刻解决的立刻给群众答复,不能及时解决的,安排专人跟进,及时回复受访群众。同时,对自身能调解的问题,乡贤主动上门协调;需要村“两委”会议研究的,及时上报;相对棘手的问题,通过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听证会,依靠群众力量推动问题解决,矛盾化解;村级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成立“乡贤小组” 参与乡村治理

依据“乡贤会”每位乡贤成员的特点,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乡贤会”下设4个“乡贤小组”,分别为经济发展协助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典型示范评选小组、村级事务监督小组,充分发挥各乡贤成员的特长优势力量,助推本村乡村治理和发展。

经济发展协助小组充分发挥建言献策和链接资源的作用,助推本村产业发展。在村“两委”的组织领导下,天台山村确定了规划引领分区发展的思路,结合村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制定“一心四区”的发展规划,完成产业布局。建立集中居民点,提出乡村民宿点打造,致力打造农旅结合发展新模式,发展乡村经济,为下一步对外招商、盘活村集体经济和发展乡村产业打下基础。结合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小组积极协助村“两委”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深化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以村民小组为基础,确定分证不分地、确面积不确地块的确权原则,确保颁证工作顺利进行。

将乡贤融入村民自治管理机制,提升村民自治意识,增强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解决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调解小组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协调解决村民土地确权、邻里和家庭矛盾纠纷、集体资产处置分配等问题。在矛盾调解过程中,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最大程度激发村民自治能动性。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崇尚道德、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村“两委”组织开展先进示范评比活动,典型示范评选小组在充分了解村民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先进示范对象的推荐和评选。通过评选身边好人、孝善媳妇和最美家庭、卫生示范户和最美庭院等示范先进,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

发布乡贤榜,把每位乡贤的电话和照片向群众公开,畅通群众反映事情的渠道;村级事务监督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学习内容,从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小组成员应邀列席村“两委”会议,全面了解村“两委”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对村级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进行监督。村级事务监督小组通过在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反馈建议、参与监督执行中的作用发挥,提升了村民对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