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筑牢信用根基 助推全面振兴
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以“英雄之气、信用之诺、人民之福”为主题,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坚持强基础,补短板、重应用,按照“五化”工作法,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县联动,政府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信用工作组织体系和推动机制,让新时代诚信建设真正融入城市血脉,筑牢城市信用根基。
一、出台省内首部信用条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为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驶入法治化轨道,推进信用建设有法可依,提高工作水平,四平市将信用立法纳入2021年立法规划,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调研,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广纳社会各界意见,于今年5月31日颁布实施《四平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七章四十条,主要规定了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查询、披露、监管等内容;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一般原则、守信激励措施和失信惩戒措施进行了具体规范;规定了信用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修复权;规定了国家机关、信用服务机构、市场主体的义务;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
《条例》是四平市、也是吉林省首部专门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不仅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治支撑,对于推动“诚信四平”建设,营造四平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和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平市坚持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开发建设了公务员诚信档案系统,全市在编在岗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建档,配套出台公务员诚信档案信用信息目录和《四平市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组织部门依照目录归集公务员基本信息、年度考核信息、履行职责失职信息及奖惩信息等,公务员任用和奖惩必须依申请查询档案信用记录才可实施。截至今年7月份,共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10043份,实现全市公务员全覆盖。
深化政务环境建设,建立信用承诺为前提的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易批”审批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减证便民、优化服务”工作,出台四平市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对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六种证明材料一律取消,推行告知承诺制,实施承诺代替证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窗”改革模式,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实行“零见面、网上办,零证明、减材料,零成本、没费用,零等待、马上办,零跑动、送上门”的企业开办“五零”服务,证照最长6个小时、最短2个小时送达。2019年11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大督查,国务院办公厅以“吉林省四平市推行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提高审批效率”为题对四平市以信用承诺优化无差别全科受理,企业可主动承诺,材料可容缺承诺,事项可告知承诺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三、强力推进“信易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平市是全国第一批对接开通国家“信易贷”平台城市。“信易贷”落地以来,通过有效宣传和大力推广,在本市企业中形成了良好口碑,实现了机制化运行。为鼓励金融贷款积极性,出台《关于四平市金融机构应用“信易贷”平台为市场主体贷款奖励方案的通知》,对推广应用信易贷综合排名靠前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为缓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出台《四平市“信易贷”风险补偿资金工作方案》,设立2000万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已有多家小微企业在信易贷平台上应用了风险补偿基金。在推动市场主体入住同时,大力推动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融资,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信易贷”推动四平乡村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8月份,四平市“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超过8.1万家,需求金额200亿元,授信总额118亿元,成为东北地区在全国“信易贷”平台融资金额最多,授信金额最高,推动效果最好的地区。
四、赓续红色基因,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红色信用乡村建设
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血脉根植于这片热土。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红色信用乡村建设。于今年6月9日举办“红色信用乡村建设启动仪式”,探索把红色与信用融合,以党建引领乡村基层信用治理创新,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农环境,以信用体系支撑黑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以诚信价值观引领思潮、打造“红色+信用+乡村振兴”新模式。
突出金融服务“信用乡村”建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把目光聚焦在支持“三农”工作发展上,开发适应乡村发展的信贷产品,将信贷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里,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够获得便捷的贷款服务。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民、农民合作社普遍进行信用评级,评级好的开展信用贷款授信,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把农村、农民信用信息归集作为“红色信用乡村”基础性工作,突出做好政、贷、约、电、税、保、个人等各方面信用信息的归集,让数据为农村赋能、为振兴赋能。着力丰富交通、医疗、文化、保护黑土地等应用场景,让老百姓真正看见诚实守信带来的实惠,做细做实乡村治理,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