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征信洗白”“债事服务”陷阱 防范“代理投诉”风险
近年来,部分消费者申请贷款、信用卡后,因无法正常还款产生罚金罚息和不良征信,就“病急乱投医”,找到非法中介试图申请免去还款义务、修改逾期记录。殊不知,非法中介会编造理由、伪造材料甚至拿钱跑路,不仅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为此,山东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远离“征信洗白”“债事服务”陷阱,防范“代理投诉”风险。
一、看清三种套路,谨慎辨别风险
1.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2.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实则为骗取加盟代理费。所谓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
3.骗取个人敏感信息。这类骗局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二、正规渠道维权,妥善解决纠纷
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接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后,要通过正当渠道维权,如实提供争议事实,以便于尽快解决纠纷。如果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可以向金融机构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办理异议不收取费用。在特殊情况下,消费者可以与银行平等协商,或者通过第三方调解组织调解,达成个性化还款协议。
三、做好财务规划,提高信用意识
日常要注意量入为出、合理借贷,要及时足额还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即便是有了逾期记录,也不要过于恐慌,一方面,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另一方面,银行在贷款审批时会进行综合研判,不会将信用报告作为唯一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