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经济细胞都活起来——浙江纾困政策为个体工商户“减负”“增氧”
新华社杭州电题:让每个经济细胞都活起来——浙江纾困政策为个体工商户“减负”“增氧”
新华社记者屈凌燕、吕昂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的小地方酒家里,老板娘管利英在后厨和收银台之间来回忙得脚不沾地,糯米八宝鸭、红烧酱肘子、酱爆鳝丝……这里的本帮菜颇受老饕们欢迎。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小地方酒家从今年2月起闭店多次,营业收入一度降到冰点。随着疫情好转,企业复工市场恢复,小地方酒家生意又红火起来,却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管利英,15万元以下个体户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缓缴6个月、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各种针对性纾困政策直达商户,让管利英减轻了负担,也解了资金燃眉之急。
浙江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554.7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63.2%,带动近1250万人就业,是浙江经济最微观、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主体,在稳定就业和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当前个体工商户面临诸多困难,浙江近期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整合10个部门纾困职能,从降低经营成本、给予专项补贴、强化金融帮扶、优化营商环境等4个方面,出台《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性推出25条纾困解难政策,帮助个体工商户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生产经营。
“针对个体工商户面临的费用高、贷款难、发展难等现状,我们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政策衔接,根据现阶段个体工商户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调整,提升了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局长章根明表示。
随着“叮”的一声短信提醒,杭州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商户潘老板从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申请的50万元信用贷款,完成了审批和放款,潘老板马上用这笔贷款支付了货款。
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户超过1300户,进销货时款项往来较大。但商户资产主要是存货和应收账款,传统的抵押方式很难获得贷款,对信用、保证类贷款需求强烈。为保障“菜篮子”供应稳定,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主动为商户设计了专项批量服务方案。“办理简便,审批快,无抵押,额度高。”潘老板笑着说。
浙江推动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扩面增量,力争2022年新增个体工商户经营性信用贷款600亿元,加大首贷户培育拓展,为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提供首贷和续贷支持。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应兆祥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通过加大央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运用力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手段,助力受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企业、人群等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围绕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文旅、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浙江支持各地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定向发放消费券、服务券等惠民补贴,提升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收入。“这个‘五一’假期,政府发了消费券,店里核销了40多万元,感觉缓过劲来了。”桐乡市一珠宝店老板岳荣清说。
浙江还推行“歇业制度”,允许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开展经营活动、但仍有较强经营意愿和能力的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程序进行歇业,为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在“存续”状态和“注销”状态之间提供“歇业”缓冲。“目前困难时期停业休整一下,我相信还有机会从头再来。”台州临海市餐饮个体工商户刘宾说。
为加快个体工商户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浙江发挥数字化改革优势,打造全省一体的浙江“小微通”平台,动态梳理小规模纳税人、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等减税降费对象并精准推送政策。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登录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确认,即可自动兑现税费优惠政策,实现“一次不跑、减免到户”,确保“应享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