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洵
内容提要:立足于人类战争时空视野下对重庆大轰炸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重庆大轰炸历史地位的认识与思考。从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和人类战略轰炸史的视角进行考察,日军对重庆实施的轰炸不仅制造了对中国城市无差别轰炸的新纪录,也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持续战略轰炸的恶例,成为世界战略轰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链条,对人类和平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关键词:重庆大轰炸时空视野历史地位思考
重庆大轰炸是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非人道暴行悲剧。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吸引国内外多方关注的焦点事件,在当时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等其他侵华暴行。轰炸不仅在中国战时的首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立足于人类战争时空视野下对重庆大轰炸的探讨,不仅有助于突破对重庆大轰炸研究视野的局限,也有助于深化对重庆大轰炸历史地位的认识。
三、 成为世界战略轰炸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链条
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中力量规模空前地登上战争舞台,使空中开始成为一个新的战场。在此次大战中,空中力量开始受到各国的青睐,制空权也开始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飞机的数量由最初的近千架发展到万余架,飞机种类,也由一两种执行侦察、炮兵校射任务的机种,发展成为用于执行侦察、空战、轰炸等多种任务的庞大家族;空中力量从分属陆、海军,到出现一支与陆、海军并驾齐驱的独立军种。尽管空中力量早在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就已出现在战场上,但大规模走上战争舞台,并对战争产生较大影响,空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战场,空中战争成为一种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是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俄国就设计出世界上第—架装有四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伊利亚·穆罗梅茨”号。载弹量达400公斤,航程540公里,并装有8挺机枪。在1916年前后,英国、法国、德国等先后研制出专用轰炸机。但初期的轰炸机,主要执行战术性任务,严格地说好像是“空中飞行的炮兵”。由于飞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发动机性能的提高,轰炸机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其任务也由战场轰炸,后来发展为后方轰炸。在这方面,尤以德国对英国的轰炸最为令人瞩目,影响也最大。
早在1915年初,德国为迫使英国军队撤离法国,开始使用“齐伯林”飞艇轰炸英国东部和伦敦地区。从1915年至1916年10月的18个月中,德国飞艇对英国进行了51次袭击,投弹196.5吨,但是仅炸死557人、伤1360人,大体上每投掷10枚炸弹才能杀伤1人,远远没有达到迫使英国撤军和摧毁其作战意志的目的。轰炸效果虽然微不足道,但给英国造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1917年以后,德军改用以飞机为主对英国实施轰炸。在1917年5月至1918年5月的1年时间里,德国轰炸机总计空袭英国本土52次,出动飞机435架次,投弹73吨,炸死860人,伤2060人,给英国造成150万英镑的经济损失。德军对英国实施的轰炸,虽然轰炸规模有限,效果也不甚理想,但却开创了战略轰炸之先河,体现了早期战略轰炸的雏形。英国在轰炸中深感空中力量的重要,于1918年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空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又爆发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主要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等。在这几次战争中,空中力量进一步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和优越性,更加受到世界上各军事强国的重视。于是,各国竞相发展空中力量,纷纷建立独立空军或加强空中力量建设。
在1935年10月至1936年5月的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意大利利用绝对优势的空军参战,仅用8个月时间就赢得了整个战争,并开创了使用飞机大规模投放毒剂(毒气弹)的新的空战样式,也达到了其预期的战略效果,战争中,埃方共死亡76万余人,其中被毒气熏死的就高达27万人。意大利空军的轰炸主要是针对埃塞俄比亚军队进行的,基本不是针对后方城市和平民的战略轰炸,但其使用化学武器的战法却开创了极其恶劣的先例。在1936年7月至1939年4月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国、意大利、苏联和法国的空军会战于西班牙上空,有近3500架飞机参战,其中1937年4月25日,德军“秃鹰军团”对格尔尼卡进行了3个半小时的连续大规模轰炸,使其遭到毁灭性破坏,居民死伤2543人(其中死亡1654人,受伤889人),守军士气受到重挫。这是一次典型的针对后方城市和平居民而进行的无差别轰炸。
而在德军对格尔尼卡实施无差别轰炸之前,1931年10月5日和8日,日本关东军出动飞机对中国东北的锦州进行了轰炸,造成16人死亡(1名俄国教授、1名士兵、14名市民),20余人受伤。这也是有史以来在亚太地区的第一次无差别轰炸。锦州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遭受外国飞机无差别空袭的城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第一个遭到轰炸的城市。日本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的急先锋。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日本先后对中国的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进行了战略轰炸,“几乎我方的大城市,无一不被它毒炸”。
而在日本实施的无差别轰炸中,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重庆,无疑是遭受轰炸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惨重的一座城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最先遭受大规模持续战略轰炸的战时首都,③持续不间断地实施轰炸,以制造“恐怖”,挫伤抗战意志为目的;以城市为轰炸目标,对包括毫无军事目标的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等在内的所有区域进行狂轰滥炸;针对重庆城市多为木质结构建筑的特点,每次轰炸不仅投下大量爆炸弹,而且还投下许多燃烧弹,目标直指人口稠密和繁华地区,对城市平民和设施进行大屠杀大破坏,甚至低空使用机枪对密集人群进行扫射;完全不同于配合地面进攻,而是单独进行空中作战,企图使用空中力量达成决定性的效果。所有这些战法,都是日本航空部队在轰炸重庆的过程中开发的。1939年的“五三”、“五四”轰炸,两天时间炸死市民4572人、受伤3637人,市区10余条主要街道被炸成废墟,数十条街巷的房屋起火,熊熊的大火燃烧近3天才被扑灭。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空中杀戮。而在此后的数年中,“跑警报”成为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持续多年体验“恐怖”生活的城市。
日本对重庆的轰炸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美日关系的恶化,而日军轰炸重庆的经验又进一步膨胀了其利用空中力量扩大侵略的野心。正如日本著名军事史家前田则男所论,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成为通向对英美战争的跳板,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而美国后来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日本对重庆进行战略轰炸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正如前田则男所揭示的那样,日军空袭重庆时使用的战术,后来被美国空袭日本时照抄照搬,而广岛和长崎也就成为无差别轰炸历史上一条“进化”的链条。从这个意义上讲,日军对重庆的轰炸,开启了通向东京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乃至于后来的战略轰炸的道路,是世界战略轰炸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链条,给人类和平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军对重庆的轰炸和盟军对日本东京、大阪、广岛、长崎等的轰炸,虽然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轰炸。日本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实施的残暴的无差别轰炸是为了扩大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暴行,而盟军对东京、大阪、广岛、长崎的轰炸则是制止侵略战争的手段,是正义的战争行为,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是侵略者的自食其果,是日本侵略者种下的仇恨,给无辜的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抗战胜利后,由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战后在美国主导的东京审判中,执行了“彼此同犯不究”的原则,没有对日机轰炸重庆等无辜平民的无差别轰炸暴行进行起诉,从而使日本在重庆犯下的残暴的非人道罪行没有得到任何的清算。然而,这样一种回避的态度却误导或模糊了人们对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罪行。历史的伤痕还在,历史的教训还在,历史的错误或可原谅,历史的真相不能遗忘,更不能掩盖。
(作者潘洵,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