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出金融“组合拳” 信贷助力市场主体应对冲击
“这多亏政府的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好,工商银行及时为我们提供了贷款。”近日,兴航船务公司总经理吴杰谈及此事时,一脸的感激之情。他说,兴航船务公司受到了金融机构精准“关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出台了中小微企业定向授信贷款、强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服务、持续实施金融惠企等13类金融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政策引导下,重庆金融业多措并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帮助受困市场主体渡难关,为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关照”直达市场主体
兴航船务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长江干线及其支流省际普通货船运输业务的船务公司。2021年底,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投资近2000万元新引进了几条船。没想到,因为这笔投资,公司今年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
到了今年3月份,兴航船务甚至连给10来条船加油和给员工发工资的钱都不能全部拿出来。这让吴杰非常苦恼。就在这时,工商银行重庆开州支行在由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的“百行进万企”走访活动中了解到了兴航船务公司面临的困难。随后,该行立即安排专人与吴杰对接,几天后就为该公司发放了信用贷款140万元,并执行年化利率4%的贷款优惠利率。
受到金融机构精准“关照”的企业,并非只有兴航船务公司一家。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两江新区一家专注室内空气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12月,面对疫情期间海润节能轻资产融资难、疫情反复带来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中国银行重庆两江分行主动服务,特事特办,开辟融资服务“绿色通道”。短短一周时间内,该行就向海润节能投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同时,还为海润节能申请到优惠贷款利率。
上述案例,仅仅是重庆金融业精准支持受困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大量市场主体受到了疫情冲击。面对这种情况,重庆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受困市场主体,出台专门政策对其进行支持。
如,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推出举措,对制造业、科创、绿色、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民营小微、外贸外资等重点客群,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持续给予精准帮扶;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推出“普惠金融十二条”,建立常态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对接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平台推荐的白名单客户。
而在全市层面,重庆金融业聚焦制造业企业、受困市场主体、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助其纾困解难。
如,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区县政府,通过举行专场融资对接活动等方式推动政银企对接。截至5月11日,近3000家重点受困市场主体因此获得了融资支持。
科技+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是这次助企纾困的重点对象。
2021年7月,刚成立2个月的重庆采然网络有限公司就遇到了想增加人手但资金不足的难题。公司创始人汤平杰为此多次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因公司成立时间未满1年、无法提供抵质押物,每次均空手而归。
所幸,农业银行渝中大坪支行相关人员很快主动上门走访。在了解到采然网络的融资需求及实际情况后,该行决定通过创新开发出的“首户e贷”产品为其提供贷款支持。随后,汤平杰在线上向该行提出贷款申请,当天就获得23万元信用贷款。
在这之后,采然网络有了钱就在线还款,遇到流动资金又紧张时便再次在线借款。到今年5月,该公司已先后3次借款,还款23万元。
“23万元贷款虽然不多,但对我们这种只有10来个人的小公司来说,却能很好地解决员工的工资问题,让公司得以正常运行。” 汤平杰说。
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为落实金融惠企等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该行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推出“首户e贷”“微捷贷”等线上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采取类似举措的金融机构,还有不少。
如,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合作,利用后者自主开发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为自身营销、风控、运营平台业务赋能,提升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能力,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融资服务。目前,马上消费此项数据服务已覆盖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上百家本地小微企业主,有效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效率和贷款精准度。
除了利用科技赋能,重庆金融业还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急需资金的难题。
垫江县龙腾门业有限公司(下称龙腾门业)是一家小型制造企业。前段时间,因疫情影响,公司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急需资金支持。
正当企业主石先生一筹莫展之时,人民银行垫江支行组织的一场银企对接活动,将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帮扶贷的优惠政策“送上门”。获知这一政策后,石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扫描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二维码,提交了贷款申请。
当天,垫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就主动与他进行了对接。随后,该行运用支小再贷款帮扶贷,向其发放了利率仅为4.35%的贷款121万元。
今年,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会同市工商联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在38个区县全面建成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续贷中心。同时,在全市各区县街道、社区和商圈等地方建成金融服务港湾221个,推广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打造的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小微市场主体对接金融机构。
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2022年2月,巴南区上线运营“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并推出“金融在线”模块。近4个月来,该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3家、上线金融产品63款,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在线对接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便利。
得益于上述种种举措,今年以来重庆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大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全市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4170.3亿元,同比增长27.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8个百分点。
续贷、展期助企业挺过困难时期
助企纾困,不能忘了手中已有贷款的市场主体。
今年5月初,因产品销售受到疫情影响,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现金流不充裕。如果按期归还即将到期的一笔200万元贷款,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将受到影响。
不过,井谷元董事长傅勇并未着急。他安排公司财务人员,通过线上渠道向贷款行工商银行重庆大渡口支行申请续贷,几分钟就完成了续贷手续。凭此,公司顺利渡过了难关。
“疫情下,公司现金流始终不太好,200万元对于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说也有很大帮助。如果无法续贷,将让我们雪上加霜。”傅勇说,银行的持续支持,是该公司近2年多来能够挺过来的重要助力。
无独有偶,忠县三峡风大酒店也通过续贷解决了资金紧缺难题。
今年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三峡风大酒店客流减少,日常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难以归还即将到期的重庆银行两江分行的41万元“好企税信贷”贷款。
与该酒店有业务往来的重庆银行两江分行的某客户经理,主动询问起了该酒店的经营情况。了解到三峡风大酒店的困难后,该客户经理向其推荐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项续贷产品。据此,冯启强今年2月向重庆银行两江分行提出了续贷申请,3月份如愿实现了无还本续贷。
疫情期间,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对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应急机制。其中强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合理采取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
相关政策得到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如,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明确:对延本延息贷款,应延尽延;对符合条件的续贷,能续尽续;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提出,积极运用“续捷e贷”专项续贷产品,主动服务对接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能续尽续”满足企业无还本续贷需求。
在各金融机构努力下,相关政策效果显而易见。以服务业为例:来自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市金融机构通过走访,累计为5200户服务业市场主体延期还本付息84亿元;为有续贷需求的530户餐饮业市场主体提供续贷支持,续贷金额共计超过5亿元。
2020年以来重庆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措施
1.实施融资担保奖补。
2.强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服务。
3.加大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支持力度。
4.中小微企业定向授信贷款。
5.外贸企业金融纾困。
6.转贷应急周转。
7.融资担保费奖补。
8.持续实施金融惠企。
9.2022年督促金融机构加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落实好LPR下行,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分险作用,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落实担保费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应急转贷、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规范融资各环节收费和管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10.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监管评价办法,建立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约束;推动大型国有银行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企业倾斜,督促大型银行优化制造业信贷结构;完善制造业优质项目白名单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
11.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建立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项目清单,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依托“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加强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和监测督导,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对2022年新发放的碳减排贷款,最高按照贷款本金的2‰予以补贴;组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平台,引导资本等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12.对近期受让的土地,按合同约定分期付款或到期未缴清土地出让价款的,企业报经土地出让方同意后,可按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比例和规划设计要求,分期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支持矿产企业利用采矿权抵押融资。
13.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区县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园区贷款给予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