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信用记录关爱日” 让我们一起远离“征信修复”骗局
今日是我国第15个“信用记录关爱日”。华龙网信用频道对市面上常出现的“征信修复”骗局进行了梳理,让我们一起珍爱信用记录,远离“征信修复”。

今天是“信用记录关爱日” 让我们一起远离“征信修复”骗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1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刘薇薇)今(14)日是我国第15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自2006年正式上线以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16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间,诚信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个人征信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涉及到买房买车,还与日常生活、出行交通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征信认知的深入,一批披着“征信修复”名义的骗局也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华龙网信用频道对市面上常出现的“征信修复”骗局进行了梳理,让我们一起珍爱信用记录,远离“征信修复”。

案例一

编造理由发起申诉 伪造公章被处刑拘

2021年7月,重庆市民杨某接到自己信用卡逾期的短信。因征信出现逾期记录不能正常买房贷款,他联系了自称能给他进行“征信修复”中介朱某。在朱某的建议下,杨某向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交了伪造的因疫情停工证明并加盖了伪造公章。

最终,杨某因伪造企业证明用以修改个人银行征信不良记录,被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案例二

不满征信记录要求修改 “征信修复专家”碰瓷银行

2007年,重庆市一家建筑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了400万元公司贷款。到期后,该公司申请对部分贷款展期,并于2009年7月全额归还贷款本息。在该公司办理展期期间,银行根据贷款“五类分级”相关规定,将这笔贷款风险程度分类为“关注”级别。

该公司不满意银行所定的贷款风险程度,找到所谓的“征信修复专家”,被收取7.5万元“代理维权”费用。后者先后通过电话及“书面异议申请”以该公司名义到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借贷银行。然而,经过审慎核实借贷银行并未对该公司的贷款等级进行修改。

最终,此“征信修复专家”所在企业被当地金融办、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约谈,并处以严厉警告,禁止其进行相关违法代理活动。

案例三

花数万“消”征信 反被刑事调查

家住山西的阿华因个人原因导致征信出现多起逾期记录,急需贷款的他找到了一家“征信修复”公司。该公司在获取了阿华的身份信息、借款信息以及实名的电话卡后,先后多次要求阿华给其转账数万元,作为帮助阿华删除不良征信记录的服务费。

然而,不良征信不仅没有删除,阿华却等来了公安机关的刑事调查。原来,警方早就关注到了该“征信修复”公司,并针对其伪造印有国家机关印章的证明材料及多次恶意向监管投诉所需的行为展开了调查。最终,该“征信修复”公司工作人员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

案例四

虚构“报警材料” 小伙终被拘留

2021年11月,家住安徽的小伙刘某为帮其女友删除逾期记录,在网上伪造了一份盖有某派出所印章的“结案证明”并提交至金融机构。不料,金融机构早在2月前就收到了“个别逾期客户为达到非法目的,提供了可疑的‘受案回执’‘结案证明’等文书”的预警信息。在警方的严密排查研判下,违法人员刘某最终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提醒

骗局有套路 “征信修复”不可信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征信修复”都是以虚构材料、恶意投诉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的信任,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提醒,“征信修复”骗局主要有三种套路:

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收钱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广泛发展下线,骗取加盟代理费;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对此,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征信报告上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根本无法“修复”。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征信异议概念,误导信息主体认为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更改或删除。

分享
新浪微博

今天是“信用记录关爱日” 让我们一起远离“征信修复”骗局

2022-06-14 12:1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刘薇薇)今(14)日是我国第15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自2006年正式上线以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16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间,诚信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个人征信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涉及到买房买车,还与日常生活、出行交通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征信认知的深入,一批披着“征信修复”名义的骗局也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华龙网信用频道对市面上常出现的“征信修复”骗局进行了梳理,让我们一起珍爱信用记录,远离“征信修复”。

案例一

编造理由发起申诉 伪造公章被处刑拘

2021年7月,重庆市民杨某接到自己信用卡逾期的短信。因征信出现逾期记录不能正常买房贷款,他联系了自称能给他进行“征信修复”中介朱某。在朱某的建议下,杨某向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交了伪造的因疫情停工证明并加盖了伪造公章。

最终,杨某因伪造企业证明用以修改个人银行征信不良记录,被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案例二

不满征信记录要求修改 “征信修复专家”碰瓷银行

2007年,重庆市一家建筑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了400万元公司贷款。到期后,该公司申请对部分贷款展期,并于2009年7月全额归还贷款本息。在该公司办理展期期间,银行根据贷款“五类分级”相关规定,将这笔贷款风险程度分类为“关注”级别。

该公司不满意银行所定的贷款风险程度,找到所谓的“征信修复专家”,被收取7.5万元“代理维权”费用。后者先后通过电话及“书面异议申请”以该公司名义到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借贷银行。然而,经过审慎核实借贷银行并未对该公司的贷款等级进行修改。

最终,此“征信修复专家”所在企业被当地金融办、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约谈,并处以严厉警告,禁止其进行相关违法代理活动。

案例三

花数万“消”征信 反被刑事调查

家住山西的阿华因个人原因导致征信出现多起逾期记录,急需贷款的他找到了一家“征信修复”公司。该公司在获取了阿华的身份信息、借款信息以及实名的电话卡后,先后多次要求阿华给其转账数万元,作为帮助阿华删除不良征信记录的服务费。

然而,不良征信不仅没有删除,阿华却等来了公安机关的刑事调查。原来,警方早就关注到了该“征信修复”公司,并针对其伪造印有国家机关印章的证明材料及多次恶意向监管投诉所需的行为展开了调查。最终,该“征信修复”公司工作人员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

案例四

虚构“报警材料” 小伙终被拘留

2021年11月,家住安徽的小伙刘某为帮其女友删除逾期记录,在网上伪造了一份盖有某派出所印章的“结案证明”并提交至金融机构。不料,金融机构早在2月前就收到了“个别逾期客户为达到非法目的,提供了可疑的‘受案回执’‘结案证明’等文书”的预警信息。在警方的严密排查研判下,违法人员刘某最终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提醒

骗局有套路 “征信修复”不可信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征信修复”都是以虚构材料、恶意投诉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的信任,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提醒,“征信修复”骗局主要有三种套路:

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收钱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广泛发展下线,骗取加盟代理费;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对此,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征信报告上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根本无法“修复”。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征信异议概念,误导信息主体认为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更改或删除。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