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担公司:创新财金协同支农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6月中旬,江津区龙华镇龙庆村二组的椒农金吉置办了新的烘干设备,选定了新的厂房,招聘了新的工人,忙得团团转:“干劲楞个足,还要感谢小王。”他告诉记者。
被感谢的小王是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农担公司”)江津分公司的业务员王雅楠——前不久,王雅楠为金吉提供了30万元的“信贷直通车贷款”,让后者有了忙的“资本”。
39岁的金吉原本在江津一家酒企担任生产主管。2016年看好青花椒前景的他辞去工作,在江津区鼎山街道艾坪村租了一间厂房,买来两口烤箱做起了烘干青花椒的生意。
“加工出来的青花椒往往被抢购一空。”金吉骄傲地说,随着干花椒行情越来越好,他想到了扩大生产规模。但新问题随之而来——钱从哪来?
“一年加工10万余吨干花椒,扣除成本,差不多也就10多万元的利润。”金吉掰起手指算了笔账:扩大生产规模,首先要租用新的场地;其次增加一口烤箱;第三,工人工资也将翻倍支出,“算下来至少得50万元。”
通过银行抵押贷款,他贷到了20多万元,但仍远远不够。一筹莫展时,经当地政府牵线搭桥,金吉认识了从事农业担保的王雅楠。王雅楠告诉他,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农业农村部正在全国推广“信贷直通车贷款”,自己刚好负责这项业务。
据介绍,“信贷直通车贷款”是一款支持高素质农民、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含国有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担保贷款项目,重点支持10万至300万元额度的适度规模经营贷款需求。 “农业经营主体在100万以内的资金需求,按照相关政策,靠信用就可以贷款。”王雅楠告诉他。
在小王的帮助下,金吉顺利申请并填报了相关资料,经银行确认,半个月他便收到了30万元的担保贷款,为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通过创新财金协同支农模式,重庆农担公司已累计为近6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330亿元担保贷款。其中,2021年为全市1.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融资担保贷款58.7亿元,有效解决了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由于助农成效显著,去年10月,重庆农担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信息平台”被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列为重庆市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重大课题,为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