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诚信菜摊,为何引来央媒关注?
顾客来到这里,只管挑选,选好后的蔬菜不称重、不讨价还价,顾客全凭个人自觉,将相应钱款放进菜篮子,自行找零钱。赤竹村村民邱美英基本上每天清晨都会从自家菜地里摘些蔬菜,洗净后捆成一把一把,再拎到自助菜摊,放入摆在这里的菜篮子里售卖,这个习惯,她已经保持了近二十年。

永定诚信菜摊,为何引来央媒关注?

来源:闽南网龙岩2022-07-20

连日来,新华网、人民网、福建日报、福建新闻频道等央媒、省媒,相继对永定区金砂镇“诚信菜摊”进行报道,这个持续了25年的无人照看的自助菜摊火遍了全省、全国。

走进金砂诚信菜摊农贸市场,绿底白字的“无人售卖 自助购买”的招牌异常醒目,招牌前的自助菜摊上,放着二三十个菜篮子,篮子里摆满了各种时令蔬菜,菜篮子上还挂着纸片,标明蔬菜的价格。顾客来到这里,只管挑选,选好后的蔬菜不称重、不讨价还价,顾客全凭个人自觉,将相应钱款放进菜篮子,自行找零钱。赤竹村村民邱美英基本上每天清晨都会从自家菜地里摘些蔬菜,洗净后捆成一把一把,再拎到自助菜摊,放入摆在这里的菜篮子里售卖,这个习惯,她已经保持了近二十年。“早上我把菜放这里,就去忙其他的活,傍晚再回来看少了多少把菜,篮子里相应地就会多出多少钱来,二十年来,一分钱都没少过。”邱美英如是说。

在诚信菜摊上,多数蔬菜一把只要1元钱,最贵的也不会超过5元,价格多年都没变过,并且因为蔬菜都是附近村民自家种植,施的是农家肥,绿色无公害,很受欢迎,前来买菜的不仅有附近居民,还吸引了不少专门开车过来的县城居民。那么,买卖双方的默契和诚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把时针拨回1997年,当时一些村民想将自家种的吃不完的菜送去市场售卖,可是拿到县城农贸市场太麻烦,在集镇上卖得慢,守着摊子又耽误农活,于是他们将菜摆在镇政府对面的街道上,委托周边店家照看,一把菜卖1元钱。后来卖菜人发现,只需将菜分好、绑好、标好价格,就算没人照看,大家也都自觉把钱放进篮子里。“这样的交易方式简单,能省出卖菜的人工,因而带动了更多村民把家里多出来的菜放在这里售卖。”菜摊所在的西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传甲见证了“诚信菜摊”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全过程,“这些年菜摊不但规模变大了,名声也传得远了。”而在买菜的群众看来,信任是相互的。“我们来这里买菜就是图个方便、便宜以及吃得放心,菜农愿意把菜放在这卖,就是对顾客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这种信任。”经常到自助菜摊买菜的居民李玉灿说道。

2021年5月,“诚信菜摊”被规划进农贸市场,改名为“金砂诚信菜摊农贸市场”,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地点虽然变了,但仍然延续着多年来无人看管和诚信交易的传统。通过农贸市场改造,不仅自助菜摊有了稳定的场所,减少了以往占道经营的现象,还便于日常环境卫生管理。“‘诚信菜摊’已经成了金砂镇百姓长年累月的诚信约定和默契,也成为了金砂镇一张响当当的‘诚信名片’。每次有外地来宾到金砂参观考察,我们都会带他们到这个菜摊感受一下。”金砂镇镇长胡立峰1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卖主的放心到买家的自觉,金砂镇“诚信菜摊”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在于金砂是一片红色热土,优良革命传统在这里薪火相传,在于当地始终如一的淳朴民风,群众一直保持着守规矩、讲信义的风气,厚植了当地的“诚信土壤”。

(融媒体记者 黄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永定诚信菜摊,为何引来央媒关注?

2022-07-20 05:41:29 来源:

连日来,新华网、人民网、福建日报、福建新闻频道等央媒、省媒,相继对永定区金砂镇“诚信菜摊”进行报道,这个持续了25年的无人照看的自助菜摊火遍了全省、全国。

走进金砂诚信菜摊农贸市场,绿底白字的“无人售卖 自助购买”的招牌异常醒目,招牌前的自助菜摊上,放着二三十个菜篮子,篮子里摆满了各种时令蔬菜,菜篮子上还挂着纸片,标明蔬菜的价格。顾客来到这里,只管挑选,选好后的蔬菜不称重、不讨价还价,顾客全凭个人自觉,将相应钱款放进菜篮子,自行找零钱。赤竹村村民邱美英基本上每天清晨都会从自家菜地里摘些蔬菜,洗净后捆成一把一把,再拎到自助菜摊,放入摆在这里的菜篮子里售卖,这个习惯,她已经保持了近二十年。“早上我把菜放这里,就去忙其他的活,傍晚再回来看少了多少把菜,篮子里相应地就会多出多少钱来,二十年来,一分钱都没少过。”邱美英如是说。

在诚信菜摊上,多数蔬菜一把只要1元钱,最贵的也不会超过5元,价格多年都没变过,并且因为蔬菜都是附近村民自家种植,施的是农家肥,绿色无公害,很受欢迎,前来买菜的不仅有附近居民,还吸引了不少专门开车过来的县城居民。那么,买卖双方的默契和诚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把时针拨回1997年,当时一些村民想将自家种的吃不完的菜送去市场售卖,可是拿到县城农贸市场太麻烦,在集镇上卖得慢,守着摊子又耽误农活,于是他们将菜摆在镇政府对面的街道上,委托周边店家照看,一把菜卖1元钱。后来卖菜人发现,只需将菜分好、绑好、标好价格,就算没人照看,大家也都自觉把钱放进篮子里。“这样的交易方式简单,能省出卖菜的人工,因而带动了更多村民把家里多出来的菜放在这里售卖。”菜摊所在的西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传甲见证了“诚信菜摊”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全过程,“这些年菜摊不但规模变大了,名声也传得远了。”而在买菜的群众看来,信任是相互的。“我们来这里买菜就是图个方便、便宜以及吃得放心,菜农愿意把菜放在这卖,就是对顾客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这种信任。”经常到自助菜摊买菜的居民李玉灿说道。

2021年5月,“诚信菜摊”被规划进农贸市场,改名为“金砂诚信菜摊农贸市场”,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地点虽然变了,但仍然延续着多年来无人看管和诚信交易的传统。通过农贸市场改造,不仅自助菜摊有了稳定的场所,减少了以往占道经营的现象,还便于日常环境卫生管理。“‘诚信菜摊’已经成了金砂镇百姓长年累月的诚信约定和默契,也成为了金砂镇一张响当当的‘诚信名片’。每次有外地来宾到金砂参观考察,我们都会带他们到这个菜摊感受一下。”金砂镇镇长胡立峰1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卖主的放心到买家的自觉,金砂镇“诚信菜摊”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在于金砂是一片红色热土,优良革命传统在这里薪火相传,在于当地始终如一的淳朴民风,群众一直保持着守规矩、讲信义的风气,厚植了当地的“诚信土壤”。

(融媒体记者 黄俊)

[责任编辑: 刘诗雨]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