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笑脸最美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探索与实践(中)
三明人有理由自豪:这里是红旗不倒的热土,也是林深水美的乐土;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在这里初绽,惠及民生的医改、林改走在全国前列;这里的经济底子虽不及沿海厚实,但有温度的发展,照样给群众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群众的笑脸最美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探索与实践(中)

来源:人民日报2020-12-18

“我出生的地方叫作三明,这里很多的网红,不止沙县和大田。城里的钢铁厂,美得像花园。麒麟山的脚下,就着擂茶吃拌面……”

一曲《三明后生仔》,近日走红网络。短短的歌词引发了外地人的向往,也唱出了三明人的自豪。

三明人有理由自豪:这里是红旗不倒的热土,也是林深水美的乐土;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在这里初绽,惠及民生的医改、林改走在全国前列;这里的经济底子虽不及沿海厚实,但有温度的发展,照样给群众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三明人也懂得感恩。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对百姓冷暖牵挂在心,对群众生活关切至深。人民至上的情怀,滋养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画三明。

老区苏区奔小康

“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三明是老区苏区,也是欠发达山区。山高,路远,地少。奔小康的路上,老区苏区人民过得怎么样?

1999年7月7日,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老支书黄建华记得,那天正好是赶圩天,日头大,天热。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岭下村,看望慰问老游击队员黄炳茂,调研村里“五通”(通路、通电、通安全卫生饮用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情况。黄炳茂时年83岁,家里四世同堂。

地处闽赣交界的岭下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当年全村不足400人,就有28人参加了革命。1999年,全村还只有一部摇把电话,村民喝水靠挑,没有一条水泥路。

黄建华的印象中,岭下迎来这么大的领导,还是头一回。

“从‘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乡干部)的生产生活,到村里的‘五通’情况,习近平同志问得很细。”黄建华说,“第二年,村里‘五通’就基本解决。也是从那一年开始,黄炳茂老人每年都能收到习近平同志托人带来的慰问品,直到老人去世。”

“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回到泰宁县城,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座谈中殷殷嘱托。

三明下辖的12个县(市、区),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新一轮脱贫攻坚,三明贫困发生率虽不及中西部地区,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占到了福建全省的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新桥乡党委书记严荣焱关注着总书记每次老区苏区行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对于老区苏区而言,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政治责任,更饱含着告慰革命先烈的特殊意义。”

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当年苏区扩红筹粮的标兵村,近年来又成了精准扶贫的先行村。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三明调研时就要求‘真扶贫、扶真贫’,2013年到湘西调研时又提出精准扶贫思想。”淮土镇党委书记邱华东说,2014年,三明市领导带着大家一起琢磨,紧盯三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一项名为“348”的精准扶贫机制先在禾坑试点,随后推向三明全市:以“三步工作法”确定扶持对象,以“四因四缺分类法”搞清致贫原因,以“八种帮扶模式”解决“谁来扶”“怎么扶”。

到2019年,不仅禾坑,三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12441元。为稳定脱贫质量,三明不仅建立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还“自我加压”,将帮扶力量向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延伸。

如今,岭下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示范村。优质稻、稻花鱼等特色农业产业不说,红色旅游也办得风生水起。黄炳茂家门口,21年前红纸写就的老对联,如今换成了木刻:“隔山隔水隔不断老区情谊,好茶好酒好日子政策英明”。

只要值得就舍得

“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算一笔支出账,颇有意味。

2013—2019年,三明教育支出从35.31亿元增加到64.24亿元,年均增长10.49%;2011—2019年,医疗卫生支出从4.8亿元增加至13.8亿元,年均增长14.1%。二者增幅,远比财政收入“跑得快”。

支出多与少,增幅快与慢,是选择,也是理念。

三明为什么舍得?

“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份人民至上的情怀,三明人早已有深切体会。

“要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盼,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群众是主人,我们是公仆,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做好全部工作的着眼点;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明人说,习近平同志11次深入三明调研,“人民”二字讲得最多,分量最重。

牢记嘱托,一以贯之。“人民群众的事,只要值得,我们就舍得。”在三明,同样的话,反复听到。

车行市区,路过一处崭新校园。当地人一旁介绍:这是今年刚招生的沪明小学,去年12月动工,今年9月就投入使用,解决学位超2000个。

“不止一个沪明小学。”三明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黄茂锋介绍:为解决近年来冒头的大班额问题,三明去年启动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20个,新、改、扩建齐发力,计划3年内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6795个。据测算,总投入近16亿元。

从补短板应急项目,到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再到工作绩效正向激励机制,三明近年来“跳起来摸高”,让“穷”财政也能办出“富”教育——这些年,三明基础教育质量始终位居福建前列,去年福建文、理科第一名和今年理科第一名,都花落三明。

舍得投入,也得创新。

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百姓看病太贵,医保基金不堪重负,三明以改革求解。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两票制”、“年薪制”,再到如今的医保打包支付、组建总医院、C—DRG收付费,三明医改已迈入“以健康为中心”的3.0版。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杨孝灯说得直白:“以前医院靠治已病赚钱,现在医院注重治未病,希望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村民曾繁辉,拿出了自家医疗账单:爱人尿毒症,2015年医疗费8万多,自付超过3万;2019年医疗费6万多,自掏腰包的大约只有3000块。2019年,三明全市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一场医改,动了多少人的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只要是群众得实惠的改革,阻力再大也要干。”三明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郭亚兴说。

共建共享新三明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万安像镇又不像镇。

楼房规整,配套齐全,幼儿园、中心校、文体馆样样都有。有模有样的小区生活,不似印象中的小集镇。

这里也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远处青山掩映蓝天——现代化气息虽浓,也依然保留着割不断的浓浓乡愁。

万安确实是镇,坐落于三明将乐县。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村建设,让它日渐展开新颜。新村建设历时不短,眼下依然是“进行时”,政府却也“不紧不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批一批引导,不搞突进式运动。

万安村村民李宁,今年2月在镇上买地建新房,政府提供户型图、结构图,全程帮忙办理建房手续,建房过程中还有专业人员监管,把好质量关。

“配套好,管理好,环境好。”李宁说,住在这里既舒心,又安心。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万安镇调研,要求建好新村,让群众切实感到奔小康给他们带来变化,使农民实实在在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叮嘱当地干部:“建新村要分类指导,要根据群众的意愿、经济水平,做到建新和改旧相结合,改旧要实在,不要搞表面文章。建新村在设计上布局要好,单体设计既要适应农村生活方式,又要有现代化气息……”

这段话,如今就挂在万安镇规划馆里。镇党委书记黄小君一字一句介绍后说:“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要求,和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是万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工作目标。这些话始终提醒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在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三明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起步于三明,起点就在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东霞社区。

当年,多家单位家属楼组成一个“大家庭”,大家有事商量着办,创造了“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三明经验。30多年过去,共建共享的内涵不断丰富,小区虽老旧,氛围更融洽。搬来社区35年,老住户李聚闽感慨地说:“在东霞,意见有人听,困难有人管,事情商量着办,小区硬件虽旧,但人情味足,住得舒心。”

“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三明人记在心里,干在实处,以民生建设为载体,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满意在三明”的口号传承30多年,如今更响亮。眼下,一款“e三明”APP成了三明人手机里的“新时尚”。群众的建议、投诉、求助都能在指尖上完成,相关职能部门有问必答,限时办理。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主人翁。据统计,“e三明”上线一年多来,实名认证用户超100万人,受理群众反映事项23万多件。

精神文明的种子由城到乡,如今遍撒三明,开花结果。尤溪县半山村,乡村旅游办得红红火火。村内漫步,记者发现许多商铺无人值守,购物付钱全凭自觉。“没啥大惊小怪的,诚意、诚心、诚实,是村里现在弘扬的新风尚。”村支书林上斗笑着说,“其实,村里最美的不是风景,是人心。”

记者 刘 磊 颜 珂 刘 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7日 01 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群众的笑脸最美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探索与实践(中)

2020-12-18 15:23:36 来源:

“我出生的地方叫作三明,这里很多的网红,不止沙县和大田。城里的钢铁厂,美得像花园。麒麟山的脚下,就着擂茶吃拌面……”

一曲《三明后生仔》,近日走红网络。短短的歌词引发了外地人的向往,也唱出了三明人的自豪。

三明人有理由自豪:这里是红旗不倒的热土,也是林深水美的乐土;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在这里初绽,惠及民生的医改、林改走在全国前列;这里的经济底子虽不及沿海厚实,但有温度的发展,照样给群众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三明人也懂得感恩。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对百姓冷暖牵挂在心,对群众生活关切至深。人民至上的情怀,滋养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画三明。

老区苏区奔小康

“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三明是老区苏区,也是欠发达山区。山高,路远,地少。奔小康的路上,老区苏区人民过得怎么样?

1999年7月7日,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老支书黄建华记得,那天正好是赶圩天,日头大,天热。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岭下村,看望慰问老游击队员黄炳茂,调研村里“五通”(通路、通电、通安全卫生饮用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情况。黄炳茂时年83岁,家里四世同堂。

地处闽赣交界的岭下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当年全村不足400人,就有28人参加了革命。1999年,全村还只有一部摇把电话,村民喝水靠挑,没有一条水泥路。

黄建华的印象中,岭下迎来这么大的领导,还是头一回。

“从‘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乡干部)的生产生活,到村里的‘五通’情况,习近平同志问得很细。”黄建华说,“第二年,村里‘五通’就基本解决。也是从那一年开始,黄炳茂老人每年都能收到习近平同志托人带来的慰问品,直到老人去世。”

“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回到泰宁县城,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座谈中殷殷嘱托。

三明下辖的12个县(市、区),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新一轮脱贫攻坚,三明贫困发生率虽不及中西部地区,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占到了福建全省的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新桥乡党委书记严荣焱关注着总书记每次老区苏区行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对于老区苏区而言,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政治责任,更饱含着告慰革命先烈的特殊意义。”

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当年苏区扩红筹粮的标兵村,近年来又成了精准扶贫的先行村。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三明调研时就要求‘真扶贫、扶真贫’,2013年到湘西调研时又提出精准扶贫思想。”淮土镇党委书记邱华东说,2014年,三明市领导带着大家一起琢磨,紧盯三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一项名为“348”的精准扶贫机制先在禾坑试点,随后推向三明全市:以“三步工作法”确定扶持对象,以“四因四缺分类法”搞清致贫原因,以“八种帮扶模式”解决“谁来扶”“怎么扶”。

到2019年,不仅禾坑,三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12441元。为稳定脱贫质量,三明不仅建立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还“自我加压”,将帮扶力量向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延伸。

如今,岭下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示范村。优质稻、稻花鱼等特色农业产业不说,红色旅游也办得风生水起。黄炳茂家门口,21年前红纸写就的老对联,如今换成了木刻:“隔山隔水隔不断老区情谊,好茶好酒好日子政策英明”。

只要值得就舍得

“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算一笔支出账,颇有意味。

2013—2019年,三明教育支出从35.31亿元增加到64.24亿元,年均增长10.49%;2011—2019年,医疗卫生支出从4.8亿元增加至13.8亿元,年均增长14.1%。二者增幅,远比财政收入“跑得快”。

支出多与少,增幅快与慢,是选择,也是理念。

三明为什么舍得?

“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份人民至上的情怀,三明人早已有深切体会。

“要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盼,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群众是主人,我们是公仆,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做好全部工作的着眼点;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明人说,习近平同志11次深入三明调研,“人民”二字讲得最多,分量最重。

牢记嘱托,一以贯之。“人民群众的事,只要值得,我们就舍得。”在三明,同样的话,反复听到。

车行市区,路过一处崭新校园。当地人一旁介绍:这是今年刚招生的沪明小学,去年12月动工,今年9月就投入使用,解决学位超2000个。

“不止一个沪明小学。”三明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黄茂锋介绍:为解决近年来冒头的大班额问题,三明去年启动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20个,新、改、扩建齐发力,计划3年内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6795个。据测算,总投入近16亿元。

从补短板应急项目,到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再到工作绩效正向激励机制,三明近年来“跳起来摸高”,让“穷”财政也能办出“富”教育——这些年,三明基础教育质量始终位居福建前列,去年福建文、理科第一名和今年理科第一名,都花落三明。

舍得投入,也得创新。

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百姓看病太贵,医保基金不堪重负,三明以改革求解。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两票制”、“年薪制”,再到如今的医保打包支付、组建总医院、C—DRG收付费,三明医改已迈入“以健康为中心”的3.0版。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杨孝灯说得直白:“以前医院靠治已病赚钱,现在医院注重治未病,希望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村民曾繁辉,拿出了自家医疗账单:爱人尿毒症,2015年医疗费8万多,自付超过3万;2019年医疗费6万多,自掏腰包的大约只有3000块。2019年,三明全市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一场医改,动了多少人的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只要是群众得实惠的改革,阻力再大也要干。”三明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郭亚兴说。

共建共享新三明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万安像镇又不像镇。

楼房规整,配套齐全,幼儿园、中心校、文体馆样样都有。有模有样的小区生活,不似印象中的小集镇。

这里也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远处青山掩映蓝天——现代化气息虽浓,也依然保留着割不断的浓浓乡愁。

万安确实是镇,坐落于三明将乐县。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村建设,让它日渐展开新颜。新村建设历时不短,眼下依然是“进行时”,政府却也“不紧不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批一批引导,不搞突进式运动。

万安村村民李宁,今年2月在镇上买地建新房,政府提供户型图、结构图,全程帮忙办理建房手续,建房过程中还有专业人员监管,把好质量关。

“配套好,管理好,环境好。”李宁说,住在这里既舒心,又安心。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万安镇调研,要求建好新村,让群众切实感到奔小康给他们带来变化,使农民实实在在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叮嘱当地干部:“建新村要分类指导,要根据群众的意愿、经济水平,做到建新和改旧相结合,改旧要实在,不要搞表面文章。建新村在设计上布局要好,单体设计既要适应农村生活方式,又要有现代化气息……”

这段话,如今就挂在万安镇规划馆里。镇党委书记黄小君一字一句介绍后说:“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要求,和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是万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工作目标。这些话始终提醒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在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三明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起步于三明,起点就在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东霞社区。

当年,多家单位家属楼组成一个“大家庭”,大家有事商量着办,创造了“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三明经验。30多年过去,共建共享的内涵不断丰富,小区虽老旧,氛围更融洽。搬来社区35年,老住户李聚闽感慨地说:“在东霞,意见有人听,困难有人管,事情商量着办,小区硬件虽旧,但人情味足,住得舒心。”

“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三明人记在心里,干在实处,以民生建设为载体,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满意在三明”的口号传承30多年,如今更响亮。眼下,一款“e三明”APP成了三明人手机里的“新时尚”。群众的建议、投诉、求助都能在指尖上完成,相关职能部门有问必答,限时办理。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主人翁。据统计,“e三明”上线一年多来,实名认证用户超100万人,受理群众反映事项23万多件。

精神文明的种子由城到乡,如今遍撒三明,开花结果。尤溪县半山村,乡村旅游办得红红火火。村内漫步,记者发现许多商铺无人值守,购物付钱全凭自觉。“没啥大惊小怪的,诚意、诚心、诚实,是村里现在弘扬的新风尚。”村支书林上斗笑着说,“其实,村里最美的不是风景,是人心。”

记者 刘 磊 颜 珂 刘 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7日 01 版)

[责任编辑: 李辉]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