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这些贫困村孕育发展“新经济”

脱贫后,这些贫困村孕育发展“新经济”

来源:新华网2021-04-07

新华社贵阳4月7日电 题:脱贫后,这些贫困村孕育发展“新经济”

新华社记者王丽、向定杰、肖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路通、水通、网通,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格局,昔日边远落后村融入现代化物流网、通讯网,“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一些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孕育和活跃起来。

削田坎、填沟渠,“两转一包”让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走进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双龙镇高田村,坝子、缓坡间铺满绿油油的菜园,生机勃勃。翻犁、盖膜、点播,现代化农机在田间地头穿梭,这样的景象在石漠化山区非常罕见。

“过去,这里是七八十块各家各户自己耕作的小地块。现在连片建成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统一经营,高效生产。”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说。

高田村曾是滇黔桂石漠化山区的深度贫困村,脱贫后如何实现新发展?

全村9600多亩土地,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搞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不少土地撂荒了。“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也要把土地‘组织’起来。”朱高学说,2019年以来,当地整合资金整理土地,打破田与田、地与地、村与村的界限,推行“两转一包”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所谓“两转一包”,就是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级合作社,合作社再流转到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对土地整治后再分包给经营主体。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永平说,土地由散到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三方共赢。

“紧盯粤港澳市场,精选品种错时育苗、错季栽种、错峰销售,市场很不错,每亩纯收益七八千元。”从广东来的蔬菜客商袁伟传说,企业做好技术服务和市场拓展,其他环节交给合作社和大户,精耕细作让土地效益倍增。

支书成了CEO,村级公司搅活乡村经济

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普陆村曾是一个贫困发生率超过40%的深度贫困村。退伍军人陈炎回乡后担任村干部,如今,他不仅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还成了名副其实的村级“CEO”,带着村民发展产业、开拓市场。

拿出一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结构图,陈炎向记者娓娓道来。村党支部领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还办了一个公司,经营建筑、运输、物流、商贸等业务。合作社与公司、村集体“三资”入股占20%,村民入股占40%,致富能人和村支两委干部入股40%。经营利润的20%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10%奖励致富能人,14%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红,28%作为村民分红,28%作为致富能人分红。

双山镇党委书记王伟说,为支持脱贫村巩固脱贫成果,毕节市规定,投入村里实施的各类项目,除国家明确必须招投标之外,原则上项目资金在400万元以下的,可不经过招投标程序,报乡镇(街道)和项目审批部门备案,由村里公开透明组织实施。比如农村公路、河道治理等,村里的公司组织农民干,群众有劳务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可发展壮大。

普陆村合作社还重点发展蚕桑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桑树2800亩,修建了2000平方米标准化蚕房,由公司为蚕农提供蚕苗和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蚕茧。2020年村里蚕桑经营性收入达124万元,纯收益32万元。

守村规爱环境有分红,“六权共享”得发展红利

土地入股收益权、劳有所得收益权、老有所养收益权、弱有所扶收益权、社会治理收益权、环境保护收益权……

走进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任福荣家,庭院干净整洁,梨花盛开。“村里每个月都会来打分,分数越高,村集体经济分红时就拿得越多。”指着贴在墙上的“六权共享”量化考核表,任福荣说。

对于大洪村398户村民来说,村里特色产业蒸蒸日上,不仅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有收入,收益分享还惠及生活方方面面。

这个曾经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猕猴桃之乡。村里走出的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因地制宜种植猕猴桃,“果盘子”富了穷山乡。

2016年,贵州省财政厅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使用方式,将产业化发展资金600万元与高标准农田资金1248万元整合利用,支持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硐镇发展猕猴桃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大洪、中坝两个村村集体股金入股企业。分红资金20%用于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和社会管理等支出,剩余80%采取“六权共享”模式分配给村民。

石硐镇党委书记刘福海说,“六权共享”不仅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更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引导形成遵纪守法、奖勤罚懒、尊老爱幼、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脱贫后,这些贫困村孕育发展“新经济”

2021-04-07 17:22:13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贵阳4月7日电 题:脱贫后,这些贫困村孕育发展“新经济”

新华社记者王丽、向定杰、肖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路通、水通、网通,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格局,昔日边远落后村融入现代化物流网、通讯网,“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一些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孕育和活跃起来。

削田坎、填沟渠,“两转一包”让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走进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双龙镇高田村,坝子、缓坡间铺满绿油油的菜园,生机勃勃。翻犁、盖膜、点播,现代化农机在田间地头穿梭,这样的景象在石漠化山区非常罕见。

“过去,这里是七八十块各家各户自己耕作的小地块。现在连片建成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统一经营,高效生产。”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说。

高田村曾是滇黔桂石漠化山区的深度贫困村,脱贫后如何实现新发展?

全村9600多亩土地,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搞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不少土地撂荒了。“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也要把土地‘组织’起来。”朱高学说,2019年以来,当地整合资金整理土地,打破田与田、地与地、村与村的界限,推行“两转一包”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所谓“两转一包”,就是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级合作社,合作社再流转到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对土地整治后再分包给经营主体。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永平说,土地由散到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三方共赢。

“紧盯粤港澳市场,精选品种错时育苗、错季栽种、错峰销售,市场很不错,每亩纯收益七八千元。”从广东来的蔬菜客商袁伟传说,企业做好技术服务和市场拓展,其他环节交给合作社和大户,精耕细作让土地效益倍增。

支书成了CEO,村级公司搅活乡村经济

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普陆村曾是一个贫困发生率超过40%的深度贫困村。退伍军人陈炎回乡后担任村干部,如今,他不仅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还成了名副其实的村级“CEO”,带着村民发展产业、开拓市场。

拿出一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结构图,陈炎向记者娓娓道来。村党支部领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还办了一个公司,经营建筑、运输、物流、商贸等业务。合作社与公司、村集体“三资”入股占20%,村民入股占40%,致富能人和村支两委干部入股40%。经营利润的20%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10%奖励致富能人,14%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红,28%作为村民分红,28%作为致富能人分红。

双山镇党委书记王伟说,为支持脱贫村巩固脱贫成果,毕节市规定,投入村里实施的各类项目,除国家明确必须招投标之外,原则上项目资金在400万元以下的,可不经过招投标程序,报乡镇(街道)和项目审批部门备案,由村里公开透明组织实施。比如农村公路、河道治理等,村里的公司组织农民干,群众有劳务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可发展壮大。

普陆村合作社还重点发展蚕桑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桑树2800亩,修建了2000平方米标准化蚕房,由公司为蚕农提供蚕苗和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蚕茧。2020年村里蚕桑经营性收入达124万元,纯收益32万元。

守村规爱环境有分红,“六权共享”得发展红利

土地入股收益权、劳有所得收益权、老有所养收益权、弱有所扶收益权、社会治理收益权、环境保护收益权……

走进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任福荣家,庭院干净整洁,梨花盛开。“村里每个月都会来打分,分数越高,村集体经济分红时就拿得越多。”指着贴在墙上的“六权共享”量化考核表,任福荣说。

对于大洪村398户村民来说,村里特色产业蒸蒸日上,不仅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有收入,收益分享还惠及生活方方面面。

这个曾经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猕猴桃之乡。村里走出的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因地制宜种植猕猴桃,“果盘子”富了穷山乡。

2016年,贵州省财政厅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使用方式,将产业化发展资金600万元与高标准农田资金1248万元整合利用,支持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硐镇发展猕猴桃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大洪、中坝两个村村集体股金入股企业。分红资金20%用于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和社会管理等支出,剩余80%采取“六权共享”模式分配给村民。

石硐镇党委书记刘福海说,“六权共享”不仅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更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引导形成遵纪守法、奖勤罚懒、尊老爱幼、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