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丨天问落火,总书记这封贺电有深意

第一观察丨天问落火,总书记这封贺电有深意

来源:新华网2021-05-17

5月15日,一件大事、一封贺电——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习近平总书记致贺电。贺电首句即点明了一个时间节点:“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如此重大的科学工程,需要系统集成、精准推进,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历史联系?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曾几何时,到火星去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航天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代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

我们起步虽晚,但追赶很快,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正如总书记在贺电中所说:“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世界先进”既来之不易,更有历史的必然。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0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峡出平湖、高原铺天路,在海上架桥、把南水北调,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海……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

“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个时间节点背后,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力量。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

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传承文化就是传承精神,而探索太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精神的力量。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到:“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此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总书记在贺电中又特别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无疑是中国“探火”精神的集中体现。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所谓奋斗,重在传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一种科技实力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止于至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注定勇往直前。

这是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事情。

“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次贺电结尾处,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和平与发展,展现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魄。

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积极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倡议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打造解决空间科学问题、有效利用月球资源、发展地月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而在天问一号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也同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以及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主笔:胡喆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陈芳、朱冬菊、王绚

视觉 | 编辑:张爱芳、王秋韵、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第一观察丨天问落火,总书记这封贺电有深意

2021-05-17 12:11:58 来源:

5月15日,一件大事、一封贺电——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习近平总书记致贺电。贺电首句即点明了一个时间节点:“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如此重大的科学工程,需要系统集成、精准推进,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历史联系?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曾几何时,到火星去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航天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代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

我们起步虽晚,但追赶很快,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正如总书记在贺电中所说:“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世界先进”既来之不易,更有历史的必然。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0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峡出平湖、高原铺天路,在海上架桥、把南水北调,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海……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

“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个时间节点背后,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力量。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

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传承文化就是传承精神,而探索太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精神的力量。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到:“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此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总书记在贺电中又特别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无疑是中国“探火”精神的集中体现。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所谓奋斗,重在传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一种科技实力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止于至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注定勇往直前。

这是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事情。

“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次贺电结尾处,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和平与发展,展现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魄。

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积极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倡议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打造解决空间科学问题、有效利用月球资源、发展地月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而在天问一号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也同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以及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主笔:胡喆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陈芳、朱冬菊、王绚

视觉 | 编辑:张爱芳、王秋韵、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邓旻璐]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