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
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司法部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

来源:新华社2021-06-10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

新华社记者 白阳

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司法部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乡村地区的群众将获得哪些实惠?在9日司法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健全涉农法律制度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政策举措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洪波表示,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对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加强立法立规,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求用法律制度固定下来,推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同时,要进一步严格执法。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等重点任务,狠抓法律政策落实落地。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压实责任、整合力量,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陈洪波介绍,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比如,通过法律手段遏制宗族恶势力,打击村霸;依法破除乡村封建迷信活动;依法惩处乡村邪教组织等。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村级议事协商,探索村民小组协商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依法依纪惩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此外,要围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补齐法律服务短板

司法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4万多家,其中乡镇机构8700多家;共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6.3万多人,其中2.8万多人在乡镇执业。目前我国已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6.6万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网络初步建成。

“尽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还存在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施汉生说。

据悉,司法部将在现有基础上,以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重点,加强基层实体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针对法律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将从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着手,立足所需、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同时,推进以网络平台为统领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方向发展,增强乡村群众运用法律服务的实际体验。

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据介绍,活动将突出保障农民工、特殊群体、易返贫致贫户等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引导律师担任乡村企业法律顾问,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刘华春表示,今年司法部将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组织各地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乡村企业“法治体检”,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优化乡村企业营商环境。

司法部还将加强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衔接,通过担任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出具公证书等多种形式,为农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园建设、村镇企业发展等提供公证服务,为农村小额贷款、企业抵押贷款和融资等提供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服务,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创设的知识产权提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等。

“下一步,我们将把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统筹运用基层法治宣传阵地、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为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施汉生说。(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

2021-06-10 07:32:52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

新华社记者 白阳

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司法部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乡村地区的群众将获得哪些实惠?在9日司法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健全涉农法律制度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政策举措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洪波表示,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对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加强立法立规,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求用法律制度固定下来,推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同时,要进一步严格执法。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等重点任务,狠抓法律政策落实落地。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压实责任、整合力量,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陈洪波介绍,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比如,通过法律手段遏制宗族恶势力,打击村霸;依法破除乡村封建迷信活动;依法惩处乡村邪教组织等。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村级议事协商,探索村民小组协商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依法依纪惩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此外,要围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补齐法律服务短板

司法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4万多家,其中乡镇机构8700多家;共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6.3万多人,其中2.8万多人在乡镇执业。目前我国已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6.6万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网络初步建成。

“尽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还存在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施汉生说。

据悉,司法部将在现有基础上,以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重点,加强基层实体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针对法律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将从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着手,立足所需、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同时,推进以网络平台为统领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方向发展,增强乡村群众运用法律服务的实际体验。

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据介绍,活动将突出保障农民工、特殊群体、易返贫致贫户等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引导律师担任乡村企业法律顾问,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刘华春表示,今年司法部将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组织各地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乡村企业“法治体检”,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优化乡村企业营商环境。

司法部还将加强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衔接,通过担任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出具公证书等多种形式,为农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园建设、村镇企业发展等提供公证服务,为农村小额贷款、企业抵押贷款和融资等提供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服务,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创设的知识产权提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等。

“下一步,我们将把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统筹运用基层法治宣传阵地、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为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施汉生说。(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