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端午安康,以传统习俗涵养健康风尚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又是一年端午到。

【地评线】紫金e评:端午安康,以传统习俗涵养健康风尚

来源:中国江苏网2021-06-12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又是一年端午到。

浓情端午、千载乡愁,传统佳节里的仪式感,永远是华夏儿女的念兹在兹。千百年来,龙舟竞技一直是端午佳节标配“名场面”:划桨壮汉气势如虹的面貌,岸上观众加油鼓劲的叫好,江面龙舟你追我赶的竞速——喊声与鼓声入耳,汗水和浪花交融,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勇争第一、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是我们对端午龙舟赛“心存向往”的原因所在。今年,基于疫情防控形势,很多地方对龙舟竞技按下“暂停键”。一些还能看到“飞舸破潮急”的地方,也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所有参赛队员、志愿者、工作人员提交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在比赛现场落实防疫细节。诸多举措,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在节日期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端午安康”有了最现实的注脚。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千百年承续下来的传统佳节,总有个价值共识的大致模样。“花鼓龙舟翻浪涌,藿溪河岸赛声扬”的龙舟竞技,“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的香糯粽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缅怀英雄,构成了端午节在国人心中最真切的感知。事实上,端午节不仅是“粽子节”“诗歌节”,还是“健康节”“卫生节”。像划龙舟,更成为风靡于大江南北的全民健身运动,并“走出国门”,划进了亚运会的国际赛场上。此外,给小孩佩香囊,在院落里洒雄黄酒,在门窗悬挂艾叶菖蒲,都是延续了千百年而不绝的端午健康民俗。这样的传统习俗,放在当下,依然具有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

“康”于文明,“疫”于陋习。随着端午小长假的到来,一方面是大规模人员流动又要开启,另一方面,国内部分省份出现的本土确诊病例也引人关注。文旅部已经发出提醒——游客要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卫生要在细微之处抓起,这一点,古人早有示范。苏轼描写的“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正是千百年来端午防疫驱毒的民俗细致写照。我们共度端午佳节,不仅是过假期、吃粽子,更要注重发掘节日中的健康文化内涵,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妨借鉴古人的传统风俗,积极地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这个传统节日不止有粽子,更有防疫保健的智慧。

端午安康,以传统习俗涵养健康风尚。仲夏时节,闷温湿热,疫情未绝,此时加强卫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古人以悬插菖蒲、佩戴香囊来“杀蛊毒、避不祥”,现代人则是通过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推广分餐公筷等做法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节日的风俗形成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立足客观的环境条件所做出的应对,两者在端午佳节里有了最好的辩证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无数个身体强健的奋斗者来完成。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卫生环境的整治,对疫情防控的重视,都将使我们在价值观念的链条之上,输出着从个体到国家的情怀升华。

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是民族之魂、是国家之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语境之下,端午佳节里的关于健康卫生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去奉行如一、去发扬光大。(韦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紫金e评:端午安康,以传统习俗涵养健康风尚

2021-06-12 15:31:00 来源: 0 条评论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又是一年端午到。

浓情端午、千载乡愁,传统佳节里的仪式感,永远是华夏儿女的念兹在兹。千百年来,龙舟竞技一直是端午佳节标配“名场面”:划桨壮汉气势如虹的面貌,岸上观众加油鼓劲的叫好,江面龙舟你追我赶的竞速——喊声与鼓声入耳,汗水和浪花交融,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勇争第一、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是我们对端午龙舟赛“心存向往”的原因所在。今年,基于疫情防控形势,很多地方对龙舟竞技按下“暂停键”。一些还能看到“飞舸破潮急”的地方,也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所有参赛队员、志愿者、工作人员提交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在比赛现场落实防疫细节。诸多举措,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在节日期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端午安康”有了最现实的注脚。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千百年承续下来的传统佳节,总有个价值共识的大致模样。“花鼓龙舟翻浪涌,藿溪河岸赛声扬”的龙舟竞技,“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的香糯粽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缅怀英雄,构成了端午节在国人心中最真切的感知。事实上,端午节不仅是“粽子节”“诗歌节”,还是“健康节”“卫生节”。像划龙舟,更成为风靡于大江南北的全民健身运动,并“走出国门”,划进了亚运会的国际赛场上。此外,给小孩佩香囊,在院落里洒雄黄酒,在门窗悬挂艾叶菖蒲,都是延续了千百年而不绝的端午健康民俗。这样的传统习俗,放在当下,依然具有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

“康”于文明,“疫”于陋习。随着端午小长假的到来,一方面是大规模人员流动又要开启,另一方面,国内部分省份出现的本土确诊病例也引人关注。文旅部已经发出提醒——游客要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卫生要在细微之处抓起,这一点,古人早有示范。苏轼描写的“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正是千百年来端午防疫驱毒的民俗细致写照。我们共度端午佳节,不仅是过假期、吃粽子,更要注重发掘节日中的健康文化内涵,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妨借鉴古人的传统风俗,积极地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这个传统节日不止有粽子,更有防疫保健的智慧。

端午安康,以传统习俗涵养健康风尚。仲夏时节,闷温湿热,疫情未绝,此时加强卫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古人以悬插菖蒲、佩戴香囊来“杀蛊毒、避不祥”,现代人则是通过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推广分餐公筷等做法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节日的风俗形成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立足客观的环境条件所做出的应对,两者在端午佳节里有了最好的辩证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无数个身体强健的奋斗者来完成。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卫生环境的整治,对疫情防控的重视,都将使我们在价值观念的链条之上,输出着从个体到国家的情怀升华。

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是民族之魂、是国家之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语境之下,端午佳节里的关于健康卫生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去奉行如一、去发扬光大。(韦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