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来源:人民日报 2022-10-06

记者 王 政

个人电脑年产量占全球约80%,智能手机和彩电年产量占全球65%以上,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元件等多个门类电子元器件的产量全球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10年翻一番。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9年保持第一。其中,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400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10年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从2.5万亿元增至9.5万亿元,增长2.8倍。今年1—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

可装入口袋随身携带,展开即可作为外设显示器……日前,维信诺推出业界首款“柔性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口袋卷曲投幕”。收纳状态时,这款12.3英寸的柔性屏轻巧如一支荧光笔。

“10年来,中国AMOLED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量产,更在前沿的卷曲拉伸等领域实现突破,诞生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介绍。

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全球首款叠屏电视……10年来,诸多“世界首发”消费电子产品问世,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更是锻造出众多全球驰名品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介绍,10年来,我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领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从2012年的14万件增长至2021年的228万件,年均增长率达36%。

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

羚羊工业互联网发布“羚羊工业大脑”、九韶智能发布新一代工业软件内核……9月21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举办软件、智慧生活专场发布,安徽省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10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乔跃山说,2021年,14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比重达78.4%。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芯片产品水平持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展需要以及行业应用需求。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加速。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正加速孵化开放鸿蒙、欧拉等一批开源项目。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欧拉开源社区用户数量超60万人,合作单位超380家,终端部署量超170万套。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推广和生态建设加速,鸿蒙操作系统装机量已超3亿台。

融合应用探索新空间

多传感器融合测试、算法优化……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与江淮汽车研发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全新车型自动驾驶平台实车测试。按照计划,搭载国产车规级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的车型,将于年底量产下线。

10年来,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融合应用层出不穷,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深入显现。

——企业上云步伐不断加快,全国累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60万家。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4万亿元。

——北斗网络辅助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渐趋完善。今年上半年,平台北斗活跃用户量平均每日4030万,业务量每日3.2亿次。北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量突破500万辆,货车前装北斗超过百万辆。

10年来,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汽车电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等新产品新应用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2022-10-06 07:25:00 来源:

记者 王 政

个人电脑年产量占全球约80%,智能手机和彩电年产量占全球65%以上,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元件等多个门类电子元器件的产量全球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10年翻一番。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9年保持第一。其中,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400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10年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从2.5万亿元增至9.5万亿元,增长2.8倍。今年1—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

可装入口袋随身携带,展开即可作为外设显示器……日前,维信诺推出业界首款“柔性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口袋卷曲投幕”。收纳状态时,这款12.3英寸的柔性屏轻巧如一支荧光笔。

“10年来,中国AMOLED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量产,更在前沿的卷曲拉伸等领域实现突破,诞生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介绍。

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全球首款叠屏电视……10年来,诸多“世界首发”消费电子产品问世,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更是锻造出众多全球驰名品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介绍,10年来,我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领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从2012年的14万件增长至2021年的228万件,年均增长率达36%。

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

羚羊工业互联网发布“羚羊工业大脑”、九韶智能发布新一代工业软件内核……9月21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举办软件、智慧生活专场发布,安徽省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10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乔跃山说,2021年,14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比重达78.4%。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芯片产品水平持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展需要以及行业应用需求。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加速。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正加速孵化开放鸿蒙、欧拉等一批开源项目。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欧拉开源社区用户数量超60万人,合作单位超380家,终端部署量超170万套。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推广和生态建设加速,鸿蒙操作系统装机量已超3亿台。

融合应用探索新空间

多传感器融合测试、算法优化……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与江淮汽车研发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全新车型自动驾驶平台实车测试。按照计划,搭载国产车规级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的车型,将于年底量产下线。

10年来,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融合应用层出不穷,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深入显现。

——企业上云步伐不断加快,全国累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60万家。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4万亿元。

——北斗网络辅助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渐趋完善。今年上半年,平台北斗活跃用户量平均每日4030万,业务量每日3.2亿次。北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量突破500万辆,货车前装北斗超过百万辆。

10年来,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汽车电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等新产品新应用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