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骑行走向规范发展
共享骑行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组成部分,在满足基本出行、服务公交接驳、便捷市民通勤、提升交通韧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也为促进绿色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共享骑行走向规范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2022-10-27

记者 亢 舒

共享骑行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组成部分,在满足基本出行、服务公交接驳、便捷市民通勤、提升交通韧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也为促进绿色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美团,共同发布了《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选取了32个城市,包括26个共享单车运营城市、18个共享电单车运营城市、13个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共同运营城市进行共享骑行研究。《报告》认为,共享骑行需要从关注“有没有”到“好不好”,切实以百姓需要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尤其在服务疫情常态化管控、助力生活圈建设、促进夜经济发展等适配度高的场景发力。

《报告》显示,目前共享单车骑行距离全面增长,短途骑行需求大幅降低,2公里以上中长距离骑行需求显著增长。共享单车骑行平均距离1.5公里,比2020年有所增加,兰州、沈阳、郑州等城市增加明显。共享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2.4公里。单车单次骑行平均时长10.7分钟,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时长13.4分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认为,共享骑行在承担短距离接驳的同时,承担“点对点”全过程出行的比例也在逐步提升。为适应需求变化,企业应持续优化共享单车运营组织,加大对通勤、休闲娱乐等全过程出行需求集中场景的服务适配;政府方面需持续改善慢行基础设施条件,提升非机动车道空间环境品质,切实便利老百姓骑行出行。

共享骑行对夜经济繁荣有积极推动作用。《报告》显示,夜间骑行比例上涨,南方城市更为突出,共享单车夜间骑行占比7.7%,共享电单车夜间骑行占比10.4%。厦门、福州、杭州等城市夜间骑行占比增幅较大。共享电单车有效促进了城市夜间经济繁荣,拓展餐饮业辐射范围。以成都著名的犀浦夜市为例,夜市周边的骑行强度呈现“早低晚高”趋势,在17时至23时达到峰值,期间订单量占全天的52.2%。犀浦夜市周边共享电单车的平均出行距离达到2.5公里,较步行、自行车大大拓展了其辐射范围。

共享单车轨道周边骑行距离增幅明显。纳入此次研究的城市中77%的轨道站点已有共享单车服务,共享电单车的接驳功能日益完善。300公里以上轨道运营城市相对骑行强度明显高于其他轨道规模城市。共享单车轨道周边骑行距离达1.4公里,骑行距离增幅明显,进一步拓展了轨道服务覆盖。轨道发展从“重规模”走向“重效益”阶段,通过“轨道+共享骑行”出行模式,可以有效拓展轨道服务覆盖、促进轨道客流提升。

孔令斌认为,“轨道+共享骑行”越来越普遍,站点周边是各类城市共享骑行需求最为集中、使用强度最高的地区。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做优轨道站点周边骑行接驳设施与环境,提高“轨道+共享骑行”一体化出行便捷性,是各地改善民生、提升轨道客流、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工作。

在很多城市,通勤人口是共享骑行的主力军。《报告》显示,共享单车各城市平均服务通勤人口占比接近80%,其中西安、成都、深圳占比超过90%。共享电单车服务通勤人口占比50%,远低于共享单车,但部分城市表现突出,南宁、银川、昆明、呼和浩特等城市已经形成较大服务规模,共享电单车服务通勤人口占比超过70%。

当前,共享电单车加速普及,个别城市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共享骑行的服务主体。在推进共享电单车发展的过程中,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此,相关企业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共享电单车的安全。通过限制骑行速度、提供安全头盔、落实用户实名认证、严防违法超载、强化骑行安全教育、组建专业的维保团队、建立非机动车骑行安全监管系统等措施,保持良好的车辆状态,提升用户骑行安全性。同时,还通过闭环管理保障电动车充电安全。相关企业从场站选址、改造、运营三个重要环节系统布置,主动预防,通过安装具备独立消防设备且符合室外安全与消防要求的充换电柜,实现充换电安全闭环管理,大幅度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孔令斌认为,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应顺应发展趋势,以满足老百姓现实需要为导向,持续加强政策研究,通过科技保障、管理创新等方式,因城施策、包容审慎地推进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共享骑行走向规范发展

2022-10-27 06:05:14 来源:

记者 亢 舒

共享骑行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组成部分,在满足基本出行、服务公交接驳、便捷市民通勤、提升交通韧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也为促进绿色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美团,共同发布了《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选取了32个城市,包括26个共享单车运营城市、18个共享电单车运营城市、13个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共同运营城市进行共享骑行研究。《报告》认为,共享骑行需要从关注“有没有”到“好不好”,切实以百姓需要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尤其在服务疫情常态化管控、助力生活圈建设、促进夜经济发展等适配度高的场景发力。

《报告》显示,目前共享单车骑行距离全面增长,短途骑行需求大幅降低,2公里以上中长距离骑行需求显著增长。共享单车骑行平均距离1.5公里,比2020年有所增加,兰州、沈阳、郑州等城市增加明显。共享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2.4公里。单车单次骑行平均时长10.7分钟,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时长13.4分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认为,共享骑行在承担短距离接驳的同时,承担“点对点”全过程出行的比例也在逐步提升。为适应需求变化,企业应持续优化共享单车运营组织,加大对通勤、休闲娱乐等全过程出行需求集中场景的服务适配;政府方面需持续改善慢行基础设施条件,提升非机动车道空间环境品质,切实便利老百姓骑行出行。

共享骑行对夜经济繁荣有积极推动作用。《报告》显示,夜间骑行比例上涨,南方城市更为突出,共享单车夜间骑行占比7.7%,共享电单车夜间骑行占比10.4%。厦门、福州、杭州等城市夜间骑行占比增幅较大。共享电单车有效促进了城市夜间经济繁荣,拓展餐饮业辐射范围。以成都著名的犀浦夜市为例,夜市周边的骑行强度呈现“早低晚高”趋势,在17时至23时达到峰值,期间订单量占全天的52.2%。犀浦夜市周边共享电单车的平均出行距离达到2.5公里,较步行、自行车大大拓展了其辐射范围。

共享单车轨道周边骑行距离增幅明显。纳入此次研究的城市中77%的轨道站点已有共享单车服务,共享电单车的接驳功能日益完善。300公里以上轨道运营城市相对骑行强度明显高于其他轨道规模城市。共享单车轨道周边骑行距离达1.4公里,骑行距离增幅明显,进一步拓展了轨道服务覆盖。轨道发展从“重规模”走向“重效益”阶段,通过“轨道+共享骑行”出行模式,可以有效拓展轨道服务覆盖、促进轨道客流提升。

孔令斌认为,“轨道+共享骑行”越来越普遍,站点周边是各类城市共享骑行需求最为集中、使用强度最高的地区。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做优轨道站点周边骑行接驳设施与环境,提高“轨道+共享骑行”一体化出行便捷性,是各地改善民生、提升轨道客流、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工作。

在很多城市,通勤人口是共享骑行的主力军。《报告》显示,共享单车各城市平均服务通勤人口占比接近80%,其中西安、成都、深圳占比超过90%。共享电单车服务通勤人口占比50%,远低于共享单车,但部分城市表现突出,南宁、银川、昆明、呼和浩特等城市已经形成较大服务规模,共享电单车服务通勤人口占比超过70%。

当前,共享电单车加速普及,个别城市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共享骑行的服务主体。在推进共享电单车发展的过程中,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此,相关企业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共享电单车的安全。通过限制骑行速度、提供安全头盔、落实用户实名认证、严防违法超载、强化骑行安全教育、组建专业的维保团队、建立非机动车骑行安全监管系统等措施,保持良好的车辆状态,提升用户骑行安全性。同时,还通过闭环管理保障电动车充电安全。相关企业从场站选址、改造、运营三个重要环节系统布置,主动预防,通过安装具备独立消防设备且符合室外安全与消防要求的充换电柜,实现充换电安全闭环管理,大幅度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孔令斌认为,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应顺应发展趋势,以满足老百姓现实需要为导向,持续加强政策研究,通过科技保障、管理创新等方式,因城施策、包容审慎地推进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