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小辣椒“变脸” 变富石柱百姓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17-09-20

  谭正兵夫妇在展示今年的第一筐红辣椒。 首席记者 钟志兵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颗小小辣椒,可能仅仅是美味的调料。

  但对于石柱县下路街道上进村的村民而言,一颗小小辣椒,却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产业。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如今因为一亩亩辣椒,红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一家家贫困户脱贫致富,马路边的小洋房也越来越多。

  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近日,记者先后两次来到石柱,听听当地农户讲述种植辣椒脱贫致富的故事。

  大力种辣椒 村民盖起小洋房

  9月12日,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

  石柱县下路街道上进村高兴组村民谭正兵就拿着簸箕,一头钻进自己的辣椒地。

  这一天,刚好是村里集中采购辣椒的日子,采购点就在谭正兵辣椒地旁。提前采摘好辣椒的村民,已经纷纷赶来称重。

  “你要是再过半个月来,那才叫好看呢。”谭正兵一边在半人高的椒林里穿梭,一边告诉记者,待到辣椒完全成熟,还要十余天左右,届时土地里红彤彤一片,才叫好看。

  进入九月份,谭正兵的辣椒陆续成熟,加上前几天采摘,他总共卖出了近3000斤。

  “今年辣椒收购价不错,以2.3元/斤的采购价计算,预计今年将有2万多元左右收入。”谭正兵乐呵呵地算着账。

  但时间若倒回到以前,这是谭正兵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一亩地每年只能带给他千元左右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捉襟见肘,连供两个孩子上学都困难。

  今年,他种植了5亩多辣椒,按照一亩辣椒3500元左右的收入计算,不仅贫困户的帽子即将摘掉,他还靠这几年的积蓄,在辣椒地不远处建起了一楼一底的“小洋房”。房子虽尚未竣工,但新生活的模样已近在眼前。

  “等房子装修好了,院坝用水泥抹平,边上种上一圈花草,我这环境可不比你们城里差呢。”谭正兵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合作社模式

  带动户均收入1.1万元

  正在负责辣椒采购的谭正富,是上进村的党支部书记。

  “较于全村来讲,谭正兵种植辣椒只算得上是‘小打小闹’。”说起谭正兵种辣椒的过程,谭正富了如指掌。因为上进村近400户椒农,大部分都是他几年前当村支部书记后“动员”起来的。

  “老百姓最开始不认可种植辣椒,再加上当时物质的供应、技术的指导都存在困难,产品成熟之后的收购也是问题,这背后就有‘谭妹子’的功劳。”谭正富介绍,由于刚开始种植辣椒时,石柱的辣椒收购机制不完善,老百姓种植辣椒没有保障,后来才兴起了合作社加基地的模式。而当时的“谭妹子”,就是运行比较成熟的一家,自己于是联合“谭妹子”,发动村民种辣椒致富。而他从此也担上了村里的辣椒采购任务,每收购一吨辣椒,提成100元,每年虽然才两个月左右的辣椒采购时间,但也能凭此获得3万元左右的收入。

  从上进村出发,行驶约四五公里,上午11点,谭正富驾着载满4吨鲜辣椒的卡车,来到了他口中所说的“谭妹子”厂门口。

  “谭妹子”背后掌舵人谭建兰向记者介绍,早在2004年,“谭妹子”公司就成立了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开始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上进村近400户椒农,都与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因此价格和销路都不用担心。

  “合作社如今带动10个贫困村、840户贫困户发展辣椒产业,贫困户户均收入达1.1万元。其中350户已经增收脱贫,490户预计今年内脱贫。”谭建兰指着办公室内的一个文件柜介绍,里面全是贫困户椒农的档案,哪家种植了多少亩、什么时候脱贫等信息一目了然。

  把辣椒做成产业链

  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把辣椒收起来,还得销得出去。“谭妹子”就曾经吃过产品“销不赢”的亏。

  几年前,辣椒产量猛增,由于加工和储存设备还跟不上,但又不能让椒农吃亏,谭建兰卖掉了自己的一个店面冲货款,合作社将辣椒全部收购下来,最远甚至运到了河南的冷库进行储藏,可是辣椒还是没能全部脱手,谭建兰因此也亏损了几百万。

  谭建兰下定决心发展相关配套措施和辣椒的深加工,开始建立新工厂。如今,“谭妹子”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拥有了5800立方米冷库、2.5万平方米加工厂房、2万余亩辣椒基地,年吞吐鲜椒近2万吨、综合产值1.2亿元。

  “一个人一天就要处理3000~4000袋。”在谭妹子的加工区,45岁的秦阿姨正在给刚封装好的剁椒产品“谭妹子青椒王”进行灭菌处理。这些产品,不久后就会被销往全国。

  “采购来的辣椒烘干一部分、冷藏一部分,甚至还可腌制、加工成产品。”谭建兰带着记者来到厂房门外的展厅,包装精美的渣海椒、青椒王、豆腐乳、干油碟、八宝辣子等产品映入眼帘。谭建兰说,目前公司通过“源味石柱”、“石柱红”(集体商标)、“谭妹子”三个品牌进行营销推广,从鲜辣椒到腌制、加工、包装都是由自己厂房加工而来的,产品已经销往四川、武汉、北京、广州等全国各地。

  谭建兰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公司正在依托电商平台,公司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以购带扶”项目,运营半年来,作为试点的石柱天泉村有43户农民受益,总销售额已达十几万元。

  记者手记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一场秋雨,让上进村的青山绿野喝饱了水,生机盎然。一亩亩辣椒地,在淡淡雾岚的装点下美成了一幅幅水彩画。

  “哇,好漂亮。”随行的同事一路惊叹。见到田地里红彤彤的辣椒,也忍不住购买了几斤回城当作料。与满山的辣椒相比,让记者更难忘的是,上进村的椒农,因为种植辣椒对生活充满盼头的那股劲头,他们脸上的自信和笑容,让人深感淳朴而自然。

  记者见过不少帮扶的场景,与传统的给予物资、金钱方面的“授人以鱼”式的帮扶相比,记者觉得,这种产业扶贫的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结合当地产业优势,积极融入贫困地区,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更具尊严。

  而真正的精准扶贫,就是要实现“授人以渔”,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形成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记者 孙磊 孙琼英 见习记者 唐小堞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小辣椒“变脸” 变富石柱百姓

2017-09-20 09:35:34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但对于石柱县下路街道上进村的村民而言,一颗小小辣椒,却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产业。“谭妹子”背后掌舵人谭建兰向记者介绍,早在2004年,“谭妹子”公司就成立了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开始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谭正兵夫妇在展示今年的第一筐红辣椒。 首席记者 钟志兵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颗小小辣椒,可能仅仅是美味的调料。

  但对于石柱县下路街道上进村的村民而言,一颗小小辣椒,却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产业。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如今因为一亩亩辣椒,红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一家家贫困户脱贫致富,马路边的小洋房也越来越多。

  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近日,记者先后两次来到石柱,听听当地农户讲述种植辣椒脱贫致富的故事。

  大力种辣椒 村民盖起小洋房

  9月12日,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

  石柱县下路街道上进村高兴组村民谭正兵就拿着簸箕,一头钻进自己的辣椒地。

  这一天,刚好是村里集中采购辣椒的日子,采购点就在谭正兵辣椒地旁。提前采摘好辣椒的村民,已经纷纷赶来称重。

  “你要是再过半个月来,那才叫好看呢。”谭正兵一边在半人高的椒林里穿梭,一边告诉记者,待到辣椒完全成熟,还要十余天左右,届时土地里红彤彤一片,才叫好看。

  进入九月份,谭正兵的辣椒陆续成熟,加上前几天采摘,他总共卖出了近3000斤。

  “今年辣椒收购价不错,以2.3元/斤的采购价计算,预计今年将有2万多元左右收入。”谭正兵乐呵呵地算着账。

  但时间若倒回到以前,这是谭正兵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一亩地每年只能带给他千元左右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捉襟见肘,连供两个孩子上学都困难。

  今年,他种植了5亩多辣椒,按照一亩辣椒3500元左右的收入计算,不仅贫困户的帽子即将摘掉,他还靠这几年的积蓄,在辣椒地不远处建起了一楼一底的“小洋房”。房子虽尚未竣工,但新生活的模样已近在眼前。

  “等房子装修好了,院坝用水泥抹平,边上种上一圈花草,我这环境可不比你们城里差呢。”谭正兵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合作社模式

  带动户均收入1.1万元

  正在负责辣椒采购的谭正富,是上进村的党支部书记。

  “较于全村来讲,谭正兵种植辣椒只算得上是‘小打小闹’。”说起谭正兵种辣椒的过程,谭正富了如指掌。因为上进村近400户椒农,大部分都是他几年前当村支部书记后“动员”起来的。

  “老百姓最开始不认可种植辣椒,再加上当时物质的供应、技术的指导都存在困难,产品成熟之后的收购也是问题,这背后就有‘谭妹子’的功劳。”谭正富介绍,由于刚开始种植辣椒时,石柱的辣椒收购机制不完善,老百姓种植辣椒没有保障,后来才兴起了合作社加基地的模式。而当时的“谭妹子”,就是运行比较成熟的一家,自己于是联合“谭妹子”,发动村民种辣椒致富。而他从此也担上了村里的辣椒采购任务,每收购一吨辣椒,提成100元,每年虽然才两个月左右的辣椒采购时间,但也能凭此获得3万元左右的收入。

  从上进村出发,行驶约四五公里,上午11点,谭正富驾着载满4吨鲜辣椒的卡车,来到了他口中所说的“谭妹子”厂门口。

  “谭妹子”背后掌舵人谭建兰向记者介绍,早在2004年,“谭妹子”公司就成立了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开始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上进村近400户椒农,都与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因此价格和销路都不用担心。

  “合作社如今带动10个贫困村、840户贫困户发展辣椒产业,贫困户户均收入达1.1万元。其中350户已经增收脱贫,490户预计今年内脱贫。”谭建兰指着办公室内的一个文件柜介绍,里面全是贫困户椒农的档案,哪家种植了多少亩、什么时候脱贫等信息一目了然。

  把辣椒做成产业链

  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把辣椒收起来,还得销得出去。“谭妹子”就曾经吃过产品“销不赢”的亏。

  几年前,辣椒产量猛增,由于加工和储存设备还跟不上,但又不能让椒农吃亏,谭建兰卖掉了自己的一个店面冲货款,合作社将辣椒全部收购下来,最远甚至运到了河南的冷库进行储藏,可是辣椒还是没能全部脱手,谭建兰因此也亏损了几百万。

  谭建兰下定决心发展相关配套措施和辣椒的深加工,开始建立新工厂。如今,“谭妹子”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拥有了5800立方米冷库、2.5万平方米加工厂房、2万余亩辣椒基地,年吞吐鲜椒近2万吨、综合产值1.2亿元。

  “一个人一天就要处理3000~4000袋。”在谭妹子的加工区,45岁的秦阿姨正在给刚封装好的剁椒产品“谭妹子青椒王”进行灭菌处理。这些产品,不久后就会被销往全国。

  “采购来的辣椒烘干一部分、冷藏一部分,甚至还可腌制、加工成产品。”谭建兰带着记者来到厂房门外的展厅,包装精美的渣海椒、青椒王、豆腐乳、干油碟、八宝辣子等产品映入眼帘。谭建兰说,目前公司通过“源味石柱”、“石柱红”(集体商标)、“谭妹子”三个品牌进行营销推广,从鲜辣椒到腌制、加工、包装都是由自己厂房加工而来的,产品已经销往四川、武汉、北京、广州等全国各地。

  谭建兰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公司正在依托电商平台,公司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以购带扶”项目,运营半年来,作为试点的石柱天泉村有43户农民受益,总销售额已达十几万元。

  记者手记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一场秋雨,让上进村的青山绿野喝饱了水,生机盎然。一亩亩辣椒地,在淡淡雾岚的装点下美成了一幅幅水彩画。

  “哇,好漂亮。”随行的同事一路惊叹。见到田地里红彤彤的辣椒,也忍不住购买了几斤回城当作料。与满山的辣椒相比,让记者更难忘的是,上进村的椒农,因为种植辣椒对生活充满盼头的那股劲头,他们脸上的自信和笑容,让人深感淳朴而自然。

  记者见过不少帮扶的场景,与传统的给予物资、金钱方面的“授人以鱼”式的帮扶相比,记者觉得,这种产业扶贫的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结合当地产业优势,积极融入贫困地区,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更具尊严。

  而真正的精准扶贫,就是要实现“授人以渔”,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形成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记者 孙磊 孙琼英 见习记者 唐小堞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