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来源:光明网2017-09-25

 【人物简介】秦礼刚,1949年生,湖北云梦人。国际木偶联会会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类传承人。1978年起,从事皮影艺术事业,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自建梦泽影戏馆。40多年,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场,受到各地观众热捧。他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褒奖。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年近七旬的秦礼刚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李政葳/摄)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23日下午,在孝感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伴随着一阵劲爆的鼓乐声,一场《武松打虎》皮影戏精彩上演。不仅主人公武松、老虎演绎的惟妙惟肖,林间的松鼠、猴子、刺猬等每个细节丝丝入扣。

  有人说,中国皮影这门艺术,作为一项完整的剧目,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1800年;它使用的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它纯粹具有民间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的摇滚早2150年……

  一幕之隔,一边是戏者,一边是戏迷。在光与影的背后,一人、一生、一台戏。“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个年代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皮影戏很受欢迎,我经常边看边学。”1978年,29岁的秦礼刚拜著名皮影大师陆春元为师,学习制作皮影、表演传统皮影戏。

  让秦礼刚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全家一共九口人,生活压力很大,演皮影戏最重要的是能养家糊口。“没学皮影前,在生产队干一天农活挣10个工分,年终折算差不多3毛钱;演一场10块钱,前后台三七开,我挣7块。而且演出都在晚上,不影响白天干活。”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精彩演绎《武松打虎》(李政葳/摄)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视、电影逐渐普及。“明显感觉到对皮影戏的冲击。”秦礼刚回忆,当时很多皮影艺人赚钱越来越难,在茶馆里演一场往往只有七八个人看。

  皮影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该怎么演?这门技艺该怎么传承下去?每场表演结束后,在不足10平方米的后台,秦礼刚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作为皮影行业技艺精湛的艺人,自己10多次上中央电视台、3次上新闻联播、多次受邀出国表演,对技艺有着足够的自信,但却对于皮影的未来感到无奈。

  “过去皮影戏火的时候,很多传承人的技艺只传后人;后来我想传给外人,想学的人却很少。尤其别人看做这个挣不到钱,就更不愿意学了。”秦礼刚说,毕竟,如果不能解决生存问题,传承就会很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虽然曾经的戏迷年龄越来越大,但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外国人却越来越多。2011年,联合国教科组织把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作为孝感云梦皮影戏代表人物的秦礼刚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性代表传承人”。云梦皮影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一致追捧。“尤其这几年,国家对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秦礼刚深有感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近年来,文化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特别强调这三个理念。另外,非遗保护体系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全国26个省份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文化部还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制度规范。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后台表演(李政葳/摄)

  “对皮影戏传承有信心吗?”“非常有!皮影戏是我一生传承的艺术,为了不让它成为绝迹,传承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往,秦礼刚的皮影戏内容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传统文学作品,现在,他把很多皮影戏融入了现代元素,加入很多即兴加演义,把时事新闻、生活日常都融入其中。另外,秦礼刚还把传统的皮影戏改编成儿童戏,推动皮影戏进校园、进社区,几乎每周都去讲课。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秦礼刚在武汉一家小学还和“机械臂”搭档上演了一场演出。“一个角色是电脑操纵机械臂演,另一个由我来操作。”在秦礼刚看来,学校运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孩子们对皮影的兴趣,虽然暂时很难取代传统的表演方式,但这种大胆的尝试很值得鼓励。

  秦礼刚有三个子女,虽然他们人生轨迹几乎与皮影无关。但孙子在这方面却很感兴趣。在2005年的唐山国际皮影上,年仅4岁的秦朗双手持四皮影表演《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轰动全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长大了选择与皮影无关,我也不会干涉;如果他将来选择皮影,自己的皮影戏馆一定要撑到孙子入行那天。”

  “很多大学生暑假来这里社会实践,在众多弟子中有77个是大学生。”秦礼刚说,这些90后们很有创意,自己会写剧本,然后我教他们唱腔、制作。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就自己排演了《中国第一个造飞机的人》,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排演了《我们的校长》。

  在众多弟子中,还有三位外国弟子让他津津乐道。“一位叫艾丽娅(音),是法国的一名小学教师,她希望把学会了的皮影戏带回国,并融入到教学中;还有一位叫安妮,大学毕业后做皮影方面的研究……”秦礼刚说。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陈设(李政葳/摄)

  尤为可喜的是,去年9月,秦礼刚在孝感市孝南区卧龙岛生态园建立传承基地,借此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所有皮影爱好者,带动这门艺术活态传承。

  “如何做到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卧龙岛非遗文化园负责人李飞介绍,示范基地的建设坚持“与活态保护相结合、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与市场化并轨”,着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的示范基地,“影戏馆在这里开馆以来,每场演出几乎爆满,更坚定了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信心”。

  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入行,经历了皮影戏的红火时代,也经历了电视、电影、互联网冲击后的力不从心,也见证了国家系列政策红利下对非遗保护不断重视。“传承,不再是问题。”秦礼刚说,“只要有人肯好好学皮影,我就愿意教。这里面,一定会有人像我这样坚持一辈子的人。”

  【相关链接】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孝感云梦皮影戏源于清中叶,全县26台皮影戏馆主要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和邻县市的茶社演出。云梦城关是皮影戏馆最多的地方,从南到北有五家皮影戏馆,他们每年演出364天,只有大年三十不演。1990年云梦皮影戏被列入湖北省十大文化工程建设之一;1995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皮影艺术之乡”称号。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2017-09-25 12:12:02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40多年,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场,受到各地观众热捧。他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褒奖。

 【人物简介】秦礼刚,1949年生,湖北云梦人。国际木偶联会会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类传承人。1978年起,从事皮影艺术事业,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自建梦泽影戏馆。40多年,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场,受到各地观众热捧。他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褒奖。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年近七旬的秦礼刚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李政葳/摄)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23日下午,在孝感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伴随着一阵劲爆的鼓乐声,一场《武松打虎》皮影戏精彩上演。不仅主人公武松、老虎演绎的惟妙惟肖,林间的松鼠、猴子、刺猬等每个细节丝丝入扣。

  有人说,中国皮影这门艺术,作为一项完整的剧目,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1800年;它使用的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它纯粹具有民间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的摇滚早2150年……

  一幕之隔,一边是戏者,一边是戏迷。在光与影的背后,一人、一生、一台戏。“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个年代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皮影戏很受欢迎,我经常边看边学。”1978年,29岁的秦礼刚拜著名皮影大师陆春元为师,学习制作皮影、表演传统皮影戏。

  让秦礼刚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全家一共九口人,生活压力很大,演皮影戏最重要的是能养家糊口。“没学皮影前,在生产队干一天农活挣10个工分,年终折算差不多3毛钱;演一场10块钱,前后台三七开,我挣7块。而且演出都在晚上,不影响白天干活。”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精彩演绎《武松打虎》(李政葳/摄)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视、电影逐渐普及。“明显感觉到对皮影戏的冲击。”秦礼刚回忆,当时很多皮影艺人赚钱越来越难,在茶馆里演一场往往只有七八个人看。

  皮影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该怎么演?这门技艺该怎么传承下去?每场表演结束后,在不足10平方米的后台,秦礼刚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作为皮影行业技艺精湛的艺人,自己10多次上中央电视台、3次上新闻联播、多次受邀出国表演,对技艺有着足够的自信,但却对于皮影的未来感到无奈。

  “过去皮影戏火的时候,很多传承人的技艺只传后人;后来我想传给外人,想学的人却很少。尤其别人看做这个挣不到钱,就更不愿意学了。”秦礼刚说,毕竟,如果不能解决生存问题,传承就会很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虽然曾经的戏迷年龄越来越大,但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外国人却越来越多。2011年,联合国教科组织把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作为孝感云梦皮影戏代表人物的秦礼刚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性代表传承人”。云梦皮影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一致追捧。“尤其这几年,国家对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秦礼刚深有感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近年来,文化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特别强调这三个理念。另外,非遗保护体系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全国26个省份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文化部还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制度规范。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后台表演(李政葳/摄)

  “对皮影戏传承有信心吗?”“非常有!皮影戏是我一生传承的艺术,为了不让它成为绝迹,传承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往,秦礼刚的皮影戏内容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传统文学作品,现在,他把很多皮影戏融入了现代元素,加入很多即兴加演义,把时事新闻、生活日常都融入其中。另外,秦礼刚还把传统的皮影戏改编成儿童戏,推动皮影戏进校园、进社区,几乎每周都去讲课。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秦礼刚在武汉一家小学还和“机械臂”搭档上演了一场演出。“一个角色是电脑操纵机械臂演,另一个由我来操作。”在秦礼刚看来,学校运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孩子们对皮影的兴趣,虽然暂时很难取代传统的表演方式,但这种大胆的尝试很值得鼓励。

  秦礼刚有三个子女,虽然他们人生轨迹几乎与皮影无关。但孙子在这方面却很感兴趣。在2005年的唐山国际皮影上,年仅4岁的秦朗双手持四皮影表演《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轰动全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长大了选择与皮影无关,我也不会干涉;如果他将来选择皮影,自己的皮影戏馆一定要撑到孙子入行那天。”

  “很多大学生暑假来这里社会实践,在众多弟子中有77个是大学生。”秦礼刚说,这些90后们很有创意,自己会写剧本,然后我教他们唱腔、制作。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就自己排演了《中国第一个造飞机的人》,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排演了《我们的校长》。

  在众多弟子中,还有三位外国弟子让他津津乐道。“一位叫艾丽娅(音),是法国的一名小学教师,她希望把学会了的皮影戏带回国,并融入到教学中;还有一位叫安妮,大学毕业后做皮影方面的研究……”秦礼刚说。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陈设(李政葳/摄)

  尤为可喜的是,去年9月,秦礼刚在孝感市孝南区卧龙岛生态园建立传承基地,借此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所有皮影爱好者,带动这门艺术活态传承。

  “如何做到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卧龙岛非遗文化园负责人李飞介绍,示范基地的建设坚持“与活态保护相结合、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与市场化并轨”,着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的示范基地,“影戏馆在这里开馆以来,每场演出几乎爆满,更坚定了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信心”。

  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入行,经历了皮影戏的红火时代,也经历了电视、电影、互联网冲击后的力不从心,也见证了国家系列政策红利下对非遗保护不断重视。“传承,不再是问题。”秦礼刚说,“只要有人肯好好学皮影,我就愿意教。这里面,一定会有人像我这样坚持一辈子的人。”

  【相关链接】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孝感云梦皮影戏源于清中叶,全县26台皮影戏馆主要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和邻县市的茶社演出。云梦城关是皮影戏馆最多的地方,从南到北有五家皮影戏馆,他们每年演出364天,只有大年三十不演。1990年云梦皮影戏被列入湖北省十大文化工程建设之一;1995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皮影艺术之乡”称号。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